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3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其中1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于PCI术后行自体MSC移植术治疗,PCI术后拒绝行细胞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1,3和6个月进行^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行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放射性稀疏节段数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和6个月放射性缺损节段数试验组(2.37±1.09和2.21±0.93)较对照组(3.24±0.93和3.21±1.05)明显减少(t=2.32,2.79,P均〈0.05);与术前[(35.4±16.7)%和(32.8±15.9)%]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57.2±14.3)%]和对照组[(44.8±11.7)%]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t=4.27,2.18,P均〈0.05),试验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2.58,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自体MSC移植术后,应用^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随访和评价疗效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及左心室造影(LVG)确定合并室壁瘤者共326例,根据PCI施行的时间分为4组:A组32例(〈3h)、B组89例(≥3h且〈6h)、C组129例(≥6h且〈12h)、D组76例(AMI后1周),4组患者于PC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RNA),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及反常室壁容积指数(PVI);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测定上述参数,并随访3年,记录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8h,第5天及24周测定血浆BNP质量浓度。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检验。结果AMI后6个月随访时,A、B、C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D组明显增高(F=5.81,P〈0.05),而相角程(PS)、半高宽(FWHM)明显降低(F=5.90和6.80,P均〈0.05);A组反常容积消失病例数明显高于B、C、D组,且A组PVI明显低于B、C、D组[分别为(12.08±2.07)%、(15.43±2.39)%、(16.49±2.47)%、(20.41±3.68)%,F=4.32,P〈0.05]。D组发病后18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12.30±2.24)彬L与(9.85±2.60)μg/L,(9.47±1.95)μg/L与(6.65±1.56)μg/L,(5.36±1.43)μg/L与(3.27±1.12)μg/L,F=5.19,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9,P〈0.05),但均低于D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年随访A,B,C3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3年随访时死亡率[6.25%(2/32)与3.12%(1/32),8.99%(8/89)与5.62%(5/89),9.30%(12/129)与7.76%(10/129]均低于D组[21.05%(16/76)与17.11%(13/76)]∥分别为91.3和10.05,P均〈0.05。结论对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越早、越充分,才能越有效地抑制并逆转LVA的形成,提高左心室功能,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资料与方法对60例正常人和3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的涡流模式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并比较舒张期左心室内涡流横径、纵径,涡流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及涡流强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涡流纵径明显增大(P <0.01),横向位置更靠近后侧壁,纵向位置靠近心尖部,最大向量速度、涡流强度均明显减低(P <0.01).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充盈期与左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为评估左心室内流体力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迟PCI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阿组(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均于人院即刻、心梗后7天左右、6个月左有检测血浆中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别于AMI后两周、心梗后6个月左行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窀舒张术期容积(EDV)。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结果6个月后PCI组的NT—pmBNP较非PCI组低(P〈0.01);PCI组的EF值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延迟PCI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预实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术后每天20 mg,n=34)、B组(术后每天40 mg,n=33)、C组(术前80 mg+术后每天40 mg,n=33),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术前、术后1、3 d与对照组入院时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入院时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3 d C组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各组患者术后1 d 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患者血清PCT峰值与hs-CRP峰值呈正相关(r=0.368,P=0.026)。结论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AMI患者血清PCT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声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海拔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局部运动改变。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期间入院的3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容积(ESV)、每搏量(SV)。结果:移植术后6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40.93±7.38)%升至(48.57±5.17)%,(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局部运动.  相似文献   

8.
