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末的时候,值班大夫给我分管的病床上收了个早产儿。周一的早晨,我跟随教授一起查房的时候,没有看见孩子的父亲。小婴儿的奶奶在照顾着孩子,听老人家讲,孩子的父亲正在产科照顾孩子的母亲。我检查完了孩子,向她老人家讲明了一些注意事项,并告诉她,孩子随时都有危险。  相似文献   

2.
青春的梦想     
时常会想起我的父亲。尽管父亲已经去逝两年多了。 我算不上一个孝子,因为从当兵的那一天起,许多父亲需要我在身边的时候,我都以“身在军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拒绝了。现在想来,有些时候尤其在父亲身体状况明显不支时,我对一些事的处置,还是有点意气用事,不够成熟。写到这里,我真想再大哭一场,若是他老人家在天有灵,能再给我一点宽容,我会过得很轻松、很幸福的。  相似文献   

3.
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 ,是以非常高兴的心情出席今天的烧伤皮肤再生创新成就发布会 ,祝贺徐荣祥教授在烧伤皮肤干细胞再生研究中获得重要突破 !我还要借此机会代表徐荣祥教授向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谢 !徐荣祥教授 1 990年与他的研究所一起来到国家外国专家局 ,不久我也奉命到局主持工作。关于徐荣祥创建湿性烧伤治疗技术和发明美宝烧伤膏的动人传奇故事和一些议论不绝于耳。我聆听了徐教授的详细汇报和新的研究计划 ,对他肃然起敬 ,深感要研究的创新命题意义重大。他告诉我说 :“美国巴巴…  相似文献   

4.
想念父亲     
时常会想起我的父亲,尽管父亲已经去逝两年多了。我算不上一个孝子,因为从当兵的那一天起,许多父亲需要我在身边的时候,我都以“身在军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拒绝了。现在想来,有些时候尤其在父亲身体状况明显不支时,我对一些事的处置,还是有点意气用事,不够成熟。写到这里,我真想再大哭一场,若是他老人家在天有灵,能再给我一点宽容,我会过得很轻松、很幸福的。父亲得的是肺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听弟弟说,父亲在病得很重的日子里,还一再嘱咐母亲不要给我打电话,最后,是他实在忍不住了才告诉我的。当我赶到医院、得知了父亲的病情后,犹如…  相似文献   

5.
年过九旬的徐老走了 ,走向了天国 ,他走得那样从容而安详。每每想起他老人家对他所奉献的事业而持有的那份念念不忘的刻意执着 ,真的令人肃然起敬。徐老的案头总是摆放着数种新出版的书刊 ,尽管目力不济 ,即使借助放大镜他也要不时浏览。他经常嘱咐我们后辈须敬业不息 ,要奋发向上。每当回味他的教导 ,我们怎能不感慨丛生 ?他老人家的一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呀 !徐老从医执教长达 6 0余年 ,著作丰厚 ,成绩斐然 ,备受表彰。他先后主编《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周围血管疾病X线诊断及治疗》 ;翻译出版《心血管造影术》并参与编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理学会第四届应用生理学学术讨论会1997年10月19~22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来自全国的生理科学者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组委会主任为吕永达教授,中国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邓希贤教授与会并讲了话.会议首先为我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应用生理学奠基人蔡翘教授诞生100周年进行了纪念活动,陈孟勤教授发表了追忆性演讲,总结了蔡翘教授六十多年科学生涯在我国生理学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所作的巨大贡献,他也是“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的创刊人.他曾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奉献、毅力就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他永远是生理科…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一位老年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君到佛教胜地为母亲许下心愿:“祝老人家长寿。”不知佛祖是否真地显灵,这位仁兄的母亲果真活了80多岁,不可谓不长寿。可老人家却在将近80岁时患上了半身不遂,从此只能躺在床上,靠几个儿女侍候。那位仁兄因此而感慨不已:“我当初只求母亲长寿,忘记了‘健康’二字。早知今日,当初为母亲求个‘健康长寿’该有多好!”讲完这个故事,朋友会心一笑:“健康是一种过程,长寿是一种结果。既健康又长寿,既追求到结果又体验到过程,这样才是圆满的人生:你说是不是?”  相似文献   

8.
《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5-9
主编吴天一按语:最近,收到美国高原医学及生物学杂志(High Altitude Medicine and Biology)主编John B.West教授的邀请,他指出我国1995年中华医学会关于中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很有特色,一定会引起国际高原医学者的浓厚兴趣和互相交流,希望能翻译成英文加以介绍,我和加州大学袁小健教授完成了这一译本(并将在2010年2期High Alt.Med.Biol.上发表)。  相似文献   

9.
张立藩,1927年出生于天津市,父亲是一名西医。1938年,举家迁居山东烟台,就读于志率中学。家庭的熏陶,使他从青少年时起就对生物学与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2年,他考入北平江文中学,后因不甘心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生活和学习,1943年流亡到大后方。1944年秋,他在西安考取了校址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后专攻动物生理专业。1948年大学毕业后人中央大学医学院(我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生理科任助教,同时考取了蔡翘教授的研究生。从而,他有幸在名师的指导下工作、学习达6年之久。1949年,他在南京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年逾古稀的杨进生教授,是我国第一代防化医学专家。他不仅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在人才培养上桃李满园,还在工作之余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成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名的“雷锋教授”。在杨教授几十年收藏的书籍中,有一本已经发了黄的《雷锋日记》。他拿着这本书深情地对笔者说...  相似文献   

