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1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记录资料。结果: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与护理,21例患者中19例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0例空腹血糖控制在(6.0±1.2)mmol/L,餐后2h血溏控制在(7.9±1.7)mmol/L,21例患者均无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病情控制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l-3个月明显缓解,体重增加,均获得理想效果,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餐后2h血糖控制在7.5-11.1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5.1-7.0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明确诊断,充分了解和认识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特点,尽早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57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1~3个月后症状显著缓解,消瘦者体重增加;空腹血糖在5.1~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4~11.5mmol/L;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兼顾两种病症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例T2DM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记录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与护理,4例患者中3例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例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9~7.3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8.5mmol/L。4例患者均无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发生。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助于T2DM合并甲亢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患者顸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4例,分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胰岛素用药指导、甲亢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指导。结果:52例患者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49例患者空腹血糖监测结果均控制在7.0 mmol L以内,5例患者餐后血糖测定结果控制在11.8 mmol/L以内。无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甲亢危象。结论:有效的护理与健康指导,可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共计56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回顾。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在1-2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相应的缓解,患者的体重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血糖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能够控制在5.1-7.0mmol/L,患者的餐后2h血糖指数能够控制在7.4-11.5mmol/L,同时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数量在逐渐的升高,对此类患者临床症状我们要有详细的了解,及时的为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对症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取得的效果是较好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4例,分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胰岛素用药指导、甲亢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指导.结果:52例患者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49例患者空腹血糖监测结果均控制在7.0 mmolL以内,5例患者餐后血糖测定结果控制在11.8 mmol/L以内.无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甲亢危象.结论:有效的护理与健康指导,可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宁涛 《求医问药》2014,(16):195-19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50例患者进行了降血糖和抗甲状腺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50例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比他们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及甲状腺的体积。结果:这5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在治疗前,这50例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和甲状腺的体积分别为7.79±3.18 mmol/L、12.41±4.61 mmol/L和45.36±6.38m3。在治疗后,这50例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和甲状腺的体积分别为5.71±1.73mmol/L、8.35±2.44mmol/L和32.21±4.10m3。这50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治疗后甲状腺的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其空腹血糖的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还能缩小其甲状腺的体积。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史一雯 《吉林医学》2012,33(18):3962-3963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等。结果:经治疗后,1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5例患者病情有所加重,9例患者出现关节畸形,6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有效率为37.5%。23例(71.9%)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餐前血糖3.9~6.1 mmol/L,餐后血糖3.9~7.8 mmol/L),另有9例(28.1%)患者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其中7例患者餐前血糖超过7.0 mmol/L,2例患者餐前血糖超过10.0 mmol/L。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发病机制存在着共性,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针对患者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内分泌病伴功能减退和亢进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计多发性内分泌病伴功能减退和亢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30例混合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糖尿病采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甲亢患者均采用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伴阿狄森氏症加强的松替代治疗,治疗后血糖11.8mmol/L-13.3mmol/L降至6.6-7.8mmol/L,T3,T4恢复正常,提示在临床上不论是糖尿病合并甲亢或是甲亢合并糖尿病,一旦确诊,则两病兼治。  相似文献   

11.
曹艳红 《吉林医学》2012,33(13):2798-279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诊治的方法及临床情况。方法: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患的病情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控制,18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后,血糖显著受控;10例甲亢患者合并糖尿病后,抗甲状腺药物的服用量有着明显的增加,2例并存患者也增多了服用的药物含量,但是处理困难而且需要有较长的用药时间。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的联合检查,才能最终将病情确诊,而后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最终有效的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内分泌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8例.当患者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均接受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并合理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结果22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FT3、FT4、TSH、T3、T4值基本恢复正常,空腹血糖值降为6.5~8.2mmol/L,餐后血糖值在7.8~9.8mmol/L.结论一旦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2型糖尿病,需要同时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药物治疗,并随着甲亢症状的控制,随时调整降糖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代谢紊乱并存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糖代谢紊乱并存的临床特点与关系。方法:对27例甲亢与糖尿病并存或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有10例(占37%),甲亢合并血糖稳定机制损害(空腹葡萄糖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的有8例(占29.6%),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有7例(占25.9%),两病几乎同时发现者2例(占7.4%),两病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均较就诊时下降。结论: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甲亢、糖尿病二病并存的认识诊断,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甲巯咪唑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体积大小、FT_3、FT_4、TSH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 PG和HbA1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甲状腺体积以及FT_3、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5.19±2.03)mmol/L]、2 h PG[(10.41±2.29)mmol/L]、HbA1c[(5.91±1.41)%]均低于对照组[(6.33±1.97)mmol/L、(13.67±2.34)mmol/L、(7.6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巯咪唑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张详安 《吉林医学》2013,34(21):4245
目的:探讨I131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I131和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131在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方法简单,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本院内科就诊的被确诊为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8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其治疗前后各指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病治疗后空腹血糖降至(6.4±1.2) 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7.2±2.1)mmol/L,FT3降至(4.62±2.78)mmol/L,FT4降至(7.92±4.32)ng/L,TSH降至(4.78±3.72) IU/ml,本组68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甲亢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糖代谢功能得到改善,并控制良好,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叠加现象,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患者实施同时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两病。  相似文献   

17.
左军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66-3068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胸部手术患者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1990年至2003年治疗的154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胸部手术患者作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择期手术128例,限期手术24例,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2 mmol/L~8.5 mmol/L;急诊手术2例,术前空腹血糖8.0 mmol/L~13.5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8.0 mmol/L~8.5 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7.5 mmol/L以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5例,脓胸2例,泌尿系感染2例.无酮症酸中毒,无死亡病例.结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胸部手术只要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作好必要的胃肠道及呼吸道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礼茜  韩丽艳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36-36,3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归性分析25例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明确了亚临床甲亢的病因,随后对之进行了治疗。结果对亚临床甲亢的病因治疗后血糖容易控制,特别是餐后血糖易达标。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亢,要积极寻找引起甲亢的病因,然后积极控制甲亢,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精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T2DM与甲亢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难以控制,两者兼顾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的认识和诊断,以免误诊、漏诊,而且二者要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元  董伟杰  秦世炳 《北京医学》2015,37(11):1081-1083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8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男14例,女24例;年龄22~82岁,平均(58.6±13.2)岁.血糖控制情况:术前空腹血糖(7.5±1.7) mmol/L,餐后血糖(9.3± 1.4)mmol/L;术后空腹血糖(8.3±1.7)mmol/L,餐后血糖(9.4±1.5) mmol/L;术中血糖(9.6±1.3) mmol/L;围术期空腹血糖范围5.8~10.0 mmol/L,餐后血糖范围7.9~10.9 mmol/L.36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愈合时间7~10d,平均(8.2±0.8)d,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38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35例患者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9±0.8)个月,2例患者植骨吸收;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0±1.8)个月,37例患者均未发生结核复发现象,1例失访.结论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9~10.9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9.6±1.3)mmol/L,行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