陈劲松  李刚  速晓华  朱峻  唐兵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185-1187
目的探讨急诊PCI联合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08—2010年因AMI急诊人住我科的高危人群,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根据是否使用IABP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血管病变情况、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等。结果IABP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在高危AMI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罗助荣  盖晓波  林毅 《人民军医》2006,49(8):461-46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 65例分为直接PCI组35例,静脉溶栓成功组30例,比较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及随访期间,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直接PCI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心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心肌活力分析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出37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灌注成像和心肌活力分析,观察2组相应心肌信号强度平均值、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及首过时间。结果: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延迟期观察组梗死心肌的信号强度平均值为73.23±35.24,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17.99±8.15,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梗死心肌的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平均值为32.85±20.69,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44.68±23.6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区首过时间平均为(5.04±1.74)s,对照组正常心肌(对应观察组梗死区)为(2.82±1.82)s,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心肌活力分析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治疗AMI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AMI直接PCI术,对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100~200 μg/次,总量不超过600 μg,造影评价给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和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CTFC).对比分析术后 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发生无复流组和未发生无复流组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 结果 33例AMI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冠状动脉血流明显改善.TIMI血流:(0.85±0.64)级vs (2.24±0.75)级(P<0.01) ;CTFC:(76.43±13.85)帧vs(37.53±9.81)帧(P<0.01).术后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者,发生无复流组较未发生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46.56%±5 .6%) vs (50.34%±4.76%)(P<0.05).结论 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AMI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改变及腺苷与硝酸甘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腺苷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在行PCI罪犯血管开通后分别立即给予冠脉内注射:腺苷组:腺苷注射液240 μg +生理盐水10 ml.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 μg+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3组患者皆测定用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测定血管开通即刻和用药后5 min冠脉血流帧数.结果 3组患者vWF在术后均高于术前含量(P<0.05).但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术后NO血浆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冠脉给药后5 min冠脉血流计帧数腺苷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CI可造成血管内皮的功能损伤,PCI术后冠脉内应用腺苷与硝酸甘油对病变血管内皮功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RBBB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从发病至到达我院行直接PCI时间〈12h,术后血流只达到TIMI2级,且完全性RBBB仍存在,予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0mL加Lipo-PGE120μg静脉缓慢推注2次/d,共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用5%葡萄糖稀释(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50~100μg/min持续静脉缓慢滴注3d。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二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LVDd、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LVDd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内治疗组中完全性RBBB消失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存在无复流现象,经应用Lipo-PGE1可改善心肌微循环,挽救更多濒死心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达改善心泵功能,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和白介素-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IL)-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科2006-04-2008-05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03例,健康对照46例,测定血清中IL-18及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IL-18浓度(212.57±86.7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1.45±75.65 pg/ml)(P〈0.05);脑梗死组Hcy浓度(8.84±3.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23μmol/L)(P〈0.05);在脑梗死患者,IL-18升高组血浆Hcy的浓度(10.1±3.5μmol/L)明显高于IL-18正常组(8.3±2.6μmol/L),直线相关性显示IL-18水平和Hcy明显相关(r=0.4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8、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另外IL-18可能是脑梗死患者Hcy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脉搏血氧饱和度(pSO2)、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未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休克常规组),2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选择了急诊PCI治疗(休克PCI组),61例无心衰及休克并发症患者同期接受了急诊PCI治疗(无休克PCI对照组).分别监测入院时、急诊PCI后、入院后第4天、第8天心肌梗死患者的pSO2 、MAP和LVEF的变化.统计发病后1周内的死亡病例数.结果 入院时,休克常规组和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MAP、LVEF均低于无休克PCI对照组(P<0.01).急诊PCI治疗后,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 、MAP、LVEF有明显提高,入院后第4天、第8天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MAP、LVEF仍低于无休克PCI对照组,但好于休克常规组(P<0.05).发病后24 h、72 h和1周内病死率分别是,休克常规组:48.7%(19/39)、56.4%(22/39)和61.5%(24/39);休克PCI组:17.9%(5/28)、28.6%(8/28)和42.9% (12/28);无休克PCI对照组:1.6%(1/61)、4.9%(3/61)和6.6% (4/6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预后不良的最强信号,心源性休克与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关动脉受累程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急诊PCI能直接开放和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肌顺应性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定量评价葱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空白模型组10只、葱白提取物组10只、硝酸甘油组10只。解剖M型超声测量其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室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并获取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图像,测定径向应变(RS)及环向应变(CS)。用TDI在四腔心二尖瓣前后叶瓣环处测量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计算Ea/Aa。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左室RS和CS均有提高(P<0.05);与硝酸甘油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二尖瓣环TDI参数Ea、Aa明显提高(P<0.05)。结论:STI和TD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