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内蒙古阿拉善盟学生及托幼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当地2009-2018年人群分类为学生、托幼儿童全部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发病特征,对不同年份、人群类型的发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阿拉善盟共报告托幼儿童、学生法定传染病共计15种297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24.24/10万,无死亡病例。未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10种553例,年平均发病率97.61 /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5种2417例,年平均发病率426.63/10万。10年间累计报告病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2.20%。累计报告病例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风疹,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93.16%。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4岁组,男女平均性别比为1.28。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2.86%、54.07%、3.0%和0.07%。肠道传染病以3~5岁组发病数最高(1182例,2010.7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以6~12岁组发病数最高(632例,438.84/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以19~24岁组最高(31例,14.37/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均分布在13~15岁组。结论 阿拉善盟托幼儿童和学生法定传染病报告占总报告病例数的比率较高,必须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李璐  王艳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3):368-37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评价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结果,为开展防控传染病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15 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鞍山市2010—2019年累计报告 15 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病例22种 39 0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7.93/10万,总体发病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病例3例,年均死亡率0.01/10万;男童发病数(23 021例)高于女童(16 024例)。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3 027例,8.37/10万)和丙类传染病(36 018 例,99.57/10万)均呈下降趋势;病例报告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发病前三位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猩红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发病呈下降趋势。 结论 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鞍山市15岁以下儿童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应根据疾病特点采取预防接种、加强宣教和提高处置效率等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7):541-54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3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种,累计64 877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6.8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8.85/10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死亡12例,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9.18%。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59.08%。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7.82%。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59,P0.0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8.60%;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09%。结论昌平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防控的重点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和儿童,应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了解2013-2015年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托幼儿童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4 650例,年均发病率为1 065.87/10万.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累计发病数分别为9 876,2 916,1 429例,占报告总病数的97.09%,其中免疫规划类传染病报告病例(1 537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10.49%.报告发病高峰为6-7月,占报告总发病数的43.32%;高发地区为延边州(1 738.44/10万)、通化市(1 626.89//10万)、白山市(766.75/10万).结论 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为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2004~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监测的流行性腮腺炎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湖南省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 1404例,平均发病率为18.7410/10万,总体发病呈上升趋势,平均发展速度为117.13%,平均增长速度为17.13%.长沙市报告病例数最多(2 2723例);湘西自治州报告病例数最少,为4870例,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长沙市(34.94/10万),湘潭市(26.92/10万)和娄底市(24.19/万),湘西自治州地区最低(19.29/10万).发病多集中在4-7月(6 4449 例,占53.08%)和11月~次年1月(2 6666例,占21.96%).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90:1.年龄组分布最多的是10~岁组(2 3280例),其次为6岁~组(14202例),5岁~组(13445例).15岁以下年龄组病例共占92.6%.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15岁以下学龄期儿童及幼儿的免疫防控,进一步完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朱泾镇2013-201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朱泾镇2013-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上海市朱泾镇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3259例,年均发病率为509.8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7例,年均死亡率为1.1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089例,年均发病率为170.3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2170例,年均发病率为339.51/10万。发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梅毒、淋病和肺结核,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2.46%、25.65%、17.40%、7.24%和5.43%。发病主要集中分布于5-8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以0~6岁和18~40岁组居多,发病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农民、工人为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本市户籍居民发病率高于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传染病主要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结论】手足病、流行性感冒、梅毒、淋病、肺结核是上海市朱泾镇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应根据朱泾镇传染病流行特征,制定完善的防治策略,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吉林省2016年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吉林省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吉林省2016年15岁以下儿童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3 063例,发病率为82.6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7 593例,发病率为474.47/10万。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80.55%;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18.31%。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手足口病(15 528例)、猩红热(2 086例)、流行性腮腺炎(980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90.02%。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7-9月,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3-6月。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以散居儿童为主。高发地区为延边州(1 503.81/10万)、吉林市(836.53/10万)、长春市(534.93/10万)。结论 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为吉林省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烟台市2013 - 2019年18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13 - 2019年烟台市18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9年烟台市累计报告18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18种17 695例,年报告发病率208.88/10万 - 417.53/10万,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 = 537.139,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13种3 884例,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259.621,P<0.001);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5种13 811例,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312.310,P<0.001)。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猩红热(52.47/10万)、痢疾(7.81/10万)、肺结核(4.28/10万);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159.69/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93/10万)、流行性腮腺炎(22.70/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44.223和547.287,均P<0.001);分别占报告病例的67.47%和31.69%。手足口病、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5 105.173,2 885.682,7.756,556.594,120.648,均P<0.05)。结论 烟台市托幼机构、中小学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是重点防控传染病,尤其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3~19岁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漯河市2009-2013年3~19岁人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的特征。结果 2009-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9 947例,其中男性6 634例(66.70%),女性3 313例(33.30%)。年均报告例数100例以上疾病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乙肝,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5.00%。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009年455.2/10万、2010年402.9/10万、2011年425.9/10万、2012年195.0/10万、2013年113.0/10万。