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的辨证分型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建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辨证分型标准。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症状询问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分类后,再对每一类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各类的主成分。将统计分析所得的辨证分型模型向全国各地专家咨询,对此模型进行修正并确立证型名称及主症次症后,经频数分析得出证型分类。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可以分为气虚、阴虚、肝郁、冲任失调及脾虚痰湿型。这五种证型反映了乳腺癌术后稳定期患者的基本证候。结论:临床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是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情况.方法 8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析术前、术后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占比较高者为气滞血瘀证41.25%、气虚血瘀证18.75%,而术后占比较高者为气虚血瘀证36.25%、肾虚血瘀证18.75%,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证型演变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给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其进行了辨证分型,并将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将217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首次检查的实验室指标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纳,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相关;②糖尿病证型的发展演变规律是从阴虚火旺型发展到气阴两虚型,最终到阴阳两虚型;③而阴虚火旺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气阴两虚是主要阶段。结论糖尿病早期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气养阴敛汗汤治疗盗汗的效果。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补气养阴敛汗汤治疗组37例,玉屏风颗粒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先辨证分型,然后进行治疗,以2周为治疗终点,观察治疗前后汗液、伴随症状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肝肾功能的变化,记录服药不良反应,以汗症变化为判断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主要症状疗效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三类证型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除心血不足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型治疗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亦无异常改变。结论:补气养阴敛汗汤治疗盗汗疗效稳定、安全,治疗效果优于玉屏风颗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的脏腑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应用中药脏腑辨证治疗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脏腑辨证分型特点,通过对比中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78例患者中,肝风内动证21例(26.9%),湿浊困脾证16例(20.5%),瘀阻脑络证19例(24.4%),肺热腑实证9例(11.5%),肝肾阴虚证13例(16.7%).治疗显效25例(32.1%),有效39例(50.0%),无效14例(17.9%),总有效率达82.1% (64/78).结论 中药脏腑辨证为主,兼顾辨病选药,对脑胶质瘤术后治疗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类似于中医之“肠游”、“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本病的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淤、毒壅滞大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在国内开展十分活跃,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临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所报道的临床疗效差别也较大。本文结合笔者的临证经验,讨论UC的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逐日增多,恢复期的中医治疗应受到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推出的诊疗方案中都加入了恢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文献,并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中医分型,发现气阴两虚证为恢复期的主要证候,生脉散为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对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证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肺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对其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恢复期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15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虚证辨证分型中,以肝肾阴虚(24.0%)、脾肾气虚(23.3%)、脾肾阳虚(20.0%)为主;脾肾气虚证的消化道症状评分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证辨证分型,以瘀血证(32.1%)、湿热证(22.9%)、湿浊证(20.6%)居多,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消化道症状评分均高于风动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兼证相比,除风动证外,其余各组的评分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本虚证候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兼证以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气阴两伤3种证型,分别予平胃散加味、四君子汤加味、生脉散加味治疗,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辨证施治后,59例患儿在服药6 h后即开始排气、排便,13例服药24 h后开始正常排气、排便,所有患儿均在服药后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显著改善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为治疗小儿急腹症术后病变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尿型的辨证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内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以"血尿""紫癜性肾炎"为检索词,检索2000—201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使用中医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尿型的临床文献,对文献报道中所辨证型及所用药物的分类、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尿型的52篇临床文献中,共涉及101味中药,12类药物,累积频次1299次,其中居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湿药,居前20位的单味药分别是生地黄、当归、旱莲草、三七、茜草、甘草、白茅根、山萸肉、黄柏、黄芪、党参、白术、栀子、大蓟、小蓟、丹参、知母、地龙、虎杖、枸杞子。