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膜受体病主要系编码膜受体的基因突变使膜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进而引起膜受体的功能障碍所致。目前,已报道的膜受体病已近10种。该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其基因突变呈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将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膜受体病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正>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1,LRP-1)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定位于胞浆膜上介导胞吞作用的受体蛋白,目前发现其配体种类已超过40种,包括最近发现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1]。部分研  相似文献   

3.
人类斑驳病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斑驳病是一种黑色素细胞发育障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皮肤、毛发的先天性色素减少性斑块,主要发生于发部、前额、胸腹和四肢,斑块内黑素细胞缺失。斑驳病是由原癌c-kit基因的突变引起,此基因绾码一种胚胎时期生长因子(steel factor)的细胞表面跨膜受体,这种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已经识别出引起斑驳病的c-kit基因的多种突变,这些突变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阶梯状的联系.对这些联系的研究反过来又加深了对斑驳病发病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证明IL-2及其受体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病有关。IL-2主要由T细胞产生,是一种促进T细胞发育、分化的细胞因子。IL-2与受体结合具有浓度依赖特点,低剂量IL-2能在不激活效应T细胞的同时激活Treg细胞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明确IL-2及其受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对研究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IL-2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自身免疫病中如何参与发病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低剂量IL-2靶向性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前言随着细胞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受体活化细胞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提出受体概念(从假想到事实)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用生物化学的观点解释几种受体蛋白寡聚体的配位识别作用已成为可能,激素与受体配位结合后膜上依次发生的单个反应也正被阐明。研究受体特性的工作为数众多,几乎没  相似文献   

6.
目前5型生长抑素受体(SSTR1~SSTR5)已克隆成功,其一级结构已确定。本文对生长抑素受体及其基因的结构、跨膜信号传递机制以及组织分布和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B1 细胞是一种非骨髓来源的B 淋巴细胞亚群,成年后主要分布于胸膜、大网膜、肠系膜和扁桃体等处,表型特征为IgM+ + ,且大部分B1 细胞CD5 + (B1a) ,在其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上也有独特的特征,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发现一些B1 细胞来源的肿瘤  相似文献   

8.
迄今我们累积的许多有关正常膜的知识已可以应用到病态膜上。同时,有关膜病理的研究也在积极地进行,现在人们已认识到许多种内脏器官和组织细胞的膜异常性疾病。本文将概括地叙述几种由于膜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几种与膜异常有关的疾病出现在比较特定组织细胞中的膜疾病叫做局限性膜病(localized membrane disease),而同时出现在不同种类组织细胞中的膜疾病叫做泛发性膜病  相似文献   

9.
目前五型生长抑素受体己克隆成功,其一级结构已确定。本文对生长抑素受体的种类、分子结构、跨膜信号传递机制和分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IL—8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8是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多种其它生物学功能,其生物学效应通过特异IL-8受体介导。已克隆,纯化的两种特异性IL-8R,都和IL-8有高亲和力,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近来又克隆成功存在于红细胞膜上,能与多种趋化因子结合的IL-8受体,称趋化因子受体,并证实亦即血型D抗原。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2(PGE2)通过与靶细胞质膜上特定受体结合产生广泛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效应。PGE2受体分为四种亚型:EP1、EP2、EP3和EP4,目前这四型均被鉴定和克隆。PGE2亚型受体属于G蛋白偶连超家族受体,不同的亚型受体分别与相应G蛋白偶连进行信号传导。EP3受体是EP中较特殊的“成员”,它能与多种G蛋白偶连转导复杂的信号入细胞内,这一研究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卢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0):1074-1076
细胞对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功能有着严格和精确的调控 ,其目的是维持细胞的稳态 ,防止细胞接收某种过强的信号刺激导致细胞功能和代谢紊乱。  一、受体水平的抑制和拮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一种受体可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如亚型或同种型 (isoform) ,其中的一些具有拮抗配体或抑制配体功能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可控制信号的强度 ,使调节更加精细和准确。(一 )具有抑制作用的膜受体1 可溶性受体 膜受体中一部分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 ,被称为可溶性膜受体。已发现绝大多数的细胞因子受体 ,如TNF -α受体、…  相似文献   

13.
Mel-la,Mel-1b为分别从人大脑和视网膜克隆的两种褪黑素膜受体。随着褪黑素的各种重要生理作用的不断发现,对其受体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Mel-1a,Mel-1b两种褪黑素膜受体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表明此两种受体mRNA在成年大鼠海马各区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由于褪黑素是通过细胞膜上与G蛋白耦联的Mel-1a,Mel-1b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而海马又是与老化密切相关的脑区,提示褪黑素对海马的老化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Graves病女性患者血清T3、T4和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林珏龙陈慎仁刘鸿禧林虹王鲁华陶学训目前,使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Graves病患者的受体抗体来研究Graves病的发病、复发和病型转化已取得一定的临床价值[1]。从生化代谢的角度来说机体的激素、抗体...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斑驳病是一种黑色素细胞发育障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其特征是皮肤、毛发的先天性色素减少性斑块 ,主要发生于发部、前额、胸腹和四肢 ,斑块内黑素细胞缺失。斑驳病是由原癌 c- kit基因的突变引起 ,此基因编码一种胚胎时期生长因子 (steel factor)的细胞表面跨膜受体 ,这种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已经识别出引起斑驳病的 c- kit基因的多种突变 ,这些突变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阶梯状的联系 ,对这些联系的研究反过来又加深了对斑驳病发病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杀伤细胞是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细胞,其介导的自然细胞毒效应主要依赖于表面众多的膜受体和膜分子接受刺激,通过Ca^2 的信号传导作用而产生。这些膜受体和膜分子作用强度不一,缺乏典型的传导细胞毒信号的膜受体,但它们功能多样,作用协调,有效地调控了NK细胞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4受体分膜结合型和可溶型两种形式。目前已克隆出人及鼠IL-4R的cDNA并确定了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蛋白的一级结构,两种IL-4R均为糖蛋白,属于造血生成素受体超家族,膜结合型IL-4R能特异性结合IL-4并介导其许多功能的发挥;而可溶型则因在体液中与L-4结合而抑制了其功能,由于IL-4与多种疾病有关,IL-4R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IL-4R或其阻断剂对于治疗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膜传感器     
一、引言最近以生物膜功能为模型的所谓功能性膜的研制及其应用正受到世界上的注目。目前已有部份地赋予人工膜以生物膜机能的成功事例,由于具有可识别化学物质的机能膜的出现使多种膜传感器成为可能。本文试从功能性膜的立场对进展很快的膜传感器的研究动向进行综述。二、能识别化学物质的功能性膜 (一)化学受体化学受体的详细机理还不清楚,其基本图解见图1,特定物质的受体固定于膜上,膜上的受体与被感知物质形成复合体,在多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结合表达于细胞膜上的细胞因子受体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在体液中往往可检测到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与配体结合,可能促进或拮抗其膜型受体所介导的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以及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产生机制主要包括膜型受体胞膜外区蛋白水解酶酶切后的脱落,mRNA水平的差异剪接,囊泡样外体分泌以及糖基磷脂酰基醇锚定分子的剪切等。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杀伤细胞是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细胞,其介导的自然细胞毒效应主要依赖于表面众多的膜受体和膜分子接受刺激,通过Ca(2+)的信号传导作用而产生。这些膜受体和膜分子作用强度不一,缺乏典型的传导细胞毒信号的膜受体,但它们功能多样,作用协调,有效地调控了NK细胞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