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问融合术治疗。结果:本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障碍等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周、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3、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患者腰椎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2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维持椎管容积、使脊椎达到新的稳定性、并消除病变节段术后复发的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如未及时治疗易合并进行性截瘫. 我院从2000年7月~2003月10月对于无明显外伤史合并进行性双下肢截瘫尚未诊断治疗的病人采用CT,MRI早期确诊,早期椎管减压或椎间盘摘除术+内固定+植骨术,五例患者功能均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人路的小切口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入路,应用腹腔镜、自制手术器械,进行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压迫症病例的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内骨块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充分,植骨块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无松动;1例L4椎体爆裂性骨折、马尾神经受压病例同时还伴有T6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脊髓功能未恢复;4例圆锥、马尾神经受压,术后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人路的小切口腰椎手术,可以完成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压迫症的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5~65个月,平均28.3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39例、良1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结论:小切口双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忠 《医学信息》2006,19(4):676-678
目的探索腰椎问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不愿再次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我科近4年来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28例行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6例(21.4%)好转18例(64.3%)无效4例(14.3%).优良率85.7%.结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粘连是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神经粘连不愿再次手术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药物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及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缓解肌肉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爽性物质的吸收排泄,延缓瘢痕增生,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及瘢痕组织增生的作用,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硬膜外注射冲击可起到分离瘢痕组织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适应证及评估其疗效。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其中中后外侧突出型82例,中央突出型2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78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采用椎间盘镜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等减压步骤。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依据Machnab标准:优62例、良3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87.7%,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椎体滑脱。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源性疾病人工间盘置换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源性疾病的人工间盘置换。方法 :在确诊为椎间盘源性疾病的患者中按拟定人工间盘置换的指征进行SB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并进行相关评价。结果 :3 4例患者共 41个椎间盘给予人工间盘置换 ,平均随访时间 18.6个月 (3~ 3 8个月 ) ,3 4例患者的优良率 90 .1% (JOA评价标准 ) ,其中椎间盘突出伴不稳 4例 ,术后腰椎动力位摄片证实手术节段椎体间无异常位移 ,2 5例行L4~ 5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椎间最大前屈后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15例L4~ 5椎间隙狭窄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比术前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对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进行人工间盘置换 ,除能恢复腰椎节段的运动功能外 ,还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 ,扩大椎间孔面积 ,有利于腰椎的稳定 ,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春仙  韩登荣 《医学信息》2002,15(6):401-401,397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坯破裂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 ,病程长 ,易复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腰部急性扭伤 ,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及慢性劳损所致腰椎间盘纤维坯破裂、髓核脱出、小关节紊乱、椎管发生骨性或纤维管腔狭窄 ,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疼痛、瘫痪、肌肉萎缩、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我院 1990年一年内共施行手术治疗的 2 4例中 ,多数疗效满意 ,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6岁 ,手术治愈 18例 ,好转 6例。2 护理措施2 .1 术前护理2 .1.1 …  相似文献   

9.
背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类型和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大多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症状复发。 目的:探讨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因素及其干预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治疗后症状复发的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3.2岁。初次内固定治疗至症状复发时间为3-192个月,平均38个月。患者有腰部及双侧/单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前后正侧位片、过伸过屈侧位X射线片,以评价腰椎的稳定性,行腰椎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腰椎内固定治疗节段间盘情况以及合并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退变情况。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其中22例由于初次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导致同节段间盘组织突出复发;4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椎间盘炎引起症状;5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部位瘢痕粘连压迫神经;10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出现症状;11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腰椎失稳导致症状复发。分析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症状复发的具体原因,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肌电图表现,了解肌电图定位与手术相符合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根压迫程度的变化。方法:使用日本充电MEB—5404K型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肌电图检查。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神经根受损部位与手术中所见相符率为94.1%。术后肌电图显示神经根受压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受压有定位价值及对术后效果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07年5月共用多节段开窗加神经根管减压的有限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报告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报告相一致。术后平均5.6年经腰椎X线动力位片判定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按NAKAI标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124例均获随访8个月~7年,平均5.6年,疗效评定为:优68例、良37例、可17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84.7%。所有病例除有1例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及2例并发椎间隙感染外,其余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也无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的有限手术能在直视下切除椎间盘,彻底地松解神经根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多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 (胸腰椎间盘突出 13例、胸椎间盘突出 11例、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 ,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后 8个月~ 12年的随访 ,总优良率达到 93%以上。结论 椎间盘多发性突出临床差异较大 ,其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本病必须认真仔细系统检查结合CT或MRI获得确诊。手术的目的在于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 ,维持脊柱稳定性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是保守治疗及一些微创介入手段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 目的:比较3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非包含性突出的疗效,探索提高治疗非包含性突出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的符合单纯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174例,其中66例患者行钳取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52例行盘内及盘外化学溶核,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双介入疗法56例。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均经过连续6个月随访,双介入方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 0.05),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双介入法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治疗后不适发生率,在技术上无明显增加难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行有限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证实合并腰椎管狭窄45例,采用椎板间潜行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4年,平均随访2.5年,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4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中,优36例(80%),良7例(11%),可2例(8%),未发现腰椎继发性不稳及椎管再狭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时,不能遗漏诊断导致手术减压不彻底,用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处理,手术创伤小、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小,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2/2009-12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152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6个月和6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6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关键词:纤维环膨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融合;内固定;髓核摘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08  相似文献   

16.
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从1988年~2000年采用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并总结相关病例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诊断符合率100%,,伤口均I期愈合。85例获随访2a~10a,平均5.6a。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手术评定标准,其中优62%,(53/85),良33%,(28/85),差5%(4/8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板间开窗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出血少,术后发生神经根粘连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机会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