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及嵌顿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IUD异位及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常见症状为下腹疼痛及异常子宫出血。其中14例为绝经后妇女,52例为生育期妇女。19例为产后及流产后放置,47例为正常月经后放置。3例为IUD术后异位妊娠手术中诊断,6例为放置IUD后妊娠流产中未发现IUD术后诊断,26例取器困难超声或宫腔镜诊断。T形IUD39例,圆形IUD16例,宫形IUD9例,吉尼环2例。部分嵌顿经宫腔镜或在超声引导下取出18例;部分嵌顿经宫腔镜或超声引导下取器失败者,经皮肾镜由异物钳取出5例;绝经后妇女行子宫切除2例;T形IUD纵臂部分嵌顿子宫颈管,宫腔镜检查后用长弯钳取出5例;宫型及T型IUD嵌顿于子宫壁达子宫浆膜层,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取出10例;异位于子宫直肠陷凹,超声引导后穹隆切开取出2例;异位于腹腔或盆腔内,经腹腔镜取出17例;异位妊娠术中发现并取出3例;阔韧带异位者腹腔镜取出1例;异位于膀胱内者经皮肾镜取出3例。结论超声或宫腔镜、盆腔X线检查是诊断IUD异位及嵌顿的主要手段,宫腔镜、超声引导、腹腔镜及经皮肾镜是取出IU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宫内节育器取出56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海云  殷明红  王玮 《生殖与避孕》2009,29(10):696-698
目的:探讨用宫腔镜B超监视取器术对困难性器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13例取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①门诊取器者共5308例,取器失败13例(0.24%),绝经2年后,取器失败率0.54%,显著高于绝经前的0.13%;②住院困难性取器305例,经宫腔镜检查或术中联合B超监视行取器手术,一次性取器成功301例,术后诊断为IUD嵌顿137例、变形41例、碎片残留20例、下移11例、其他因素96例;③IUD嵌顿137例(2.44%)中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者嵌顿率(3.33%)显著高于常规月经干净后3~7d放置者(2.09%),V型IUD、T型IUD和圆型IUD等的嵌顿率分别为:3.93%、2.66%和1.47%,V型IUD嵌顿率显著升高;④造成困难性取器的其他因素还包括:IUD变形、宫颈扩张或暴露困难、宫颈管粘连或封闭等,其次是前次取器手术造成子宫不全穿孔即假道形成、子宫肌瘤和宫腔粘连等。结论:宫腔镜B超监视取器术对困难性取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IUD者其嵌顿发生率显著高于月经干净后放置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范措施,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部分不同情况下异常IUD的取器方式,为减少临床IUD异位及取器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本院1例经宫腔镜、膀胱镜、大力碎石术成功取出节育器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学习总结。结果 IUD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是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罕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可致避孕失败,而且增加取器困难及取器过程中子宫穿孔、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微创的宫腔镜联合膀胱镜下碎石及取器方案,可减少IUD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并可提高取器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应用国产XG-3型宫腔镜对30例放置IUD后无副反应、62例有副反应者的观察,包括:44例月经异常、18例下腹痛、3例带环妊娠和19例哺乳期放IUD前作直视检查和观察。62例IUD副反应者中54例镜检示有异常(87%),其中IUD异常占70.4%,内膜变化占24%,合并宫内器质性病变占5.6%。此外,60例常规取器困难中,46例镜检宫腔内发现IUD或其断片,均经宫腔镜直视下或定位后取出。表明宫腔镜用于处理和研究某些IUD副反应和并发症确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及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 tomography,CT)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经宫腔镜、腹腔镜或开腹检查证实是IUD异位的患者的CT及经阴道三维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三维超声和CT诊断IUD部分异位的灵敏度分别为82.91%和83.76%,诊断IUD完全异位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和100.00%,诊断IUD宫外异位的灵敏度分别为66.67%和100.00%。三维超声和CT对IUD异位诊断正确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怀疑IUD异位时首先推荐三维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宫腔镜在绝经后困难取IU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1例绝经后IUD困难取出妇女宫腔镜下取器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妇女在宫腔镜下均取器成功。术前应用超声诊断IUD嵌顿符合率为60%,灵敏度为62%,阳性似然比为1.24。另外,绝经≤1年组妇女IUD嵌顿数明显低于绝经1~2年及2年组(P0.05)。置器年限≤10年组IUD嵌顿数明显低于置器10~20年及20年组(P0.05)。结论:IUD嵌顿是绝经后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宫腔镜能准确了解IUD宫腔内情况,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取器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重复子宫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重复子宫患者26例,应用宫腔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24例经宫腔镜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1例结合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另1例经宫腔镜及MRI诊断,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手术治疗:24例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2例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术中同时处理阴道纵隔或钭隔).26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是诊断重复子宫的主要方法,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是治疗重复子宫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三维超声在诊断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three-dimensinal