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吴莲 《当代医学》2007,(19):120-121
通过对我科收治的30例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消化道护理-洗胃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55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用洗胃、安置、抚触、体位和饮食调整以及药物相结合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55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结论运用这种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63例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采用洗胃、体位、灌肠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63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体重均有增加。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现象,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呕吐最常见原因之一[1]。我科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体位护理、喂养、洗胃等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影 《中国医学创新》2008,5(9):106-106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兰卫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91+2193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12月患有胃食管反流新生儿82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体位干预护理4天后记录、比较2组患儿呕吐发生例数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实验组患儿呕吐8例,吸入性肺炎3例;对照组患儿呕吐20例,吸入性肺炎14例,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护理能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新生儿的呕吐次数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用动态pH监测仪对50例拟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满意完成,检查前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24 h食管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监测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制定,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干预组(A组)和PDCA循环干预组(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B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康复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B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通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流指数平均为6.7%。足月儿或早产儿组中,有反流或无反流者,其胃排空率没有差异。结论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尤其是早产儿;未发现胃食管反流指数与胃排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5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哮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鼻饲的影响,反复有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在社区护理管理方面如何采用针对性措施,避免发作。方法改进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护理程序,定期评估和观察患者。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后,有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哮喘病史并长期鼻饲患者的急性发作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对有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哮喘病史的患者应加强管理,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社区健康教育和改进社区护理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我们选择了因病情需要须留置胃管92例,插胃管前后均有胃镜检查指征,证实插胃管前食管正常,贲门关闭良好.观察留置胃管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及在置管期间,适当的措施与护理干预对防范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静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19-1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可表现为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如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的哮喘、咽喉炎等,严重时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炎症、溃疡以至癌变.在西方发病率已高达10%~30%,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误诊率较高.现以20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方法,增强对胃食道反流病护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消化科2010年5月—2012年月6月收治的11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胃食管反流病知识宣教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予电话随访结合家庭访视进行护理干预,并定期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纠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达到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胃食管反流患者当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床单双号抽取的办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治疗当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能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 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小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较高,2个月的婴儿50%有症状.生理性是健康人均有正常现象,特别是新生儿,部分婴儿可持续数月.病理性主要原因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与其相关结构异常而导致括约肌压力低下出现的反流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RDQ12分;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35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取PDCA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依从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