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拔除T型引流管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非手术治疗后治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转手术治愈,1例行急诊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病情轻重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拔除T型引流管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非手术治疗后治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转手术治愈,1例行急诊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病情轻重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8例胆漏患者中,5例给予单纯腹腔引流,1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给予腹腔镜探查冲洗胆囊管后重新对其进行施夹,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患者由于钛夹脱落重新夹闭,术后7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无无返流性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应当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同时在肝下放置引流管及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速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465例中术后发生胆瘘65例,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术后胆瘘的原因为:T管引流术后3~5d早期误拔T管2例,T管滑脱5例,胆囊床毛细胆管瘘9例,T管固定过紧或过松3例,T管短臂滑出2例,两周以上拔T管后胆瘘23例;胆肠吻合口瘘8例;肝叶切除肝断面胆瘘13例。本组非手术治疗47例(72.3%),再手术治疗18例(27.7%)。61例治愈,治愈率93.4%;死亡4例,死亡率为6.6%。结论 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与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富元  刘洋  彭以萍 《现代保健》2010,(11):158-1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6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6例中有4例为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1例为肝总管壁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经非手术处理,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仍为LC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收治的5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经验.结果 52例发生胆漏的患者中,经保守治疗和再次手术治愈各25例,死亡2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可以经保守治疗和再次手术治愈,应根据胆漏的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中胆道镜取石.结果 7例术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0.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20.0 ml;1例术后置T管引流,手术时间210 min,出血约30 ml,术后6周再行胆道镜检查.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0 d,1例发生低流量胆漏,术后7 d胆漏停止,拔引流管.8例随访3~6个月,均无胆漏,B超检查无残余结石.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种方法可替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Ⅰ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 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4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在手术完成后一整天内(24小时)发现的,其中6例患者是肝外胆道损伤,还有2例患者是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同时,24例患者中,剩余的16例患者是在手术后48小时后发现的,查找原因发现主要是迷走胆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和胆总管热损伤。这24例患者中,8例采取的是保守治疗,另外16例采取的手术治疗,同时治疗后没有死亡病例出现。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主要是进行预防,预防是最关键的,当发生胆漏现象后,必须尽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了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8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出结石及T管引流术;发现右肝管损伤1例,行右肝管修补术,愈后良好,无胆漏;其余77例造影阴性病人行单纯胆囊切除.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减少胆管残留结石,避免胆道阴性探查,及时发现、处理胆道损伤,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李伟  陈军  杨俊  宋心锁 《现代保健》2009,(15):6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与处理对策,降低再手术发生率.方法 对198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17例各类胆道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胆道良性疾病496例,占96%.其中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303例,占59%;术后胆漏包括拔T管漏68例,占13%;胆管损伤42例,占8%;术后胆道出血37例,占7%;胆肠吻合口堵塞或狭窄25例,占5%;Oddi括约肌狭窄21例,占4%.余为胆道肿瘤21例,占4%.结果 2次手术358例,3次手术117例,4次及以上手术42例.痊愈372例,占72%.16例因胆道出血或肝功能衰竭等死亡.结论 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或(和)再生结石.胆管损伤、胆漏、损伤性胆管狭窄和术中出血也构成胆道再手术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中的正确判断、术式选择以及仔细操作是减少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I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对36例中有2例中转小切口完成,1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早期胆漏2例,均经引流5d后治愈,术后1月拔除T管出现胆漏2例,均经置管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近期腹痛的原因,以便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LC后近期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再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8例.结果 损伤性因素5例,其中术后胆漏4例,腹壁戳孔结石残留1例;非损伤性因素20例,包括胆总管结石5例,胆道蛔虫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胃癌1例,胆道功能紊乱10例.2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完善LC术前检查,重视术中、术后的每一个环节是减少LC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根据胆漏处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23例,采用针对性干预对策。对两组胆漏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胆漏发生原因。结果 :对照组胆漏发生率明显超过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原因主要有术中电凝钩使用过度、视野暴露不充分或者手术黏连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胆漏风险较大,需要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防范风险,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道损伤及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开腹或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或肝外胆管良性狭窄 2 5例 ,男 1 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5~ 72 (51 .4± 1 3 .4)岁。用Bismuth诊断标准对胆管狭窄分型。结果 有明确胆管损伤病史 8例 ,胆囊切除术后数月出现胆管狭窄 1 7例。狭窄长 5~ 30mm ,宽 2~ 5mm。 5例Ⅰ型者均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除有明确胆管损伤和Ⅰ型狭窄病例外 ,9例 (75 % )有术后胆汁漏病史。手术直接修补加T管引流 2例 ,用肝圆韧带游离片修补胆道缺损 1例 ,胆肠Roux -en -Y重建2 0例。术后 2 1例 (2 1 / 2 3)效果良好。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汁漏是产生远期肝外胆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术中出血史者多为BismuthⅢ、Ⅳ、Ⅴ型狭窄。胆囊术后胆汁漏可能出现BismuthⅡ型或Ⅲ型胆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常表现为BismuthⅠ型狭窄。用Roux -en -Y作胆道重建治疗此类病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