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影(DR)、数字胃肠机下X线摄影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影像学表现,探讨DR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DR-F对135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进行检查,选用碘海醇做对比剂,并与数字胃肠机下X线摄影法110例对照分析。比较组用DR检查,摄取7~9幅DR图像于一张胶片上;对照组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实时摄影7~9幅图像保留于一张胶片上。结果两组在显示子宫腔形态、周围静脉回流、淋巴回流显影及榆卵管近端狭窄、上举、积水的显示方面没有明显区别,而在输卵管溃疡、远端狭窄、远端梗阻、憩室等显影方面, DR要优于数字胃肠机下X线摄影法。结论应用DR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比使用数字胃肠机所获图像清晰、诊断更准确、辐射剂量小,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数字X线机对125例静脉尿路造成影的病例进行分析,常规腹部准备及碘过敏试验,上臂静脉注射泛影葡胺40ml,头低足高10°~15°,动态采集数据,视检查影像可进行调整体位及延时检查。结果 125例静脉尿路造影经数字动态采集图像后,影像清晰,除2例肾功能不全者显影效果较差外,其余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泌尿系结石101例。先天畸形3例,腹部占位2例,肾占位2例。膀胱病变38例(含结石、前列腺肥大,占位)。结论数字X线(DR)检查由于其影像清晰,动态实时成像,多轴位的观察,检查方法简单,无痛苦,加上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使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短小液平影像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当日均行16层螺旋CT腹部扫描,采用腹部9分法,比较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及CT影像图像,统计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及液平分布区域,并与患者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3例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数字化X线成像医师均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00.00%),CT显示短小液平81例,但其中仅有9例被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1.11%)。短小液平的形成与多种病因有关。结论: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易发现短小液平,发现几率高于CT(p<0.05),短小液平对腹部病变具有指示性作用,但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晶  刘宁  张毅军  何建军 《河北医药》2009,31(20):2772-2773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在泌尿系成像中对泌尿系结石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Definium6000数字摄影系统,对168例泌尿系阳性结石患者行腹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其腹部平片的DR标准图像、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和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比较腹部平片DR标准图像和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对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结果159例患者的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可清晰直观地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结论DR双能量减影对泌尿系结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更为明确,对体外碎石和手术方式有指导性作用,可明显减少结石残留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在DR下行脊柱及下肢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所得的15例图像资料,探讨DR应用价值及技术特点。结果所得脊柱及下肢全长图像清晰、完整、连续,完全满足临床测量、诊断、治疗的要求。结论通过DR图像拼接技术可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digital radiography,DR)的高级临床应用以及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摄影中对肺小结节、肋骨骨折、气胸等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优势。方法对200例临床患者资料统计中115例胸部外伤高度怀疑肋骨骨折、35例胸痛及呼吸困难临床可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和50例标准DR胸片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分别进行DR双能量减影,获得标准DR图像、单纯骨骼影像和单纯软组织等三幅图像。结果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肋骨骨折、气胸、肺小结节等病变的显示率明显优于标准DR图像,其中胸部外伤病变检出率由30.5%提高到47.8%,少量气胸检出率由50%提高到100%,肺部小结节检出率由60%提高到87%,提高了肺部病变的检出率。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有效地分别去除标准DR图像中肋骨组织影和软组织影,对胸部外伤、自发性气胸和肺内肺小结节的病变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7.
<正>负重立位全下肢X线摄影检查对负重骨骼矫形、人工膝关节、髋关节置换及新骨植入术等治疗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1]。故拍摄一张好的全下肢X线片非常重要。2012年,我院引进一台GE公司生产的D8000DR X线机及后处理工作站,它操作简便,成像速度快,拥有图像拼接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笔者回顾性分析本数字化X线摄影(DR)机与之前岛津计算机X线摄影(CR)[2]机所  相似文献   

8.
胃肠穿孔并发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诊断不难。立位或左侧卧位X线腹部平片检查有气腹时,则诊断可更明确。但约有20%的病人穿孔后可无气腹的表现,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而需鉴别。另外对外伤后,病情较重立位困难或不能很好地配合X线检查的,均  相似文献   

