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拘方治病,病必殆。小青龙汤是一首治喘名方,笔者根据仲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说,将小青龙汤灵活变通,以治咳喘,收效尚可,管窥之见,仅供参考。1 轻剂法外感风寒,肺气郁遏所致咳嗽,治不得法,亦缠绵难愈。吴鞠通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此病,宜用轻剂小青龙汤,微辛以轻拨气机即可开肺闭,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轻而扬之”之义也。例1,姚某某,男,57岁。1986年3月7日初诊。咳嗽月余,痰多清稀,背微恶寒,服  相似文献   

2.
手淫所致阳萎治验两则应惠玲甘肃定西地区医院关键词阳萎,医案1、命门火衰,阴中求阳贺某,男,26岁。1992年12月28日初诊:有手淫史,阳萎4年许。婚后2年阳事不举,稍举即泄而不育,伴有性欲低下,头晕,腰痛,耳鸣,健忘,脱发,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自汗...  相似文献   

3.
周冠华 《右江医学》1993,21(2):88-89
<正> 疏肝法,即是应用解郁理气的药物,疏畅肝经郁滞之气的治疗方法。男科病致病因素甚多,七情郁结即其中之一。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疏肝理气法,治疗男科疾病,疗效满意。一、阳痿罗某某,男,35岁,阳事不举5年,1987年4月2日初诊。曾有短暂婚史,1981年离异后,郁郁寡欢,阳事渐见痿软,近年来更甚。因再婚在即而来诊治。诊见:眩晕时作,面红,口干口苦,夜寐欠佳,多梦,苔  相似文献   

4.
以厚朴产地及服药量之异,按《伤寒论》名方麻仁丸组成三种不同组分浓缩丸.经临床66例便秘病人的疗效观察,证实三种麻仁丸均有润肠通便的功能,其中以中国厚朴组方者效佳;和厚朴组方者次之;和厚朴组方服半量者又次之.  相似文献   

5.
从肺论治阳痿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56岁,因阳事不举8年,于2003年1月10日就诊。询问病史得悉,患者咳喘发作多年,近数日来病情加重。查体:T36.7℃,咳嗽吐白痰,量多易咯,气急心慌,动则尤甚,纳差,唇甲青紫,舌质淡,脉细涩。  相似文献   

6.
1990年至1993年,我们运用中药“力勃散”治疗阳痿46例,获效较为满意,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加味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临床运用该方加味治疗斑秃、喘病、痛经等证,收到较好的疗效,拓宽了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治阳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萎或称“阳痿”,又称“阳事不举”。《内经》称“阴痿”,是指男子虽有性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程度不足,妨碍正常的性生活①~③。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不少报道,现将有关资料归纳为发病原因、辨证治疗、影响疗效因素等三个方面,综述如下1发病原因不...  相似文献   

9.
阳痿,历代医家对之时有论述,一般情况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目前主要分三类,中医对功能性的治疗效果较好。赵树森主任医师结合当代人生活及体质特点,认为其病机以阴虚燥热为本,肝郁为标,治以补肾滋阴为主,少佐疏肝通络壮阳之品,组方常在首乌延寿丹、亢痿灵等方基础上化裁,酌加养阴通络之品,以补肾滋阴清热药物为主,壮阳药物低于滋阴药物的用量,在滋阴疏肝的同时,酌加收涩之品,以防精关不固,阳事不举而精液滑泄,并在获效后将药物制成丸剂,以便于长期服用,同时注意生活宜忌,其临床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亏损所致阳痿多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验案一则,以资佐证。1 陈某,男,36岁,于1990年3月诊。婚后10年,性生活一直正常。近2年来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并头晕眼花,咽干耳鸣,虚烦不寐,五心烦热,腰腿酸软。曾四处投医,屡服壮阳之品末效。诊见:颧红唇稍赤,舌淡红,苔薄津少,脉细数,溲黄便结。证属肾阴亏损,烧津乏液,不能充润宗筋所致。治宜滋补肾阴、兴阳壮阳。投知柏地黄汤加味。熟地20g,山药10g,丹皮10g,泽泻20g,茯苓20g,山萸肉30g,知母10g,黄柏10g。投10剂。每剂水煎2次,共300ml,分早晚温服(服药期间远房事)。2诊,药后除阳痿一症未效外,余症减轻。守方加兴  相似文献   

