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I、MAS、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星蒲温胆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64例中风后遗症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星蒲温胆汤与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2%)优于对照组(8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星蒲温胆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38例萨病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蒙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蒙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6%,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蒙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能提高运动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VFSS评分、MBI评分和FIM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MBI评分和FI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31%、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3%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17.19±7.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7±6.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病情缓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仅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P0.01)。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能明显提高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化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08-13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8%,经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4,P<0.05)。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两组FIM评分、SF-36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整脊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单一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0例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另40例接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治疗总疗效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3例,治疗总疗效为60%(24/4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ADL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9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3.2)。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为(13.2±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3.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ADL评分以及中医症状评分,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以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降低显著、ADL评分增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有效提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32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66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针灸、康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10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和NIHSS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DL和NIHSS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