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腰椎穿刺检查的非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为三组,分别为GCS 3~4分组(25例)、GCS 5~6分组(25例)、GCS 7~8分组(10例)。观察组伤后第4天在常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监测观察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脑脊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GCS 3~4分组、GCS 5~6分组、GCS 7~8分组患者伤后D1、D3、D14脑脊液中生长激素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和D3:GCS 3~4分组、GCS 5~6分组和GCS 7~8分组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1比较:GCS 3~4分组、GCS 5~6分组和GCS 7~8分组生长激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GCS 3~4分组、GCS 5~6分组和GCS 7~8分组评分均较D1和D3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组间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28.36±4.97)分及生活质量评分(KPS)为(78.35±6.57)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变化与重型颅脑损伤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增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38例纳入研究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8分)65例,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12分)55例,轻型颅脑损伤(GCS评分13~15分)18例。另选同期本院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不同程度和不同预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重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残疾和死亡及植物状态生存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轻度残疾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控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减少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3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炎、神经恢复药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GY2672/0.3-16IV型高压氧舱在患者身心状况基本稳定后予以高压氧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定向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和计算能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和可控性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需手术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为重型组,另选取同期3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8分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并实施常规治疗技术,观察组(n=57)并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入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高移率蛋白-1(HMGB-1)、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HMGB-1、Mb、CK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同时可调节HMGB-1、Mb、CK表达水平,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36±1.01)分、(75.51±10.25)分钟、(12.31±2.65)天,与对照组[(4.23±1.08)分、(120.24±14.36)分钟、(18.69±3.36)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2%(41/42)和4.76%(2/42),与对照组[85.71%(36/42),16.67%(7/4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情况,同时采取GCS(格拉斯哥)评分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0降低至(19.5±4.7)ng/L,TNF-α降低至(40.3±6.4)ng/m L,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果提示其预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亚低温方案,可优化疗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50例颅脑损伤后出现C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5、10 d后,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MCA V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对照组为5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0±1.55)分,对照组为(21.01±1.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和存活率分别为48.6%、80.0%,对照组分别为20.0%、60.0%,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提升幅度较大,在治疗前,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1.4±4.6)分,实验组评分为(41.7±4.1)分,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6±5.3)分,实验组为(86.0±5.0)分,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的疗效更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