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输注血浆、红细胞的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分输血既能缓解血源紧张,又能针对性地满足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要、减少输血的副作用.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日臻完善,成分输血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外科患者受血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科手术患者成分输血已经占输血总量的80%以上.现就271例结肠癌行根治术患者接受成分输血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又叫血液的成分疗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 ,加工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制品。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副作用小 ,节约血源、一血多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能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的优点。严重肝病时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血中凝血酶减少 ,易发生出血现象 ,肝硬化代偿期常并有脾功能亢进 ,易导致血小板减少 ,故成分输血能有针对性地补充各种所需成分。新鲜血浆能扩充血容量 ,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微循环 ;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补体、调理素 ,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输入血小板能及时提高患者血小板含量 ,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提但成分输血以来,我院成分输血的状况。方法:通过1998-2001年各临床室用输血病例,统计出成分输血量。结果:成分输血从1998年用血总量为18.6%逐年上升到2001年的73.3%,并且根据病情需要,做到了需要血浆补血浆,需要RBC悬液就补RBC悬液,达到了治疗目的,且节约血源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结论:我院成分输血落到实处,做到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优点。方法对8个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应用成分输血。结果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提高。结论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成分输血效果显著,降低输血反应,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能使患者的血液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有节约血源的作用。成分输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为具有纯度高、疗效好、针对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成分输血有较多的注意事项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因此本文首先探讨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然后分析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成分输血是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适应症有选择性的输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输血措施。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减少输血反应,还可一血多用十分有效地节约血源。目前国外是根据成分输血与全部临床输血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医院,一个输血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地输血方法是全血输注 ,因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适应症已越来越少 (<2 0 % )。而成分输血等输血新技术 ,具有科学、合理、有效和安全等优点 ,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成分输血新技术1.1 成分输血是指用分离技术把全血进行分离、浓缩和纯化 ,制成高纯度的血液成分 (如血细胞、血浆、血浆蛋白等 ) ,按不同的需要输给病人。1.2 成分输血优点 :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成分输入 ,降低输血反应 ,减少血源传播疾病及其他不良反应 ,针对性强、疗效高 ;便于保存、运输和输注 ;避免输液全血禁忌证和缺点。2 常用成分血…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因其可以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减轻血源紧张;需要什么,补充什么,疗效更好;避免由于输入不需要的成分而引起的副作用及免疫反应;减少输入体积减轻心脏负担;单采血小板、白细胞可缩短献血员的采血间隔等优点,近年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0年施行成分输血以来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9.
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骨科躯干部位手术的患者,一般出血量较大,由于部位特殊又无法使用止血带,术中丢失大量血液,需要及时输血以保证手术的成功.自体输血,即患者用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可以缓解血源紧张及减少输异体血的风险.为探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本院132例骨科大手术需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ISO9000质量体系是通过对过程和体系的标准化控制,实施质量保证并达到不断改进质量的目的。成分输血具有制剂容量少,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便于保存,节约血源等优点。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材料)]。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是关系到受血者安全的最基本因素。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服务和产品质量,对于安全有效的输血服务是极其重要的。本血站于2004年6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现就ISO9000质量体系在成分制备中应用的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在临床除了血源紧张外,输血还可以引起部分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严重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就科学合理用血,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等问题,以下一些探讨和建议,希望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告知是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是任何药物不可替代的特殊治疗手段,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血站或医院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笔者认为,除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输血前告知也是避免因输血而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1输血前告知内容尽管采供血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标准,但输血仍非绝对安全已日益被广大医、患所重视。对于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须先以“告知”的形式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说明用血的必要性和不良反应,血液虽已经严格检测,但难免有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50例:年龄10~48岁。所有患者共367例次输血。应用统计软件对100例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效果、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血小板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率为71.79%,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输注Ⅷ因子浓缩剂、冷沉淀治疗血友病有效率分别为97.30%、100.00%,无不良反应发生;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的有效率为94.9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注全血治疗贫皿的有效率为65.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输注粒细胞治疗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有效率为67.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结论成分输血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并且可以分离血液成分,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4.
<正>血浆是抗凝全血经物理学方法分离制备的一种血液成分,作为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其临床应用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已是血源的根本来源,20世纪80年代成分输血已开展应用于临床。新  相似文献   

15.
申芳  温峥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21-222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时段回收血液回收器自体血与静脉血的理化性质,分析哪个时段的血更接近静脉血有形成分,更有利于患者提升血色素。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对22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观察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有形成分与不同时段的回收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体输血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输异体血的潜在危险。结论结果针对静脉血与回收血的异同,区别于传统6h回输血,认为在最短时间内分次小量回收血进行回输,使回输血的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隽  王椿 《上海医药》2016,(12):8-12
现代医学提倡成分输血,在输血中其所占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需临床医生掌握输血指证和熟悉输血反应。科学合理地应用成分输血可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及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骨科患者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患者对血液需求量增多,异体输血费用高,易传播传染性疾病,并可能带来不良反应.自体血回输技术是将患者自身血液成分采集,经回收过滤后再回输给患者,可以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反应及并发症,节省血源,安全,经济.我科对36例患者术后采用了床边自体血回输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成分输血是指将全血按其成分分离,针对患者所缺少的血液成分,分别输给需要各该成分的患者。自60年代开始推行成分输血以来,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占输血份额的90%;我国约占输血份额的30%。成分输血具有高效、安全、易于保存及节约血源的优点。重症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综合治疗中,成份输血的合理应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合理成份输血已成为当代内科及其他各科临床输血的总趋势。本文总结本科近十年来的在肝病综合治疗中成份输血和血制品应用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内有关资料,提出合理应用成份输血及血制品在肝病治疗及控制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9.
血容量扩充剂又称血浆代用品,主要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有效循环血容量.由于依靠输血传播的肝炎、AIDS等疾病在全球的扩散,以及血源紧张、贮存困难等各方面的原因,医学界对输血采取了更为慎重的态度,尽可能的减少输血机会;通常失血量在体重的20%以内时,不提倡输入成份血或全血.这使得血容量扩充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扩大,相关的研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军方和医药公司的兴趣[1].  相似文献   

20.
<正>输血是治疗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传播血源性疾病,甚或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加强临床治疗用血和成分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渐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