ultrasound,3D-US)在诊断宫内节育器(IUD)位置异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二维超声(second-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检查提示或临床疑有IUD位置异常的31例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以宫腔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2D-US和3D-US检查结果分别与宫腔镜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评价2D-US和3D-US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2D-US和3D-US诊断IUD位置异常的敏感性(76.9%vs 96.3%)、准确性(77.49%vs 9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简便、有效、无创,对IUD位置异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阴道斜隔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确诊为阴道斜隔的患者13例(Ⅰ型7例,其中1例伴先天性尿道阴道瘘,Ⅱ、Ⅲ型共6例),年龄11~20岁,平均(13.6±2.8)岁,因月经初潮后腹痛、周期性腹痛或发现盆腔包块入院,术前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明确临床诊断,术中行宫腔镜检查生殖道发育情况、指导定位斜隔位置,行阴道斜隔切开及大部切除术,清除阴道或宫腔内的积血或积脓。结果:术后痛经症状均消失,经量无变化,无阴道或下腹包块再发。结论:宫腔镜是诊断阴道斜隔的重要手段,结合超声检查可明确生殖道发育情况并定位阴道斜隔位置,明确切开部位或指导手术切除。宫腔镜及超声监护可使阴道斜隔手术更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19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异常出血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的主要副反应。我院10年来对1070例有适应证的育龄妇女放置不同类型的IUD,其中子宫异常出血198例,现就不同类型IUD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5-12-2005-12我院对有适应证的育龄妇女放置IUD1070例。年龄20~40岁,放置时间1~9年,其中有异常子宫出血198例,出血时间在放置IUD后3~5年。所有出血病例均经超声、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出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均无异常;取宫颈或宫腔内分泌物培养及抽血行免疫荧光抗体测定。结果:细菌感染73例(36.87…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操作严重并发症35例的治疗与预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操作严重并发症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到2009年7月两所医院宫腔镜操作1891例,其中宫腔镜检查术1159例,宫腔镜取IUD及电切手术732例.结果:3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占1.85%,其中宫腔镜检查术发生率为0.78%,治疗性宫腔镜手术发生率为3.55%.35例中子宫穿孔11例,其中有3例经腹腔镜下修补治愈;TURP综合征3例,其中1例经ICU抢救治愈;出血5例,其中3例经球囊尿管压迫止血;盆腔感染8例,其中1例盆腔脓肿经腹腔镜手术治愈;宫腔粘连10例,全部经二次分粘后放置IUD同时人工周期治疗.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早期出血用球囊尿管压迫止血效果好;严格控制手术时间是预防TURP综合征的重要环节;腹腔镜或B超监测是避免和及时发现穿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宫、腹腔镜在计划生育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内窥镜(宫腔镜、腹腔镜)不仅扩展了妇科医师的“眼界”,能直接检视盆腔内生殖器和子宫腔内变化;更是伸长的手,经此进行一些手术,为计划生育临床、科研开拓了崭新的前景。一、在宫内节育器(IUD)中的应用(-)常规难以取出的IUD的定位、诊断和处理临床上时有遇到各种IUD取出困难的妇女,除环断裂、部分嵌顿、碎片残留、IUD外游、被忽略的IUD脱落等原因外,尚须考虑一些罕见情况,如节育环恰套在粘膜下肌瘤基蒂部或完全性环嵌入子宫肌壁间等。对于常规取器困难或失败者,术前应作B超检查排除有否IUD脱落或初步定位;依IUD的X…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检查生育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3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生育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6例22~49岁异常子宫出血、经妇科检查、经腹B超及经阴道B超,提示宫腔回声异常或正常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检查时间选择在月经周期的增殖早期,月经周期紊乱者在阴道流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时。结果 宫腔镜检查生育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腔内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3.50%。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平均为71.14%,其中子宫内膜单发或多发性息肉>1.20cm及子宫粘膜下肌瘤>0.50cm诊断准确,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1%~95.02%。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仅为22.01%,宫腔镜检查呈息肉样增生时必须取内膜活检,依据病理作出临床诊断。结论宫腔镜检查适用于生育期异常子宫出血,并可明确出血的病因。对子宫内膜炎性病变及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宫腔镜可观察到节育器在子宫腔内的形态、位置及宫内膜反应。