9.
急腹症是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腹部X线平片常用于急腹症的影像诊断,而腹部站立前后位摄影(简称立位腹平片)常用于观察消化道穿孔或梗阻等疾患,显示漏出至腹腔的隔肌下游离气体或肠腔内液气平面,也应用于确定肾下垂患者肾脏的位置以便与卧位片比较.  相似文献   

10.
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外伤患者数字X线摄影(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方法抽取200例胸腰段脊柱外伤患者DR影像图像作为分析材料,比较运用组织均衡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结果采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后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显示率上有较大区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胸部肋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DR胸部正位影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级图像对比增益法,影像切割与局部放大等功能进行后处理,同时用数字随机法对其中20例行普通X线摄影.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技师对胸部肋骨影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对肋骨骨折、肋骨及胸部其它组织的显示.结果 50例DR胸部影像中,诊断肋骨骨折28例,肋骨及胸部其它软组织显示满意度为95%.对照20例普通X线胸部发现肋骨骨折6例,漏诊3例,20例肋骨及胸部其它组织显示满意度为62%.结论 DR影像比普通X线影像能更好显示胸部肋骨,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张宏  李仁民  汪军  吕坤 《安徽医药》2013,34(9):1375-1377
目的探讨容积摄影技术(VRAD)在头颅颌面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头颅颌面部VRAD拍摄后影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薄层重建、影像切割与局部放大等功能进行后处理,同时对患者行数字化X线摄影(DR)作为对照组。由放射科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对所有头颅颌面部影像进行图像评估,根据影像整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清晰情况将其分级。结果 100例头颅颌面部影像中,VRAD摄影优秀84例、良好16例、无差片出现;普通DR摄影优秀58例、良好20例、差22例。结论 VRAD比普通DR摄影能更好的显示头颅颌面部及其周围软组织,提高头颅颌面部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段食道异物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常规DR图像的差别,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07年1月~12月,采用颈椎侧位片摄影的方法,进行食道异物的X线检查.使用DR摄影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9~75岁.临床提示高密度异物79例,低密度异物15例,疑有异物2例.在食道入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进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比较.结果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颈前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层次分明;对食道入口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的异物显示率分别提高7%、1.4%、8%.结论 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显示颈前软组织的层次,大大提高食道异物在X线检查中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数字化X线摄影(DR)已经成为医院广泛应用的检查手段.与传统放射检查技术相比,DR具有图像清晰、图像资料储存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1].利用西门子Luminos平板数字胃肠造影机(DRF)及拼接软件对进行双下肢负重位全长摄影检查的观察,能够一次显示双下肢从髋关节至踝关节的病变情况,本研究总结41例我院住院手术骨关节炎患者DRF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或)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手术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或)MRI表现,以及术前诊断正确率。结果钼靶X线摄影术前确诊率为83.6%,MRI检查术前全部确诊。结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在肋骨骨折诊断中数字化X线摄影(DR)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采取传统X线平片诊断的肋骨骨折患者病例68例;另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经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的肋骨骨折患者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统计发现,DR组患者误诊1例,漏诊率为1.43%;传统组患者的漏诊和误诊率为5.8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移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 154例住院需要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计算机X线摄影(DR)检查与CR检查,对比观察其临床检查效果。结果 DR临床应用中形成优质片率明显高于CR,平均照射量明显少于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DR摄影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CR,且照射量明显减少,降低对患者的损伤,通过加强曝光、影像采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腹压下数字化X线摄影(D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采用无腹压下行DR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100例非压迫静脉肾盂造影,病灶显示清晰,能全面、直观及清楚显示肾盂、肾盏、肾盏杯口、输尿管及膀胱,图像质量较好,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常规静脉造影检查,腹部加压下患者很难受,不适用于年老、体弱、肥胖及不能加压者,而免腹压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觉得轻松,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摄影更好显示病灶,临床比较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规范化,以提高DR乳腺X线摄影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尽量减低受检者在检查时所产生的不适。现将本院乳腺疾病378例DR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乳腺良恶性肿瘤共计378例。其中乳腺良性肿瘤236例,年龄1274岁,平均38岁,占全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直接数字化摄影(简称DR)系统是一种直接数字化成像的X线摄影装置。采用DR摄影,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后处理的好坏影响到照片质量的优劣进而直接影响到放射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恰当地对D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才能保证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最优质的诊断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