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燕  周平秀  周霞 《河北中医》2011,33(9):1408-1408
近年来,医患关系备受社会关注,在影响医患关系众多因素中,医护关系是否和谐尤其重要。医护关系模式正逐渐从主导-从属型向并列-互补型转变,医护互相信任,及时沟通,体现各自的劳动价值,也会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达到医护相长的良好局面。反之,医护关系不和谐,不但不利于医护团结,还会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导致医护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医护关系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最能体现人类相互协作精神的领域,而医护之间的协作精神则是建立在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医疗服务的重要保证。医护关系应是同心同德、互相支持、真诚合作的道德规范。这改变了“护士的腿,医生的嘴”的片面说法,防止了医护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1建立医护交流、协作、互补的平等关系目前我国患者医疗程序充分体现了医护平等关系,患者的康复得益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治疗工作中,医护之间除了应各尽其职外,应相互交流、配合、协作,共同搞好医疗护理工作。切忌在患者面前互相埋怨、指责,互…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组管理模式,研究其在儿童呼吸内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结果:观察组在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其护理质量、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促进医护人员深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寻找改善医护关系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浙江省杭州市各医院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就影响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影响医护合作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方面、社会方面、沟通方面、认知方面和管理方面,其中医生和护士普遍认为沟通和社会方面因素占比最高,较其他几种因素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强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将有效改善医护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在提高骨科术前患者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护模式,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结果:干预组合理使用术前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优质服务模式,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医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新型合作伙伴型,增强了医生、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术前患者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在成人呼吸内科病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分为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用于成人呼吸内科病房后,可以让护士同医师共同分享诊疗过程,为患者指导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少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医护一体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护理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医生与护士间的合作和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对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医院在急诊科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降低了急诊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急诊科护理采用医护一体化,有利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探索更加适合临床的护理模式。方法: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全程诊疗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将医生与护士搭配成组,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沟通协调、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职责。结果:实施"医护全程诊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推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更加符合临床,能更好的服务患者,真正做到医、护、患三方满意。  相似文献   

9.
祁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22-123
目的: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我科不断总结护理查房经验,探讨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联合查房的新型模式在临床上的实施效果。方法:在传统单一由护士组织的查房形式的基础上,改进由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联合共同查房。结果: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每位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让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保证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到位。结论:医护治联合查房拓宽了查房的内涵,护士通过联合查房,提高自身专科护理技巧。统一了健康宣教内容,避免一人一种说法的尴尬局面,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提高护士的自学能力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方法:采用整体抽样调查方式选取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医生38例,护士83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沟通因素、社会因素、认知因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8个条目,采用5分积分法进行统计。结果:医生认为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而护士则认为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因素和沟通因素;在调查评分对比方面,医生和护士在技术因素、沟通因素、社会因素方面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技术因素、沟通因素和社会因素,医生和护士在各因素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急诊科的医护合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