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毛细血管再生和肺气肿病理修复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成功造模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400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2μ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次/周,共3次;单纯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入4×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气管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同时,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形态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aO2值明显升高(P0.05),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大体及光镜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表面光滑平整,呈淡粉红色,弹性好,切面可见肺泡大小均匀一致;模型对照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理改变;余4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有所好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平均肺泡数、CD34+相对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平均肺泡面积、平均内衬间隔则明显减少(P0.05),此4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烟熏加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构建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肺的毛细血管数、扩张肺血管,增加肺血流量,改善通气/血流,肺组织通过自身的代偿缩小了肺泡面积,减小肺容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5 mg/kg LPS,iv)和LPS+PHC高、中、低(3.0、1.0和0.3 mg/kg)3个剂量组,每组6只,进行PHC对肺组织p38MAPK、JNK表达的量效性分析;另取大鼠在注入NS后即刻0(对照组)和注射LPS后2 h、4 h、6 h和12 h共5个时点,每时点6只,进行肺组织p38MAPK、JNK表达的时效性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JNK的表达。结果: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JNK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C高剂量组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表达(P<0.05);PHC在造模后6 h时最能有效抑制磷酸化p38MAPK上调。与LPS模型组相比,PHC高、中、低剂量组磷酸化JNK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造模后不同时点,PHC对磷酸化JNK的表达均无抑制作用。结论:PHC抑制LPS诱导的ALI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化,但不能抑制JNK活化,PHC对LPS诱导大鼠ALI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大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6 只妊娠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 处理组)和黄芪多糖组(LPS+黄芪多糖处理组),每组12 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CD14+巨噬细胞,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宫非特异性酯酶阳性(α-NAE+ )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子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高于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 巨噬细胞和α-NAE+巨噬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 巨噬细胞和α-NAE+ 巨噬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通过影响子宫巨噬细胞对LPS 诱导的大鼠流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黄芪多糖抑制MCP-1 生成,MCP-1 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数量,阻止TNF-α过量生成,从而对子宫局部免疫微环境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SP70与Toll-NF-κB信号途径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8只)、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PS组,32只),LPS组再细分为2、6、24 h三个亚组(各8只).LPS组尾静脉注射LPS(浓度6 mg/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W/D)比,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Real Time-PCR法测定肺组织HSP70、TLR及NF-κB水平并观测肺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NS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波动,LPS组大鼠血气分析提示存在进行性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肺组织湿/干重(W/D)比、TNF-α、IL-6、IL-10提示逐渐升高,肺组织HSP70与TLR、NF-κB间提示随时间点推进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HSP70与TLR、NF-κB通路间存在互相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内毒素(LPS)诱导的老年大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6只老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被动回避训练结束后,立即经腹腔注射LPS250μ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h后记录大鼠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作为记忆成绩。记忆功能测试结束后立即取海马组织,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IL-18mRNA和IL-18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其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活性。另分批实验,将16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IL-18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样在训练后经脑室注射IL-18(100n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h后记录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结果:LPS组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1);并且LPS组海马组织IL-18mRNA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和caspase-1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IL-18组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老年大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感系统兴奋及树突状细胞(DC)活化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阿替洛尔(Ate)干预组(LPS造模后给予β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5 mg/kg)和VAG539组(LPS造模后给予DC抑制剂VAG539 30 mg/kg灌胃,每天2次,共2 d)。用Powerlab系统记录交感神经放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心肌中TNF-α及D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LPS诱导24 h的3组大鼠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TNF-α水平和D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Ate干预组或VAG539干预组NE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TNF-α水平和DC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降低(P0.05)。结论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及DC激活加剧LPS致大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些年来应用相关干细胞及生长因子促进肺再生修复肺气肿病变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那么通过干细胞携带相关外源生长因子基因能否更好的修复肺气肿病变值得关注。