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2-243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痛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浅析了5年来青浦地区8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痛风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严重者致关节畸形、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痛风的药物治疗应按临床期分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本文对痛风药物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促进临床正确合理用药。1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进展痛风急性发作时不一定血尿酸升高,为避免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正使用降尿酸药物者不要停用,未使用降尿酸药物  相似文献   

3.
韩亮  周焰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08-109
目的分析和研究痛风患者肾结石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痛风患者和非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尿尿酸、血肌酐、尿肌酐,对影响肾结石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70例痛风患者中出现肾结石25例(35.7%)。70例非痛风患者中出现肾结石11例(15.7%);〈420μmol/L肾结石发病3例(25.0%);420-500μmol/L肾结石发病6例(31.6%);501-600μmol/L肾结石发病8例(38.1);〉600μmol/L肾结石发病9例(90.0%)。结论痛风患者较容易发生肾结石,且肾结石的发生与患者的尿酸水平、尿量等有关系,对血糖还有血尿酸严格控制,可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一组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伴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10例高尿酸血症漏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近几年我干休所10名休干在连续几年体检中,血尿酸均高于416μmol/L,但未作高尿酸血症诊断,也未治疗,以后其中3例发展为痛风(其中2例分别为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1例为尿酸性肾病伴肾结石),8例患者发现高血压病,6例发现高脂血症,4例发现糖尿病,8例发现冠心病,3例发现脑梗塞。  相似文献   

6.
尿酸肾病常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除关节损伤表现为痛风关节炎外,尚可见肾脏受累的临床症状,亦称慢性高尿酸肾病(以下简称尿酸肾病)。本病较少见、症状多样、易误诊,现将治疗的六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可由尿酸水平过高介导激活的多种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诱导发病。本综述分别以“尿酸”“肾病”或“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查询近十年关于尿酸性肾病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的文献,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整合综述。本文通过研究尿酸性肾病发病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进展,整合了尿酸性肾病发病的具体机制,并且以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为思路提供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1]。关节滑液尿酸盐晶体的检出或痛风石的出现为确诊的依据。随着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寿命的延长,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2,3]。临床治疗痛风需要达到两个目的: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及痛风急性复发,促进痛风石的吸收[4]。下面简述痛风的防治。1急性痛风性关节…  相似文献   

9.
<正>别嘌呤醇为治疗痛风的首选药,既是国家基本药物,也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它本身由黄嘌呤氧化酶代谢为羟嘌呤醇,而羟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亦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痛风,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对排尿酸药过敏或无效,以及不适宜使用排尿酸药的患者,尤其对痛风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结石者具有良好疗效。近年来随着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别嘌醇的不良反应个案报告越来越多。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0.
尿酸性肾病是较为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仅以肾脏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常易误诊为肾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89—1991年收治的4例尿酸性肾病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本组4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8岁—45岁,其中干部2例,作业工人1例,汽车司机1例。②主要症状:4例病人均有轻度浮肿,中等量蛋白尿,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腰痛,仅1例有关节痛。全部病例无高血压和痛风石临床表现。③实验检查:尿常规蛋白十—++,白细胞5—15/HP,红细胞15—20/HP,尿蛋白定量1.5—2.0g/24h。血尿素氮、血肌  相似文献   

11.
李立新  申建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06-3708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痛风性肾病(G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GN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治疗(治疗组,100例)和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X2=5.9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5.26、4.27、6.01,均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GN能有效延缓病程,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作膝关节镜检查观察其镜下表现,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水肿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结果术前16例误诊为其他关节炎者术中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21例术前拟诊痛风性关节炎术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31例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Lysholm评分由术前53分到末次随访时提高到90分,疗效评定:优15例,良22例。结论关节镜手术能较直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益肾泄浊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4.11,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4.65,3.25,5.01,3.9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益肾泄浊方治疗痛风性肾病并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对54例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利用射频汽化仪及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利用刨刀刨削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同时进行关节腔清理术,修整剥脱的关节软骨及受侵蚀的半月板;最后用大量关节腔冲洗液冲洗关节腔。术后抗炎镇痛,继续饮食控制及降尿酸治疗。结果54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35例术前关节功能障碍者术后得到明显改善。有3例双膝、踝、第1跖趾关节同时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痛风发作,经关节腔穿刺放液,对症治疗,很快病情得到控制。经3个月至6年的随访观察,50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发生关节炎急性发作,4例患者有2-3次的急性发作,均与饮食控制不良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稳定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它仅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防止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发生,但不能代替排酸、抑酸及饮食控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80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1±13)岁。因高嘌呤饮食诱发及饮酒诱发分别为37例(占46.3%)32例(占40%),以足第一跖趾、跗骨、踝和膝关节炎为首发表现者分别为45例(占56.3%)、12例(占15%)、6例(占7.5%)和5例(占6.3%)。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单关节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疾病,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受累,高嘌呤饮食及饮酒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16.
吕颖  张永超 《安徽医药》2017,21(3):481-48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病人15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是否体温≥37.5 ℃,将病人分为不伴发热组(n=35)和伴发热组(n=117),不伴发热组均排除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抗生素治疗有效,将伴发热组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组(n=37)和非细菌感染组(n=80),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 伴发热组病人伴发高血压比例和痛风石破溃比例分别为47.9%、61.5%,均高于不伴发热组的25.7%、3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P=0.041,χ2 =9.528、P=0.023);伴发热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1.37±0.50)μg·L-1、(13.24±4.45)mg·L-1、(0.84±0.08),均高于不伴发热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25~0.916),当血清PCT取界值1.56 μg·L-1时,灵敏度70.3%,特异度90.0%;CRP、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95%CI:0.554~0.769)、0.597(95%CI:0.479~0.714)和0.676(95%CI:0.566~0.787),灵敏度分别为51.4%、59.5%和73.0%,特异度分别为80.0%、70.0%和63.7%.结论 痛风急性发作不伴发热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伴发热病人,且低于细菌感染者,血清PCT可作为鉴别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的有效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伴利尿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合理用药原则。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心力衰竭应用呋塞米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疗和药物分析调整,充分考虑到患者疾病症状及可能诱导痛风发作的药物,建议停用相关药物,并调整治疗药物。结果: 临床药师考虑该患者自身特点,调整了合理治疗方案,医师采纳建议后,患者痛风症状缓解,心力衰竭得到控制,病情改善。结论:心力衰竭合并痛风史的患者应用利尿药,极易诱发痛风,建议小剂量使用对血尿酸水平影响相对较少的利尿药。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优化用药方案,可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陈文滨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68-226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GN)的疗效.方法 痛风性肾病20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100例和别嘌呤醇治疗组(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疗效、症状积分、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间歇及联合应用消炎止痛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方法 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患者50例,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观察治疗后各组疗效及副作用情况变化.结果 常规剂量组显效率为90%,消化道副作用发生率为80%,小剂量组显效率为87%,消化道副作用发生率为6.7%.结论 小剂量、间歇及联合应用消炎止痛药,与常规剂量联合应用消炎止痛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比,疗效相同,但患者耐受性好,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56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别嘌醇缓释胶囊,0.25 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Cr、UA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56+)升高,CD~(3-)/CD~(19+)和CD~(4+)/CD~(8+)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调节细胞免疫紊乱,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