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35.33%)及显效率(41.33%)之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醒脑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T-bet与GAT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每晚0. 3 g,1周后0. 1 g)与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晚40 mg)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 L/d静脉滴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与GATA-3 mRNA表达情况以及生活质量MBI指数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etmRNA、T-bet/GATA-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均0. 05),GAT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治疗3 d、7 d、14 d后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均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中T-bet与GATA-3平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2):194-19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阿普唑仑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度阿普唑仑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洗胃、纳洛酮促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营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但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d后,治疗组患者脏器灌注指标(平均动脉压和乳酸)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呼吸衰竭治愈率和肺炎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制剂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镇静催眠药物中毒,可使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尽快恢复,并能提高呼吸衰竭和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抗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C3与C4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即丹参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醒脑静及醒脑静+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4 d。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定,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单用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联合组作用最明显,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作用最为显著,与丹参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降低CRP含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醒脑静注射液:2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2次/d;纳洛酮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于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NIHS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GCS评分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75mg,1次/d,口服;阿司匹林0.3g,1次/d,口服,连用3d后,改为0.1g,1次/d,口服。半年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半年后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休克病人1例,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优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80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高压氧完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三针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静滴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脑三针针刺法。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评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三针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醒脑颗粒(药用桃仁、熟地、川芎、当归等),2袋/次,3次/d;阿司匹林,150 mg/d,口服;对照组使用模拟颗粒,2袋/次,3次/d;阿司匹林,150 mg/d,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均能改善中医症候,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醒脑颗粒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洗胃、导泻、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按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监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R、瞳孔直径、SBP及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明显改善患者中毒症状,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纳洛酮)、B组(40例,醒脑静注射液)、C组(40例,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4h后呼吸、SBP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B、C两组患者SBP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呼吸、瞳孔、PaO2/FiO2指标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复查脑部CT检测脑血(水)肿量,评判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7d(16.5±5.9)mL、14d(10.8±2.7)mL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19.3±6.2)mL、(13.6±4.2)mL(u=2.528 P=0.013;u=4.294 P0.001);治疗14d后,治疗组继发性脑水肿治疗总体有效率(87.3%)高于对照组(77.2%);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3.2)显著低于对照组(13.1±3.8);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2.1%)高于对照组(8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5.3%)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进一步增强活血化瘀功效,协同促进血肿与继发性脑水肿的吸收,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后3 d、10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鼠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急诊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观察组、NGF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常规观察组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 NGF组在常规观察组基础上肌内注射NGF,1次/d;醒脑静组在常规观察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1次/d;联合组用法用量同上述3组;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依据NIHS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记录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后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观察组,其中联合组评分最低,与常规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显效率均高于常规观察组(56%),其中联合组显效率最高达到88%,较常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Hcy水平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联合组下降值最低[NSE值为(18. 51±3. 28)μg/m L、Hcy值为(9. 55±2. 44)μmol/L],NGF组和醒脑静组的NSE、Hcy水平值相近。治疗后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常规观察组,4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GF组、醒脑静组、联合组治疗后与常规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醒脑静用于脑出血急诊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调整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两周。两周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MMSE量表的积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治疗组的Mo C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以MMSE得分为标准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5%VS67.5%,P<0.05)。结论: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5、7 d BIS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段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 d BIS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治疗第7 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增加BIS值,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各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联用纳络酮注射液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醒脑静组单用醒脑静注射液,纳络酮组单用纳络酮注射液.连用15d.观察3组患者治疗30d内的临床疗效、清醒率、清醒时间及随访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30 d内患者的清醒率、平均清醒时间及随访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优于醒脑静组及纳络酮组,醒脑静组与纳络酮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单用醒脑静或纳络酮注射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