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菌通过不断地进化与变异,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细菌耐药性。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从药物敏感菌逐步发展为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的超级细菌,由此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威胁。因此,研发抗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细菌感染的药物,尤其是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全新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简要综述2010年后上市或进入临床的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发现“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日趋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给我们留下一个戏剧性的、缺乏新型药物来防治耐药病原体感染的难题。这使得从现有非抗生素药物中筛查抗菌活性药物成为一种新尝试。近期研究表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本来用于治疗高血钙的药物硝酸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同于其他抗生素,镓的药理性质依靠化学拟态,它可以在目标酶分子中取代铁,从而干扰、扰乱细菌含铁蛋白的功能及细菌代谢,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中,镓对多种病原体,包括多重耐药病原体都表现出杀菌活性。因此一些含镓制剂有望被开发成有潜力的非传统抗菌药物,帮助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也越来越宽,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有利武器,但由于抗菌药物使用广泛,同时用药不规范,使得耐药性细菌不断产生、增加,尤其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现就2004年我们医院感染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细菌耐药与多重耐药日趋严重,新的感染病不断出现,旧的感染病复发,使抗菌新药开发难度增大,近30年来无真正的新药诞生,只是保持原药物主体结构不变对其支链或侧支进行化学修饰形成所谓新一代药物;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对耐药菌感染防治的需求.如果抗菌药物继续滥用,细菌耐药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国将可能比别的国家更早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感染性疾病将再度泛滥流行.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见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性问题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现就耐药性细菌产生的原因和耐药机制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新探索--噬菌体抗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加权 《医药导报》2005,24(4):296-298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大量地使用及滥用,且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程度愈演愈烈,其中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尤为焦虑。如何面对耐药性的挑战成为非常现实和严肃的问题,从噬菌体病毒开发新抗菌药物的策略为此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
瑞典控制细菌耐药战略项目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瑞典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控制比较好的国家,主要得益于全国性的控制细菌耐药战略项目,其目的在于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指南推广、监测体系建立、教育培训等。迄今为止,瑞典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40DDD/100人天,以MRSA、VRE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抗菌药物与细菌反复多次接触,使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甚至消失。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甚至一些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又称交叉耐药性),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困难,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有关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常见3种细菌的耐药率,评价专项整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学方法,对我院专项整治前后各1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通过开展整治活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高度重视细菌耐药监测,使细菌的耐药率下降明显,整治活动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管,并对全院所有患者认真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发布抗菌药物应用预警和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因抗菌药物出现滥用趋势,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以至于出现临床医生对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束手无策的局面[1]。自2011年4月原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这种状况得以明显好转,我院为加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力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原卫生部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于2012年10月特制订《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本文对开展抗菌药物临床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率的10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我们连续10年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全院17095例病人(其中9432例住院病人和7663例门诊病人)逐一分科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了耐药率变化,发现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细菌的耐药率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当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一定比例时(如50%~70%左右)其使用率将迅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与多重耐药日趋严重,新的感染病不断出现,旧的感染病复发,使抗菌新药开发难度增大,近30年来无真正的新药诞生,只是保持原药物主体结构不变对其支链或侧支进行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91-229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的应用增多 ,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菌株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ICU患者抗生素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了解和掌握细菌耐药情况 ,有助于我们正确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为此 ,我们对2003年1月~6月期间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细菌耐药率变化的效果。方法分别统计实施干预前(2009-2010年)和干预后(2011年)我院住院部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排序,同时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与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代表多重耐药菌株,并对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约19%,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下降最多超过50%;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ESBLs-ECO、ESBLs-KPN和MRSA分别下降2.3%、4.2%和13.1%。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可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世纪40年代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以来.许多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目前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又面临细菌耐药的新问题。耐药菌感染常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导致抗菌药物治疗失败而增加病死率。为应对耐药致病菌感染缺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问题.近年在抗菌药物领域重点针对耐药菌感染研发了新的更有效的抗菌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细菌耐药的出现及传播和新的抗菌药物研发的缺乏,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传统的抗生素筛选方法已经跟不上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因此,寻找控制细菌感染的新策略十分迫切.将植物提取物作为耐药调节剂使用,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研究课题.与常规抗生素比较,植物化学成分往往通过不同的机制起作用,因此能用于耐药细菌的治疗.尽管如此,这些天然产物的治疗效果仍然需要临床上的验证.这篇文章综述了具有潜在化学治疗价值的植物提取物和天然产物作为耐药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医院2006-2008年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筛选及汇总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8种病原菌,细菌耐药性也基本呈增高趋势。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对金葡球菌的耐药率最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和医院的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俊  徐文科 《安徽医药》2006,10(5):377-378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细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多重耐药的菌株(MDR)不断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医药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1,2].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频度及本地区分布、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本院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检出的细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采用外购药敏试纸,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进行常规鉴定。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细菌培养共收集有效标本1096份,分离鉴定出致病菌267株.阳性率24.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阴性菌占69.8%,临床分离出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多数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对细菌进行耐药监测及分析,可为临床经验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