辨证分型主要有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脾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瘀血阻络证、湿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血尿型辨证以血热妄行证为主,多从"瘀""热""虚""湿"论治,常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益气养阴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对6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手段结合临床判定其证候分布.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四类,分别为肝肾阴虚证(占36.1%)、气血两虚证(占24.6%)、阴阳两虚证(占21.3%)、脾肾阳虚证(占18.0%).肝肾阴虚证及气血两虚证的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在主要来自于广东省内的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中医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研究为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贾六金主任医师认为治疗小儿汗证不宜单纯辨自汗、盗汗,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应灵活变通。临床擅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气阴两虚夹热的盗汗自汗证,疗效确切。贾老师喜用复方,认为复方多法合用优于单方、单法治疗,主证、兼证都能得到治疗,标本兼顾,且多方合用,能将相类似的方子合成一方使用,有利于方剂的创新和发展,是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思想的体现。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林丹凤  陈艳俏  牛卫洲 《安徽医药》2023,27(7):1342-134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微RNA-1283(miR-1283)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3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T-qPCR)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清miR-1283表达情况并对比。另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疾病组分为不同证型,比较疾病组不同中医证型病人血清miR-1283表达水平。结果 疾病组miR-1283表达水平(0.42±0.07)低于健康组(0.98±0.18)(t=44.47,P<0.001);疾病组236例病人经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证99例、虚实夹杂证111例、虚证26例,其中痰瘀互结型、寒凝心脉型、气虚血瘀型、气虚痰瘀互阻型、气虚痰浊闭阻型、气阴两虚型、阴竭阳脱型占比分别为38.98%(92/236)、2.97%(7/236)、27.12%(64/236)、11.86%(28/236)、8.05%(19/236)、8.90%(21/236)、2.12%(5/236)。寒凝心脉型、气虚血瘀型、气虚痰瘀互...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1)大剂量激素诱导缓解阶段以阴虚火旺为主,还会出现湿热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利湿解毒。(2)激素隔日巩固阶段易耗气伤阴,可致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健脾。(3)激素减量至小剂量阶段以肾阳虚为主,治宜温补肾阳。(4)激素停药阶段肺脾肾三脏俱虚,治宜益气健脾补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分为有DPN组和无DPN组,再将DPN组患者按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种证型: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型。结果 DPN组中阴虚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个证型。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阴虚血瘀证、痰瘀内阻证长。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C肽较其他3证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的餐后2hC肽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中医病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体形相对消瘦、血压相对较低的特点。阴虚血瘀证和痰瘀内阻证病程较短,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16.
心身疾病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健康观的改变,促使中医心身病症的提出。根据肝在心身病症中的重要位置,将中医心身病症总结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心肝火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和诸证夹痰夹瘀7种常见证型。中医心身病症的辨证分型有利于整体分析躯体及心理特点,从而促进中医心身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定悸汤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心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给予益气养阴定悸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30d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0d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心悸,益气养阴定悸汤具有良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f自拟方),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张士卿教授以虚实为纲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张教授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虚证(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实证(乳食积滞、痰食互结、肝胃不和)和虚实夹杂证(脾虚肝旺、脾虚痰浊),指出虚证应注意运脾和胃、健脾益气养阴,实证应消食化积、化痰、疏肝理气,虚实夹杂证在补脾益气的同时,还应理气化痰。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咳嗽时辰规律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候分布,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发作时辰并进行辨证,计算出各证候的构成比,利用圆形统计法分析各证候的发病高峰期及集中趋势。结果 1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证候以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居多。各证候事件发生率依次为痰热壅肺证(25.93%)>阴虚肺热证(20.37%)>痰湿蕴肺证(18.52%)>肺脾气虚证(15.43%)>肝火犯肺证(13.58%)>外寒内饮证(6.17%);发病时辰具有集中趋势,高峰点在7时4分即辰时,高峰期为辰时、子时、卯时,高峰期处清晨及夜间。痰热壅肺证发病时辰高峰点为8时25分即辰时,高峰期集中于清晨;痰湿蕴肺证发病时辰高峰点为8时15分,高峰期为卯时到辰时,集中于清晨;阴虚肺热证发病时辰高峰点在23时28分即子时,时辰高峰期集中在夜间,为亥时及子时。3个证候时辰集中高峰皆非常明显。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外寒内饮证在发病时辰上无一定的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临床辨证时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