另宫腔镜下选择性内膜定位活检或全面刮宫取材送病理,二者结合可得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阴道不规则流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4年间应用宫腔镜检查阴道不规则流血1312例。镜下定位取病理或诊断性刮宫,以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论:宫腔镜检查阴道不规则流血,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但不能取代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IUD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ntrauterus device,IUD)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04年5月~2007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宫腔镜取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IUD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分析IUD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敏感因素。结果:1357例宫腔镜取环者IUD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85例,占21%,患者对金属皮带扣或金饰物过敏,经阴道分娩和人工流产且中位子宫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息肉好发于IUD的周围。放环时间15年以上,IUD变形、下移和长锈斑的比例均较高。结论:放置IUD且有息肉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宫腔镜检查,并行诊刮术或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环术。  相似文献   

16.
妇科内镜技术在临床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正在逐步成为诊治妇科疾病时不可或缺的技术.目前,宫腔镜被认为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1-2];其他诊断方法,如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等,都具有盲目性或间接性,既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也给患者带来不适与痛苦[3].尽管宫腔镜已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但传统的宫腔镜因需放置阴道窥器和宫颈钳,镜体直径大,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患者有不舒适感及盆腔痛,甚至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得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2].随着小型宫腔镜的引进,门诊宫腔镜检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07年开始开展宫腔镜检查工作,使用直径6.5 mm外鞘宫腔镜及4.5 mm外鞘宫腔镜进行检查,并且将非接触式宫腔镜应用于临床.非接触式宫腔镜即不使用窥器及宫颈钳,以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用4.5 mm外鞘宫腔镜,将镜体置入阴道,以生理盐水扩张阴道,显示宫颈后,将镜体经宫颈置入宫腔.本研究将传统宫腔镜与非接触式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非接触式宫腔镜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检查日益受到重视 ,B超诊断则已广为普及 ,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 (简称联合 )定位活组织检查 (活检 )诊断子宫疾病 ,取得优于诊断性刮宫 (诊刮 )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 2 40例 ,按就诊顺序分组行联合定位活检与诊刮检查 ,其中经宫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 12 0例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联合定位活检组 67例 ,平均年龄 ( 45± 10 )岁 ( 2 1~ 68岁 ) ;诊刮组 5 3例 ,平均年龄 ( 45± 8)岁 ( 2 2~ 70岁 )。2 .方法 :( 1)联合定位活检 :患者取截石位 …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配合膀胱取石钳处理IUD迷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宫腔镜及膀胱取石钳处理 IUD迷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 2 6例常规取器困难的 IUD迷路患者 ,采用宫腔镜配合膀胱取石钳取出 IUD。结果 :2 6例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 ,顺利取出 IUD,平均手术时间 1 8.3± 8.5min,无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对于 IUD迷路的诊断较 B超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配合膀胱取石钳处理 IUD迷路是目前处理 IUD迷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材料与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观察子宫腔内病变并在超声监测下诊断性刮宫。结果:7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16mm者55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粘膜下肌瘤43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子宫内膜16mm者20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例,宫颈息肉7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IUD取出困难的病例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出IUD,必要时行B超和(或)腹腔镜监测.结果68例患者中,宫腔镜下成功取出IUD共66例(97.06%),无一例发生子宫大量出血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取出成功的66例病例中,IUD位置正常17例,IUD部分嵌顿18例,IUD断裂、残留26例,IUD异位于子宫内膜或子宫浅肌层4例;IUD扭曲变形1例.结论宫腔镜用于处理IUD取出困难是安全有效的,必要时应辅以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