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肝硬化门脉高压通常伴有脾肿大、脾脏功能亢进。肿大脾脏阻留吞噬,破坏血细胞作用增强,也使大量血细胞滞留其中,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采用部分脾栓塞的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状,能保留部分脾组织及正常功能,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轻,疗效好且费用低。部分脾栓塞能消除脾亢,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还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钱骏 《工企医刊》2008,21(6):39-40
肝硬化的患者常并有脾功能亢进(脾亢),可引起患者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从而导致严重出血倾向及感染等而危及生命,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治疗脾亢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的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采用脾动脉栓塞(简称脾栓)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经济,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治疗方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不同程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功能亢进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硬化脾动脉亢进及门静脉高压患者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数字减影机下,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36例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外周血WBc,PIT明显升高均达正常,PSE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腹痛,腹腔积液等.结论?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较轻,是除外科脾切除手术之外的一项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牡丹江某医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以及脾红髓小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其术中造影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经造影检查显示胃冠状静脉闭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85.3%)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3例(67.6%)无胃底静脉曲张表现,4例(11.8%)复发胃底静脉曲张,2例(5.9%)复发胃底出血,全部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情况,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钊 《药物与人》2014,(9):146-146
目的:探讨了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5-8d、术后2个月外周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腹痛、发热是其常见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e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栓塞术(PaniM splenicembolization,PSE)后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52例均为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IPS术后一周再行PSE术.术后监测肝功能及血象变化,两周左右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结果 52例患者行TIPS和PSE术治疗后,血象及肝功能恢复正常,于两周左右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5例中转开腹手术,患者均治愈出院.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下降,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结论 TIPS和PSE术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微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价值。方法1989~2001年间对34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用混和抗生素的60%泛影葡胺作载体,注入细条明胶海绵作栓塞物进行脾动脉栓塞。结果34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后治愈(CR)26例(76.5%),有效(PR)6例(17.6%),总有效率94.1%,26例获CR者随访1年,7例复发,复发率26.9%。结论PSE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只要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可作为脾切除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术式。方法将102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前者接受脾脏切除术治疗,后者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术后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VI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WBC、RBC、Hb、HCT、P1J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RBC、Hb、HCT、PLT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切除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术式,该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机能亢进的临床价值,30例病人成功实施了脾动脉栓塞术,随访2~48个月。29例脾机能亢进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肝动脉碘化油造影发现2例早期小肝癌,3例肝内弥漫性小结节转移灶。认为,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机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肝功能恢复及腹水的消失有重要价值的新观点;同时施行肝动脉碘化油造影对小肝癌的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它能产生淋巴细胞,合成大量的抗体,也是体内的血液储存库,能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细菌、寄生虫和碎屑等。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脾大、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功能则相应增生的综合征。脾亢导致的白细胞降低,使患者容易合并感染,血小板降低,易诱发出血。而随着介入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部分脾栓塞术(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时,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过大的脾体积,又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PSE已被认为是脾亢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9年至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为取得预期疗效,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6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动态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酯原时间,发现此方法能减少患者术后白细胞下降,缩短再次治疗间隔时间。提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动脉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S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合并脾功能亢进,采取经肝动脉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合并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并部分脾栓塞术后3个月后,ALT、TB和P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SE术后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上升(P<0.01);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选择性脾动脉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双介入栓塞治疗后并发脾脓肿的经皮穿刺介入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方法:1996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158例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其中7例并发脾脓肿(4.3%),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脾脓肿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果:7例脾脓肿引流治疗术后发热在1-3d内下降,腹痛、左下胸痛明显减轻,6例全愈出院,1例好转带管出院。结论:双介入治疗后有并发脾脓肿的风险,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合抗生素液脓腔冲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进行选择性脾栓塞术的2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后,再选择性插管至脾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27例患者WBC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2.63±0.42)×10^9/L、(7.13±1.63)×10^9/L、(5.67±1.58)×10^9/L,Pt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32.67±9.52)×10^9/L/L、(68.69±13.36)×10^9/L、(86.30±16.23)×10^9/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栓塞术疗效肯定,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与部分脾动脉栓塞同时进行的疗效。方法 对18倒不能手术切除且经B超或CT确诊,脾肿大并有WBC、PLT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患者行PSE 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TAI)介入治疗,记录治疗前后WBC、PLT、甲胎蛋白(AFP)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栓塞后3天、7天、60天WBC、PLT值明显升高,AFP值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PSE TAI或TACE治疗肝癌并脾功亢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临床上早期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继而血小板、甚至全血细胞减少,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为解决脾功能亢进,常行脾切术。但是,由于大部分肝硬化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而致经常发生感染,甚至加重肝功能损害。我们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进行选择性脾栓塞术的2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后,再选择性插管至脾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27例患者WBC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2.63±0.42)×109、(7.13±1.63)×109/L、(5.67±1.58)×l09/L,Pt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32.67±9.52)×109/L、(68.69±13.36)x109/L、(86.30±16.23)×109/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脾栓塞术疗效肯定,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脾栓塞和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肝细胞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55例,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同时行部分脾栓塞,分1~2次达到控制目的。脾栓塞采用明胶海绵颗粒(1mm×1mm×1mm)0号丝线1cm长,多超选脾下极动脉行部分脾栓塞。采集每次脾栓塞术前、术后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外周血象和增强CT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共行部分脾栓塞95例次。栓塞范围40%~60%,栓塞后有70例次出现发热,持续4~28d,68例次出现腹痛,其中12例次需用强效止痛药。少量胸腔积液2例次,保守治疗后消失。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开始升高(p<0.05),末次栓塞后3个月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为32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值为40例,术后食欲、体能均有改善。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能有效改善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