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在哮喘发病免疫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8例哮喘患者和15名对照者,采用三色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T细胞各亚群所占比例及B细胞、单核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差异未见显著性,但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和CD8阳性T细胞表达的CD28及cTLA_4分子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哮喘组单核细胞(CD14阳性)CD8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B细胞(CD19阳性)表面表达的CD8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存在的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可能与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共刺激信号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3.
武其文  浦春  方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71-1973,1976
目的研究Tim-1mRNA及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临床变应性哮喘患者25例,以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Tim-1mRNA和Tim-3的mRNA表达,并分析他们与哮喘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越高,Tim-1mRNA和Tim-3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 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Tim-1mRNA和Tim-3mRNA可能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检测了17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70和CD(38)的表达,以期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1.1 实验组:17例MM住院患者,根据Durie和Salm-on标准诊断,无急性感染,形态学未发现外周血中有浆细胞,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初治9例,复发8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0岁,Ⅱ期5例,Ⅲ期12例。1.2 对照组:11名健康献血员,男性9名,女性2名,年龄31~48岁,平均年龄39岁。1.3 化疗方案:检测患者p170和CD_(38)后,无论初治和  相似文献   

5.
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陈良标等报道 ,丙型肝炎病毒 (HCV)可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但从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 (PBM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 ,常有血小板的干扰 ,影响观察结果 ;另外 ,在检测HCV抗原 (HCV Ag)过程中 ,还存在血浆中HCV对PBMC的污染问题。为此 ,我们对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选抗 HCV抗体和HCV RNA均阳性的丙肝患者血清共 96例 ,均来自本院肝病研究所门诊及住院患者。肝素由山东省莱阳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12 5U/支 ;淋巴细胞分…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 l b lood m ononuclearce ll,PBM C),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 a jor h istocom pati-b ility com p lex,MHC)结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基因性和多肽性两方面构成。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PB-MCs中Blys及其受体BAFF-R的表达,并与4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Blys及BAFF-R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其他实验指标及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①SEE患者PBMCs中Blys及BAFF-R的表述百分率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01).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Blys和BAFF-R的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1);活动期和稳定期比较,Blys的表达较高(P<0.05),而BAF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②SLE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01),与免疫球蛋白IgG、IgM里正相关(r=0.691,P<0.001和r=0.453,P<0.01),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r=-0.510,P<0.001和r=-0.312,P<0.05).③抗dsDNA抗体(+)组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较 dsDNA抗体(-)组高(P<0.01).Clq抗体(+)组患者PBMCs中的表达也较C1q抗体(-)组高(P<0.01).结论 Blys及BAFF-R在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率升高.Blys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活动,并与自身抗体的产生相关.Blys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浓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查肿瘤细胞廖军鲜马一盖王银平王质彬蒋玉玲钟明华(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29)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浓缩肿瘤细胞在实体瘤病人的外周血中可存在微量的循环肿瘤细胞〔1〕,尽早发现这些肿瘤细胞不仅能为诊断和分期提供线索,而且有利...  相似文献   

9.
大黄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和健康对照24例,PBMC提取采用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细胞被分成4组,观察4种不同浓度的大黄素(0、10、50、100μg/ml)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的影响,MCP-1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糖尿病肾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78.40±35.67vs 29.30±17.31pg/ml,P<0.05),且与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33,P<0.05;r=0.701,P<0.05;).大黄素(30~100μg/ml)均明显降低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水平(78.40±35.67 vs 61.00±28.90,P<0.05;78.40±35.67 vs 41.00±18.00,P<0.01;78.40±35.67vs 21.00±6.90,P<0.01),大黄素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明显(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尿MCP-1水平是增高的,大黄素能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水平,大黄素下调MCP-1的表达可能是其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L—2R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静息状态及PHA诱导后膜白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B患者T淋巴细胞处于部分激活状态,其对PHA的应答能力未见明显低下。CH-B患者PH诱导后mIL-2R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和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kB活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胡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并选取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3、5天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前两组随时间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后两组,后两组随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核因子-kB活性明显升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使用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而受到特别重视。经调查,国内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的更换时间为24~72h,但患者常会出现皮肤过敏及监测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更换过于频繁,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使用时间过长,则会影响监测效果,引起皮肤过敏。为了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保障心电监测效果真实有效,2005年4-5月,我院进行了有关一次性心电电极片更换时间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烧伤患者静脉血糖与末梢血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烧伤后由于葡萄糖的生成增多,利用下降,可导致血糖升高[1]。高糖血症是烧伤早期的共同特征,与烧伤的严重程度有关[2]。烧伤后的糖代谢障碍造成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易于发生并且难于控制[3],因此,烧伤患者,特别是危重烧伤患者必须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  相似文献   

14.
黄花荣  麦贤弟 《新医学》1999,30(9):514-515
目的:探讨哮喘息儿外周血分化群(CD)56、CD25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56 、CD25 细胞数。结果:缓解期组CD56十细胞数百分比[(12.0±3.1)%]及CD25 细胞数百分比[(4.1±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发作组CD56 细胞数百分比[(9、4±2.2)%]低于正常对照组[(11.9±3.2)%]及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组CD25 细胞数百分比[(7.2±2.1)%]高于正常对照组[(4.1±1.8)%]及缓解期组(P<0.01)。结论:CD56 、CD25 细胞数与小儿哮喘的发病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除已知因素外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波动的其他原因.方法 收集1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近3个月的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 ,结合其临床病情及护理状况,对可能导致其外周血WBC异常波动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 该患者上午外周血WBC计数明显低于下午,相差数倍.而近10 h无任何轻微动作包括翻身、拍背等的刺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除已知因素外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波动的其他原因。方法收集1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近3个月的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结合其临床病情及护理状况,对可能导致其外周血WBC异常波动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该患者上午外周血WBC计数明显低于下午,相差数倍。而近10 h无任何轻微动作包括翻身、拍背等的刺激,是导致粒细胞循环池比例下降,不能正确反映患者临床病情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瘫痪患者及骨折后制动的患者,当外周血WBC计数出现异常波动时,除考虑年龄、日间变化、运动和进食等生理因素外,长时间无任何轻微动作刺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miRNA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 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外周血miRNA与生长发育及妊娠等生理现象的改变密切相关,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法医鉴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监测患者出现脓毒症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和器官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3、5、7天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浓度及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表面CD14与ICAM1的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与ICAM1MFI)、当天的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总评分及其预后。结果在20例持续存在7d以上的脓毒症患者中,10例存活,10例死亡;存活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率、CD14MFI水平在第5天明显升高,并高于死亡组的对应值(P<0.05),SOFA总评分明显下降;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ICAM1MFI水平、血清TNFα和IL10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核细胞功能改善时,SOFA总评分下降,器官功能好转;单核细胞ICAM1MFI、血清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不能反映患者疾病的演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2例RA患者,根据活动度积分(DAS28)将其分为高活动组45例(DAS285.1)、中低活动组42例(DAS28≥2.6~≤5.1)和缓解期组35例(DAS282.6)。选取同期50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非RA组,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5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IL-32、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高活动组患者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TNF-α水平最高,其次为中低活动组患者,非RA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非RA组和对照组PBMC中IL-32、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3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和PBMC中的IL-32、TNF-α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指标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表现为外周血IL-32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程度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了IL-32可能在RA的活动性增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评价RA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