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有抑郁焦虑心理的状态,而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也会促进冠心病病程的发展,现代医学将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合并于一身的疾病成为"双心疾病"。西医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采用心血管药物与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各种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反应及患者对心理治疗药物存在抵触情绪、依从性差等原因,使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笔者通过跟随导师出诊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双心疾病"基础病机为肝气郁结,治疗当以疏肝解郁为基础并根据具体证型的不同施以疏肝健脾或清肝泻火之法,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孙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4):361-362
双心疾病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焦虑和抑郁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存疾病.病理表现主要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治疗双心疾病应从整体观念出发,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发挥了优势,病证结合、方证相应,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双心疾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一种病理状态,现今已成为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一大临床问题。其中医病机复杂多变,其中以气虚痰扰者多见。开心散出自《千金方》,是以益气补虚,化痰定志法治疗双心疾病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双心医学模式主要包含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认识行为治疗、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焦虑和抑郁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BP和SBP水平,SAS和SDS评分,MMSE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和SBP水平,SAS和SDS评分,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积极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认知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5.
双心疾病即心理心脏病,系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精神异常共同致病的一类疾病,在疾病过程中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影响疾病预后.近年来双心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识别率及诊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该文拟从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两方面探讨双心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客观总结分析二者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临床治疗双心疾病提供... 相似文献
6.
7.
双心疾病症状繁多、病机复杂,传统的“以病统证”在临床施治时常捉襟见肘。“病证结合,以证统病”是以辨证为主,从证出发,先证后病,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抓主症归纳不同疾病的证候共性,精准定位,辨证施治。用“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治疗双心疾病,即首先提炼各种症状背后的共性病机(证候),再兼顾疾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兼证,最后通过提炼出来的证候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为临床更加精准地施治双心疾病、提高疗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9,(1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心护理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0.18%)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双心护理,能控制血压平稳,且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cGAS-STING信号通路传感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对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药通过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及其所参与的细胞过程反应,可有效改善cGAS-STING通路的适度传感,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发挥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疗效佳、稳定性强、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但现有研究尚未明确cGAS-STING通路对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且临床研究不足,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及代谢组学深入探究cGAS-STING通路及相关通路与双心疾病的科学联系、其上下游通路与蛋白的联系、细胞间的联系等,归纳、分析这些通路对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寻找关键靶标,同时,开展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等无菌性炎症性疾病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期为双心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谈儿科疾病心理学护理王淑云,李平,李莉,陈惠敏附属二院儿科(050000)附属三院关键词儿科疾病;护理;心理学儿科临床护理中如何了解小儿及家庭的思想状况、心理反应及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已成为儿科管理学的重要课题。现将10余年本文对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 相似文献
12.
疾病诊断过程本质上是认知加工过程。对罕见疾病诊断过程认知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医生罕见疾病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谭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0):1035-1035,1038
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在心理、病理(因口腔组织的增龄性改变),与其他年龄段的口腔疾病患者有所区别.笔者主要针对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动学习以及“发现学习法”。我院护理教研室将该理论应用于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人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心理特点及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睡眠的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对48例军人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某部50例官兵作为对照组。结果失眠症组患者的DBAS总分及各因子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PQ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AS总分及各因子分和神经质呈正相关(r=0.159~0.234;P<0.05,P<0.01),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0.162~-0.238;P<0.05,P<0.01)。结论军人失眠症患者存在着大量与睡眠相关的错误认知,个性特征与这些错误认知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女性视角出发,基于心肝的生理联系以及肝衰与绝经的时间段相同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肝气始衰是致病发的起点,继而从心肝的病理联系讨论阴血、阳气在肝的藏血、疏泄功能下影响心的正常生理功能,累伤心脉生理特性最终易造成冠心病的发生,并提出相对应的柔肝、疏肝治疗思路,在遣方用药多选用入肝经之品。以期对今后防治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刘莉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6):914-916
阿尔茨海默病(AD),在祖国医学中主要表现为痴、呆、愚.目前临床上,以脏腑津液辨证论治为主,常责之于气、血、痰、瘀、火等邪毒在体内阻滞,上犯清窍,导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髓海不足等原因.而仲景伤寒的六经辨证运用并不广泛,从伤寒少阴病的辨证思维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先从《伤寒论》少阴病条文出发,分析少阴的生理功能,再从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细剖心肾二脏与痴呆的关系,说明痴呆均可归之于少阴病寒化证、热化证和兼变证,从而另辟蹊径从少阴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精神症状特征,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30例帕金森病例,将病例分为3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淡漠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和神经精神问卷(NPI)等进行评定,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病例中有128例无认知功能障碍(PD-NC),96例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有106例存在痴呆(PD-D)。PD-NC组、PD-MCI和PD-D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受教育程度高是P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子(P =0.003),而发病年龄高、病程长、淡漠及NPI分值高是P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各组间抑郁和淡漠症状逐级递增,存在显著差异的神经精神症状是心境恶劣和情感淡漠,核心精神症状在PD认知功能障碍中常见,PD-NC组占9.38%、PD-MCI组占11.46%、PD-D组占46.22%。结论 受教育程度在PD认知功能障碍中充当保护因素,与既往研究一致。异常精神行为症状在非痴呆PD患者和PD-D中均非常常见,随着PD认知功能障碍加重,精神行为异常更为多见,以睡眠障碍、夜间行为异常、幻觉、焦虑多见,而欣快和脱抑制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20.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治疗组,药物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放疗治疗;认知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综合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量表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定。结果:癌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药物组患者在SCL-90因子得分、SDS、SAS评分明显高于认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四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减轻了对化疗药物及放疗的副反应,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并引导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