目的:观察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enovirus vecto r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携带目的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在肺气肿大鼠肺部的定居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在不同感染复数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转染48h的细胞活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单纯被动烟熏法制备肺气肿大鼠模型。通过尾静脉移植Ad-GFP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于24h后取大鼠肺组织做快速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肺部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获得大鼠间充质干细胞,Ad-GFP成功转染间充质干细胞,且在MOI=200时,转染效率达到88.42%。在不同MOI下,Ad-GFP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移植24h后,模型组大鼠及对照组大鼠肺部可见到发绿色荧光的间充质干细胞,且模型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提示导入目的基因可能不会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归巢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从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烟熏及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通气功能。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慢阻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损伤程度显著减轻。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下降,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的下降减轻,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慢阻肺模型大鼠BALF中IL-8、IL-17和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内MUC5ac和TLR4蛋白表达,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来达到防治慢阻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PS组)和L-精氨酸预处理组(L-Arg组)(n=15),再各分为2、6、24 h三个时间点.LPS组尾静脉注射LPS(6 mg/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L-Arg组在造模前0.5 h腹腔注射L-Arg 500 mg/kg.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组织HE病理切片,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Real Time-PCR法测定肺组织iNOSmRNA.结果:LPS组动脉血氧降低、W/D增高、血清TNF-α及NO增高、肺组织iNOSmRNA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HE病理切片有肺损伤改变.L-Arg组肺损伤有改善,上述检测指标与LP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脂多糖(LPS)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ATII)和肺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静脉注射5 mg/kg LPS)和LPS+PHC高、中、低(3.0、1.0和0.3 mg/kg)3个剂量组,每组8只,测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考马斯亮蓝法测BALF蛋白含量,双缩脲法测血浆蛋白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指数(LPI=BALF蛋白/血浆蛋白),透射电镜观察各组ATII超微结构,并进行PHC影响肺组织ERK表达的量效性分析;另取大鼠在注入生理盐水(NS)后即刻0 h(对照组)和注射LPS后2 h、4 h、6 h和12 h共5个时点,每时点6只,进行PHC影响肺组织ERK表达的时效性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ERK的表达。 结果: LPS组大鼠电镜下可见ATII板层小体排空明显而致空泡化,微绒毛脱落,微丝模糊、断裂、缩短,线粒体空泡变性,基膜不完整,而PHC显著减少ATII板层小体空泡化,减轻ATII损伤。LPS模型组大鼠肺W/D比值、LPI及肺组织磷酸化ERK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HC高剂量组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大鼠肺W/D比值、LPI(均P<0.05),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ERK表达(P<0.05);PHC在LPS注射后6h时最能有效抑制ERK磷酸化。结论: PHC抑制LPS诱导的ALI大鼠肺组织通透性增加、ATII损伤和肺组织ERK活化,PHC对LPS诱导大鼠肺组织通透性增高和ATII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β(PPARβ-)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以期从新的视角揭示ALI/ARDS的发病机理,并为ALI/ARDS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颈静脉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复制大鼠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中PPARβ-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组织PPAR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W/D)比值、肺组织MPO活性、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组大鼠PaO2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肺组织的病理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可表达PPARβ-蛋白,主要位于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肺组织PPARβ-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分布在肺泡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肺组织表达一定量的PPARβ-mRNA,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肺组织PPARβ-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正常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存在PPARβ-,在ALI形成过程中PPARβ-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PPARβ-可能与ALI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动物模型,探讨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方法家犬20只随机分为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以小口径异种血管为桥血管。左侧第4肋间切口入胸,先行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端血管吻合,再行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术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果 2组犬均无术中死亡。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主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33.9±4.8)min和(29.6±3.5)min(P0.05),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28.5±3.0)min和(28.1±2.3)min(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5±16.2)mL和(66.5±12.3)mL(P0.05)。降主动脉组术中侧壁钳夹降主动脉后股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术后2只犬出现黑便。结论将小口径异种血管吻合在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均可成功构建犬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模型;降主动脉组股动脉血压波动大,存在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头臂干组血管吻合用时稍长,但术中股动脉血压波动小,模型构建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应用甘氨酸(Gly)拮抗内毒素(LPS)、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拘,将动物按实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单纯烧伤组(A组);烧伤+LPS攻击组(B组);烧伤+LPS攻击+Gly治疗组(C组),各组8只大鼠。