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抽搐、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8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研究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热毒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相对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热毒宁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注射液改善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热、流涕、咳嗽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6个月至10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毒宁注射液)和对照组(病毒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3、5天发热、流涕、咳嗽评分及综合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发热、流涕、咳嗽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表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5天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对于改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热、流涕、咳嗽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住院患,应用热毒宁中药注射液患者14例为治疗组,未应用的16例为对照组,疗程为10 d的临床试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在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除喘促气短、发热、面赤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2在抗感染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气分析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 O2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其差异显著(P<0.05);4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患者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PF急性加重的治疗中,在西医基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热毒宁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乏氧状态,提高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腹泻治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辅用热毒宁注射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不分年龄、性别及病程。热毒宁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退热、补液、补充维生素及口腔护理等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开肺汤辨证加减联合热毒宁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患儿给予开肺汤加减联合热毒宁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根据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对患儿进行评分,治疗效果评价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制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体征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肺汤联合热毒宁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邹艳  翟雪松  胡晓 《陕西中医》2010,31(7):819-82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热毒宁注射液,而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体征消退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疼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红  张阳阳  韩思 《新中医》2021,53(8):96-9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5 d,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为8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CT、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PCT、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CT、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的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毒宁注射液超声雾化组)和对照组(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组),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64%和82.50%(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呕吐、腹泻及发热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住院患儿120例,选取热毒宁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MPP 60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单一应用红霉素注射液治疗儿童MPP 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西医症状积分变化,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主症、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除咳时引痛、痰中带血、口干口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红霉素注射液治疗组,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观察时间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以及退热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之80.00%(P0.05);在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发热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退热起效率和体温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和退热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采用热毒宁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10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在发热、疼痛及肿胀等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采用热毒宁治疗,对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患儿症状缓解速度较快,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26/3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7,(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分为2组(n=5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并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7天粪便中轮状病毒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K、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中辅助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症状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203例急性上呼吸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头孢呋辛。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5.0%)(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改善明显,观察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叶桑菊汤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给予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叶桑菊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检测T淋巴细胞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鼻塞喷嚏、咽喉肿痛、发热流涕、痰液黏稠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红肿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稍高于对照组6.12%(P0.05)。结论:四叶桑菊汤联合热毒宁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