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脑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且做了头颅CT、MRI检查.结果 ①均有引起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史.②头颅CT、MRI均表现有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结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是基底节区缺血性病变.对于有脑血管病史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出现小碎步态、肌强直等表现,结合头颅CT、MRI影像学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李女士今年47岁,近3个月来经常出现眼皮跳,最后整个眼睑都跳,见到生人、一紧张就间歇性地跳,每次几秒不等,同时还伴有嘴角抽动。无奈之下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颅神经疾病的一种,发病率较高。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后波及整个面部。临床实践表明,面肌痉挛是由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引起的面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眼睑、面部的表情肌阵发性不自主的跳动。高血压、动脉硬化是面肌痉挛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永炳  龚波 《现代保健》2011,(23):121-12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放射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颅MRI检查,比较不同分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头颅MRI检查结果,并比较头颅MRI单独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Ⅱ、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脑中的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均高于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MRI检查,Ⅱ、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伴有头颅MRI异常52例,Ⅰ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伴有头颅MRI异常1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头颅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检查各分期检出率高于头颅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头颅MRI检查相比,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具有较高的总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once imaging,MRI)是一种安全又比较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具有鲜明的软组织对比、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势,以及无骨骼伪影干扰和血管流空效应等特性[1],特别是没有电离辐射,对小儿患者来说是尤为重要.儿童有特定生理特点,不易配合检查,而低场MRI检查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因此临床上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就我院低场MRI下小儿头颅检查进行个人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6.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是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节律性疾病,发作时患者半侧面部强劲性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歪斜,持续时间数秒至10分钟左右。严重影响视力、语言、饮食和工作,自1988年来我们用不锈钢丝绞扎面神经干治疗1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屈建强 《医药与保健》2007,15(12):20-20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通常仅限于面部一侧,所以又称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侧面神经受激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侯群。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双侧罹患者。多在中年起病,女性好发,男女比例为2:3,发病率约占人群的十万分之六十四。16世纪初在我国中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由于当时不清楚病因病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治之  相似文献   

8.
浅谈面瘫     
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口眼歪斜,严重影响面容。引起面瘫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外伤和肿瘤等,其中最多见的是面神经炎,也叫贝尔面瘫,占面瘫总数的60%~75%。下面我们主要谈谈面神经炎的防治。1.病因目前的研究认为,面神经炎的病因主要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发生炎症水肿,少数患者则可能由  相似文献   

9.
陈会强 《药物与人》2014,(2S):54-5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50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对脑电图、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14例,意识障碍17例,抽搐15例,头痛13例,精神症状18例,辅助检查:脑电图阳性率为85%,头颅MRI阳性率为36.84%,腰穿脑脊液阳性率为52.94%。结论: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首发症状多以精神症状、抽搐及意识障碍居多,EEG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可固定患者头部磁共振成像(MRI)专用的核磁共振(MR)头颅固定器,用于临床MRI影像数据采集中,以减少患者运动伪影,提高MRI影像质量.方法:在患者进行头颅MRI摆位时,将MR专用头颅固定器置于线圈内壁两侧,使患者头部固定于线圈内表面而无法移动.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MRI检查中依从性差的96例患者,按照是否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对3700例行MRI头颅检查的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扫描及头颅MRA扫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3700例样本中,有21例表现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海绵窦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或闭塞,并伴有大脑缺血性改变或脑梗死表现,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结论:MRA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筛查及诊断方法,MRI和MRA相结合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江红  杨军  齐晓红 《中国保健》2008,16(10):311-311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受凉或痉挛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表现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病理为面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后致面神经受压和缺血,重者面神经变性.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1999~2007年我部因患面神经炎诊治已有25例患者,除3例预后差,其余22例均痊愈,现分析原因并总结诊断及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瘫或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面肌瘫痪。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患者常因容貌改变使工作生活均感不便,精神痛苦,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引起该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缺血 由于寒冷风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8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3588例中均见到有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术后治愈3378例,显效103例,有效67例,无效37例,死亡3例.3013例得到0.6~24年随访,有2735例治愈,111例显效,50例有效,38例无效,79例疼痛复发(其中有49例行第2次或第3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神经根周围蛛网膜增厚粘连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8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3588例中均见到有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术后治愈3378例,显效103例,有效67例,无效37例,死亡3例.3013例得到0.6~24年随访,有2735例治愈,111例显效,50例有效,38例无效,79例疼痛复发(其中有49例行第2次或第3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神经根周围蛛网膜增厚粘连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赵卫国教授指出,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眼皮频繁跳动,影响到一侧面部表情肌的不自主抽搐,临床上称之为面肌痉挛,往往是颅内微血管压迫刺激面神经引起,患者不可大意,应及时看医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经治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人,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42~72岁,经过MRI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结论:闭锁综合征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头颅MRI有助确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后98%的患者疼痛及面肌抽搐得到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2例经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CVST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56例行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确诊为CVST 54例,其MRI表现主要有点片状出血性脑梗死及广泛脑水肿,部分有脑室扩张.21例同时行MRI、MRV、DSA检查,其中20例MRI及MRV检查阳性的患者中19例DSA检查也呈阳性,两者符合率为95.00%.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及MRV检查是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鬼风”能把人的嘴巴吹歪,这完全是迷信。嘴巴突然歪斜是一种口眼歪斜症,其实质是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麻痹,医学上称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面瘫是面神经受各种病因损害后产生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它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的特点为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而上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如闭眼、扬眉、皱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