将大鼠造成20%深Ⅱ度以上烧伤,伤后6h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40ml/kg)延迟复苏,复苏后3hC组于腹腔注射LPS溶液10mg/kg,B组在LPS攻击的同时给予浓度为1g/3ml的Gly溶液灌胃。于伤后12h活杀全部大鼠,留取血液以及肝肾器官组织标本。结果成功复制脓毒症模型;各组血浆LPS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B组显著高于A组、C组(P〈0.05);脓毒症大鼠肝肾功能显著异常,甘氨酸灌胃后明显好转;大鼠单纯烫伤后肝、肾组织在12h内从总体上均呈现间质淤血、炎性反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而同时给予Gly灌胃治疗后,各器官淤血、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减轻。结论Gly能降低烧伤后脓毒症大鼠血浆LPS水平,改善肝、肾功能及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具有器官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球囊扩张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时远端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出生1~2个月的幼猪2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右胸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轻度-中度肺动脉狭窄组(T1组,n=7):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控制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Trans-PABP)为20~30 mmHg;重度肺动脉狭窄组(T2组,n=7):术中Trans-PABP≥30~50 mmHg.三组于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1.0 cm×0.8 cm×0.8 cm大小的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远端肺细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T1、T2组行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均获成功.术后2个月,T1、T2两组肺细小动脉内径均大于C组(P<0.05),肺细小动脉数目(NAPSC)均少于C组(P<0.05).血清bFGF 、MMP-2含量,T1、T2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C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构型重建,肺细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其发生基质重塑的基础是肺血减少时引起一系列酶和细胞因子等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NF-κB p65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槲皮素低剂量组(30mg/kg),槲皮索高剂量组(50mg/kg),用LPS 10mg/kg溶于生理盐水2ml腹腔内注射,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2ml腹腔注射,治疗组于造模前30min腹复腔注射槲皮素,所有实验动物于造模后24h应用10%水合氯醛4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并处死。所有大鼠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且对比,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肺损伤明显,病理评分明显增加(P0.05);较LPS组,槲皮素治疗组肺组织HE病理染色明显改善,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两个治疗组之间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的NF-κB p65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槲皮素治疗组比LPS组NF-κB p65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两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槲皮素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恐惧应激对大鼠血压、心率及一般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条件恐惧应激模型,将6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恐惧应激模型组、对照组.通过对大鼠恐惧行为的观察、自发活动试验的测定,动态观察两组大鼠在不同恐惧应激时期行为学方面的变化;通过无创尾动脉测压法,观察不同恐惧应激时程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愈痫灵颗粒(YXLG)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清洁级SD大鼠,从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用PTZ造模。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YXLG组、丙戊酸钠组和模型组。以大鼠水迷宫实验的学习、记忆成绩来评价YXLG对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学习成绩差,具有显著意义(P〈0.01),记忆成绩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癫痫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YXLG组学习成绩差,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记忆成绩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XL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YXLG可明显改善癫痫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结论:癫痫大鼠存在学习、记忆能力下降,YXLG可以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时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损伤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通过颈外静脉给药4h后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表面张力、总磷脂含量(TPL)、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丙二醛(MDA)及总蛋白(TP)含量;取右肺下叶,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可增加表面张力[(23.12±2.8)vs(19.6±2.5)mN·m^-1,P〈0.05],并提高BALF中LDH活性[(8.2±1.9)vs(4.7±1.9)μkat·L^-1,P〈0.05]以及AKP活性[(256±101)vs(102±81)nkat·L^-1,P〈0.01];增加TP含量[(85±31)vs(29±16)g·L^-1,P〈0.01]和MDA含量;降低BALF中TPL含量[(370±57)vs(432±43)μg·kg^-1,P〈0.05]。同时光镜下发现LPS组呈典型间质性肺水肿表现。结论:LPS可以引起AT-Ⅱ的损伤,并抑制其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模型的神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取35只SD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27只利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4只,再分为三组:小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1)组,大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2)组和只造模不治疗的模型对照(DM)组,每组8只。对大、小剂量组分别予2g/kg和0.5g/kg通络方剂加2ml双蒸水配制成的溶液灌胃治疗8周,观察其对体重、血糖和尾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潜伏期、波幅等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以及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等病理定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两通络方剂治疗组与DM组的体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潜伏期、MCV、运动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两治疗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潜伏期、SCV,大剂量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极显著改善(P〈0.001);小剂量组与DM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但又不及NC组和大剂量组(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显著增加(P〈0.001);小剂量组有髓纤维髓鞘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大剂量组较DM组更显著增加(P〈0.001),且与小剂量组比较也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轴突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方剂对DPN大鼠模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减轻了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