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陈冼 《河北医药》2006,28(8):701-70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25mg/d(A组)和50 mg/d(B组),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的痛经、月经及子宫大小的变化及子宫内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子宫及病灶的体积缩小程度显著大于A组,P<0.01;2组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效果差异无显著性;2组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米非司酮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性好,米非司酮50mg/d的治疗剂量较25mg/d的治疗剂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开始全部接受短期治疗,口服米非司酮25mg/d,总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的变化。复发病例16例接受长期治疗、方案为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持续用药。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短期治疗结束后,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年轻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于围绝经期患者。复发者,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减少围绝经期子宫、附件切除手术。方法将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第1~3d口服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3个月,治疗前后行妇科检查、阴式B超检查子宫、附件,血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消失;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B超测量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FSH、LH、E2、P、PRL经测定平均较用药前下降,以PRL、P值下降最为明显(P〈0.01),T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控制痛经,诱导闭经,副反应小,用于围绝经期患者可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加甲基睾丸素5mg,连服3个月,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引起闭经、贫血得到改善;停药后月经复潮,可使经量减少,经期缩短;部分围绝经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李勇  薄明艳 《淮海医药》2010,28(5):384-38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口服。米非司酮组于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每次2.5 mg,每周2次,第1次于月经第1天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2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6个月后痛经、闭经、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性激素水平子宫大小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服药6个月后痛经症状缓解率、闭经率、血清FSH、LH、E2水平及停药后复发情况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发生率,血清孕激素水平,子宫大小变化情况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更加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前、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歆娣 《海峡药学》2010,22(10):160-16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 41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mg.d^-1,连用6个月。结果用药过程中均闭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停药后随访1年,痛经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减低;月经异常明显改善;用药前子宫体积平均为(10.9×9.5×5.6)cm^3,用药后的子宫体积子均为(8.1×6.3×4.1)cm^3。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6例治愈,3例复发后行手术治疗,2例〉45岁患者致绝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林涓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113-114,117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本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米非司酮的应用剂量分为A组(6.25 mg/d)31例和B组(12.50 mg/d)31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大小、痛经程度、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子宫大小、痛经程度、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6.25 mg/d的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及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 12 .5 mg,每日一次 ,连续 3个月为 1疗程。结果 :口服米非司酮可引起闭经 ,贫血得以纠正 ,痛经消失 ,子宫体积明显缩小。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可致绝经。年轻患者停药后可复发 ,继续服药仍有效。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白城市医院选择子宫肌腺症保守性治疗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40例患者为治疗1组,服用米非司酮6.25mg/d;40例患者为治疗2组,服用米非司酮12.5mg/d,开始服药时间均为月经来潮5d内,6个月为1疗程;20例患者为对照组,不进行治疗,但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和子宫肌腺症的效果、不良反应和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痛经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1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5.0%,治疗2组为87.5%,而对照组仅为55.O%,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的累积复发率为7.5%,观察2组为5.0%,对照组高迭20.0%.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骨质密度无明显改变.治疗1组恶心的出现率为32.5%,治疗2组为62.5%,比治疗1组高(P<0.05).治疗1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改变,但治疗2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研究表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为米非司酮组,另35例接受曼月乐节育环治疗为曼月乐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月经量、月经周期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曼月乐组痛经(2.24±0.47)分、月经量(67.44±21.58)m L、月经周期(32.58±4.06)d;米非司酮组痛经(4.03±1.11)分、月经量(79.31±22.18)m L、月经周期(27.00±1.27)d,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曼月乐组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P <0.05)。结论子宫肌腺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可有效改善月经情况,改善性生活质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保守治疗对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28例,米非司酮片12.5mg于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觉前空腹口服,1次/d,连服90d,服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复诊。结果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3%,服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观察病例全部闭经,血色素上升,停药后6个月内有93.5%的患者从此绝经,有4例复经后经量明显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新途径。方法58例确诊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服3个月。观察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半年,其中1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3例月经稀发,22例月经恢复正常。58例患者治疗后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米非司酮25mg、12.5mg、6.5mg,1次/d;疗程3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以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结果米非司酮25mg组不良反应较明显,有效率仅为48.5%,不是适宜的临床治疗剂量。而米非司酮12.5mg组和6.5mg组有效率分别达92.1%和83.8%,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从子宫内膜变化来看,三种剂量米非司酮均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厚度(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来看,三种剂量米非司酮血清E2、P水平用药后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米非司酮12.5mg组优于6.5mg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12.5mg组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疗效最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7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为6.25 mg/d,乙组47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为12.5 mg/d,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对内分泌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无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少于乙组,乙组孕酮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内分泌指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较少影响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甲地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40例,服用甲地孕酮首次剂量8mg,3次/d;止血后隔3d减量至4mg。观察2组阴道出血情况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更年期子宫出血,给予米非司酮每晚12.5mg口服。治疗前、后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子宫内膜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后患者FSH、LH、P、E2均降低,H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11例停药后30~63d恢复正常月经,5例月经稀发。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孔翠萍 《海峡药学》2016,(2):177-178
目的:观察分析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痛化症胶囊1次1.2 g ,1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无痛经发生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在米非司酮治疗基础上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痛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连续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官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连服3个月,并测定用药前后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显砉性(P〈0.05);患者用药期间均停经。停药后有9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6例平均42天恢复月经(其中17例月经正常。16例月经量少。稀发,3例4个月后功血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在服药治疗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有42例患者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11例患者在停药后30~50d内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3例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病灶切除联合GnRH-a及LNG-IUS综合治疗大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寻求症状严重的大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年轻患者的适当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大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0例,采用病灶切除联合术后GnRH-a治疗3个月,停药后月经复潮第5天宫内放置LNG-IUS(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比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的大小、月经量、血红蛋白值、疼痛程度等症状变化.结果 随访治疗后3、6、12、24个月10例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值上升,贫血症状改善,子宫体积缩小,形态趋于正常,痛经缓解率100%,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年轻患者先采用病灶切除减少子宫体积,再序贯采用GnRH-a+宫内放置LNG-IUS三管齐下联合治疗达到长期控制子宫腺肌病症状,预防复发,不失成为可靠的长期治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