其中3~9岁主要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占全部报告的90.60%~76.20%;10~14岁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乙肝,占该全部报告的73.40%~68.60%;15~17岁主要为乙肝、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占全部报告的80.30%;18~19岁组乙肝、肺结核、性病、丙肝成为突出传染病,占全部报告的93.50%。3~5岁组人群2月份传染病发病低发,4月份为发病高峰。6~14岁人群每年2月和8月-10月传染病低发,5月和6月份为高峰期,12和1月出现小高峰。15-19岁组人群在2月和7月有两个发病高峰。结论 2009~2013年漯河市3~19岁人群传染病流行势态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较女性、低龄组较高龄组发病水平高。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是学生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学校应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年龄组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北京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趋势检验判断疾病发病趋势随时间的关系,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采用R3.6. 2软件。结果 2010-2019年北京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9种共87481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21.82/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痢疾,三者共占99.26%。2010-2019年北京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Z=214.96,P0.001),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668.40/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81.91/10万。报告病例数呈单峰分布,发病高峰在5-10月,共报告病例636769例,占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2.79%。16个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密云区(659.02/10万)、通州区(602.92/10万)、平谷区(602.23/10万)、丰台区(555.32/10万)和石景山区(474.17/10万)。男性490844例,占56.11%,女性383967例,占43.89%,男女性别比为1.28∶1。各个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0~4岁组报告病例最多,为445944例,占总病例数的50.98%,其次是5~9岁组,为68625例,占7.84%。结论北京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整体呈现下降水平,流行于夏季,主要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和学生,其次是干部职员和家务及待业的成年人群体。应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发病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7—2022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7—2022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月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2年四川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 459 646例,传播途径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换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565.70/10万)、流行性感冒(551.11/10万)、肺结核(450.16/10万)、乙肝(402.13/10万)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18.16/10万),累积占6年报告发病数的77.69%。结论 近年来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加强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并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遵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36 831例,总发病率为599.29/10万,其中报告死亡77人,总死亡率为1.25/10万。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7 308例,发病率为281.62/10万,死亡72人,死亡率为1.17/10万。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9 523例,报告发病率为317.66/10万,其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0.08/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梅毒。结论 2014年遵义市法定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仍是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力度,做好传染病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明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69-1872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江县200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2006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678例,死亡3例,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29.29/10万,死亡率1.46/10万,病死率0.44%,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29.00%。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在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5.44%;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发病总数的84.24%。结论应该把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作为重点传染病进行防治;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规范病人治疗;杜绝医源性感染;打击卖淫嫖娼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周马  任敏  张凯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66-2268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准确判断传染病发病趋势和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三间分布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中,秦皇岛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总的年均发病率2009年最高(352.06/10万),2005年最低(195.53/10万)。乙类传染病走势平稳,丙类传染病2008、2009年显著上升,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而变化。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丙型肝炎(丙肝)在青龙县、狂犬病在抚宁县处于流行态势,梅毒以城市区为主。结论该市应当对狂犬病、丙型肝炎、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孔令娜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0-2672
目的分析崇明县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疫情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和降低崇明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以及做好世博会保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报告的崇明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报告崇明县法定传染病1775例,发病率为242.59/10万;报告病例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共1315例,占发病数的74.08%;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数的76.68%;男女性发病比为1.44∶1。结论 2009年崇明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2008年略有升高,传染病防制工作应加大对主要传染病及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陈志英  李晓娜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74-2375
目的了解舞阳县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14种2 879例,死亡4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发病率为534.72/10万,总报告死亡率0.74/10万,病死率0.14%。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2 196例,报告发病率407.87/10万;死亡4例,死亡率0.74/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83例,报告发病率126.85/10万,无病例死亡。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排在前4位的为乙型肝炎、肺结核、丙型肝炎、梅毒,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7.50%;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排在前3位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8.24%。结论当前乙型肝炎、肺结核、丙型肝炎、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是严重危害该县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病策略,控制和降低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报告的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报告浦东新区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共21种24 451例,发病率为448.54/10万;死亡18例,死亡率0.33/10万。报告病例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梅毒、肺结核、淋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发病总数的91.64%;传染病发病以春夏季为主,4-7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发病比为1.61∶1;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和不详为主。结论 2014年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比2013年有较大的上升,应加大对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区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陆全银 《职业与健康》2009,25(5):503-504
目的了解河南省台前县传染病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台前县2004--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050例,年均发病率为354.27/10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腮腺炎。共报告死亡病例7例(艾滋病2例、狂犬病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年均死亡率为0.49/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4/%。结论乙肝、肺结核、痢疾等仍是台前县的主要传染病,今后防治的重点是加强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2020年与近两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制定防病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苏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每年发病数为69 031例、64 834例、38 097例,发病率为646.12/10万、604.70/10万、354.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8 585.795,P<0.05)。2020年除新冠肺炎外,主要法定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肝炎;重点疾病谱与近两年基本一致,但报告发病数较近两年普遍下降。2020年发病数在1月呈现高峰值,随后2月大幅度下降,3—12月又逐渐回升,但2—12月发病水平均低于近两年。2020年发病较高地区为虎丘区、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吴中区、吴江区,各地区报告发病较近两年均显著下降。2020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0~34岁,尤其以<10岁人群为主;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这些发病规律与近两年一致,但是发病数显著低于近两年水平。结论 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下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明显减少,公共场所提倡公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学校加强健康监测、勤洗手多通风等措施确实带来了有效的抑制效果,为今后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