11.
妇人在经期或非经期阴道内大量或持续不断的出血谓之崩漏。崩漏的发生不外六淫之邪、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逆乱、冲任受损、血不循经所致。治法虽多,总不越“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虚者有归脾、八珍、补中益气之类,实者有桃红四物、逐瘀汤之类;固涩止流,也举不胜举。然用茵陈蒿汤者,古往今来,甚为罕见。笔者治疗崩漏一病,凡属实热、湿热证者,用茵陈蒿汤,往往得心应手,效若桴鼓。今举2例,窥一知全。袁某,60岁,本单位职工家属。于1996年夏突然下血不止,十余日,病渐加重,到我科诊治。当时患者面色不华,下血鲜红,淋漓不断,饮食欠佳,大…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脂肪肝为酒精性肝病(ALD)的早期阶段,发病率较前有大幅度上升。中医尚无合适的病名与之相合。后世医家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过程,多将其概括为“胁痛”、“积聚”等证。笔者近年来自拟酒肝康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6例,取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共观察36例,其中男33例,女3例;年龄31岁~61岁,平均43.2岁;饮酒史5年~21年,平均日饮酒160ml~240ml;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平均5.4年。全部病例均有肝区疼痛,肝大,肋下1~5cm,边缘钝,表面光滑,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运用小柴胡汤治愈多种疾病,兹举验案如下。例1 女,50岁,患感冒7日后出现寒热往来,头痛,声重,无汗,周身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辨为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加减:柴胡12g,黄连6g,桂枝6g,生姜6g,炙甘草6g,服药2剂,病愈。例2 男,29岁,感冒后出现每日下午寒热往来,头痛已十余日,曾先后给予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不效。就诊时患者午后寒热往来,头痛,恶心欲呕,微汗出,周身困重,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辨为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方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连9g,桂枝9g,半夏6g,生姜6g,大枣7枚,…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新药“止咳宝”用治慢性咳嗽患者38例,并与32例同类患者空白用药双盲随机对照,证明“止咳宝”具有理肺祛痰、止咳平喘和“兼补而散之”的特点,对咳嗽有卓越的疗效,动物毒性实验证明本品安全无毒。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肺寒咳嗽、痰湿咳嗽,疗效理想。临控率90%以上,显效率60%以上,是治疗慢性寒性久咳的良药.  相似文献   

15.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友鹤,行医60余载,遣方用药颇具特色。他在治疗慢性泄泻及慢性失血患者时常处以生、熟地炭。查以前本草及方书,均无此用,遂问其原由,杨师日:慢性泄泻及慢性失血患者往往虚实并见,其以虚为本,且以阴津虚亏为主。然用补血之品补其阴血,又常会滋腻滑肠,与其病情不相宜。若《医学正传》中所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碍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腻隔。”而生、熟地制炭后,既有补脾肾之功,又平添涩肠。生血之效且无滋腻滑肠之弊。对于慢性泄泻者,杨师常用生、熟地炭各15g,…  相似文献   

16.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阳虚水肿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之加味治疗久治不愈,有阳虚、气虚见证的慢性结肠炎,收效甚好。现将近年来临床资料完整的38例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小于20岁者1人,20~30岁4例,31~40岁12例,41~50岁15例,51~60岁5例,大于60岁者1例;病程最短1年半,最长13年,平均3年7个月。全部病例均经全消化道钡剂X光造影或纤维乙状结肠镜检确诊,大多数病人曾经中西药物治疗而效果不佳。1.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元月至1996年3月,笔者运用自拟益胃煎,辨证加减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取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全部符合1978年杭州消化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期28例,缓解期32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4岁~34岁27例,35岁~64岁33例,病程1年以内25例,2~5年20例,6~10年13例,10年以上2例。2 治疗方法2.1 活动期 自拟益胃煎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及15g,元胡12g,木香10g,乌贼骨30g,三七5g,甘草10g。肝胃不和…  相似文献   

18.
痛证在内、儿、妇、外各科频为常见,“金元香丹汤“(家传方)临床应用20余年,对痛症常获良效。1 方药组成 方药:郁金15g,元胡24g,香附15g,丹参24g,当归12g,乌药12g,生山楂12g。郁金即解气郁,又解血郁;元胡活血行气,即入气分,又入血分,为止痛良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气病之总司;丹参,当归补血,活血祛瘀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生山楂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全方不凉不燥,性质和平,攻不伤正,补不滞邪,共奏行气活血,散瘀化积止痛之效。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凡气滞、寒凝、外伤致…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96例慢性肝炎及个别难治性肝炎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制剂,获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观察96例中,男54例,女42例;平均年龄31.5岁;病程15年以上6例,10~15年46例,10年以内44例,病程最短9个月;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各48例。全部病例均有过多次复发。随机设对照组8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2治疗方法2.1治疗组 ①口服保肝药物(维生素C0.2,肝太乐0.2,复肝宁3片,日3次;②复方丹参制剂治疗。方法:第1~15天,复…  相似文献   

2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为伤寒误下之后,邪气弥漫、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复杂症情而设。集大、小柴胡桂枝汤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于一方,对上、中、下三焦之余邪积热、肝郁、气滞、痰结所致之疾均有治疗作用,不失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之良方。近年来,笔者将其辨证化裁应用于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兹就临床所用归纳如下:1 癫痫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主要用于肝热痰浊型,其病机为风痰闭于脑窍,流窜经络。徐灵胎谓此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方函口诀》亦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