11.
徐石麟教授是我国一类新药血卟啉衍生物及其注射液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对开创我国光动力学疗法起了决定性作用,是我国著名的光动力治癌专家。徐石麟教授学风严谨,科学求实,他热爱和关心我国激光医学事业的发展,关心和支持《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的成长,他在为本刊审稿时...  相似文献   

12.
教我们高等数学的是个 50多岁的文职教授,戴一副近视镜,瘦高个,背驼得从侧面瞅像个问号。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手不离烟,整天吞云吐雾,课间两支烟是必不可少的。有几次上课时不知不觉竟把粉笔塞到嘴里,引得我们哄堂大笑。这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唉,惯了,想戒也戒不掉了。年纪轻轻的你们可别学我。”他姓吴,我们背地里叫他“瘾教授”。   一天课间,“瘾教授”雷打不动地吸了两支烟后哼着小曲来到三楼厕所,他一进门脸色骤变。原来厕所里我们队的两名学员也在吞云吐雾,样子陶醉得很。看见“瘾教授”进来,二人相视一笑,心…  相似文献   

13.
卫生短波     
中央军委为王正国教授记一等功本刊讯张跃银报道:中央军委给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王正国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前不久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举行。王正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野战外科学专家,是研究冲击伤、弹道创伤和交通事故伤的创始人之一。自1950年入伍以来,他...  相似文献   

14.
郭俊渊教授从事放射学工作已有近半个世纪。崇尚“做老实人,干老实事”的郭老主编了《消化系X线诊断学基础》4部专著约106万字,参加编写的著作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今年73岁的郭老至今仍然关注并投身于影像学发展的前沿。听说我来采访,郭老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好一会儿。他说:“写我,我怕人说是自我表现。不过,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我可以谈谈我的想法。”笔者:您参与了同济医院放射科的组建,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四肢动脉、脑血管造影及脾门静脉造影,致力于胃肠道、介入放射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腹部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专业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高孟麟教授在他人生的征途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津津乐道的特别经历。“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他就是这样一位“布衣”。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他近50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折射出这位老教授是那么敬业,那么追求,对人生忠诚而踏实得又那么可爱!高孟麟教授是河北保定人,于1945年19岁时从青岛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5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军委和平医院,后调入军委接管的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一呆就是40多年。现已73岁的高教授,仍活跃在激…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00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徐荣祥教授应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法国政府专职医学顾问、法国军队烧伤学会主席、法国地方烧伤学会主席、德国著名的创伤愈合LTS公司的邀请,对欧洲进行了学术访问。徐荣祥教授在各地进行了专场“原位干细胞培植皮肤器官”的世界科学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所有参加交流的专家,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科学评价:“这是一场烧伤医学革命成果,这也是医学的新希望”。为此,法国卫生部次长特邀请徐教授到卫生部,正式接见了徐荣祥教授,并当场表示:“既然我们国家最高级医院、最高级专家认为是一项革命性成果,法国愿尽快按法律程序将这一新技术引进欧洲,造福于欧洲人民”。法国军队烧伤学会主席激动地表示:“如果徐教授同意,我可以在24小时内带领我的专家去中国学习”。英国牛津大学创伤愈合研究所、欧洲创伤学会主席GWCherry教授表示:“我于1995年亲眼在北京目睹了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情况,现在又看到了你们革命性的新成果,我的实验室愿配合你们的研究工作”。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学部主任、中国政府特邀生物医学顾问MWJFerguson教授表示:“我们的实验室和新建立的干细胞实验室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愿全面合作进行更前沿的研究”。德国LTS公司表示:“我们有研究能力,也有经济能力,愿尽快将这一技术引进欧洲……”。   徐荣祥教授结束欧洲访问后,又应邀去北美、东南亚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和爱人正在机关大院的门前散步。忽然,我看见孙家栋从魏公村方向走来。他身材很高,有些消瘦,面色看上去非常慈祥。他当时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我跟爱人说:“看,他哪里像个高官?又哪里像个大科学家?”确实,他如果站在百姓之中,人们还真地很难看出谁是官、谁是民。这使我对他不由地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就在西方国家还在为徐荣祥教授和他的科研人员所取得的干细胞原位培植再生皮肤烧伤治疗技术感到瞠目结舌的时候,泰国烧伤专家们就已经捷足先登,抢先一步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向徐荣祥教授发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尽快派掌握这一技术的烧伤专家到泰国指导治疗技术。因为他们对涂荣祥教授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泰国的煤气大爆炸发生后,应秦国政府邀请,中国卫生部派出了以涂荣祥教授为首的医疗队赴泰救治取得了成功,被泰国国王赞誉为“最好的医生、技术及药品,取得了最好的疗效”,一时间家喻户晓。尽管这些医…  相似文献   

19.
铸造防核盾牌的人──记全国政协委员、防原医学专家程天民教授本刊记者赵书友记者每每采访全军卫生工作会义,总会遇见和蔼可亲的程大民教授。因为他是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教授、该校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评委会委...  相似文献   

20.
向火魔宣战──记我国烧伤医学奠基人、第三军医大学黎鳌教授程平在重庆歌乐山脚下一幢10层米色大楼里,有一群敢于向“火魔”宣战的勇士,带头人正是我国烧伤医学的奠基人──萤声中外的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教授黎鳌。他率领这群勇士矢志探索烧伤医学的奥秘,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