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腹部手术之最。近10年,我科共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01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25例,占24-7%。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现将老年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60~76岁,70岁以上者8例。手术方式:Child法20例,Cattel改良法5例,其中保留幽门3例。病理报告胰头癌14例,壶腹部癌8例,十二指肠癌2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院11例胰腺癌患者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血管重建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4月我院对11例胰腺癌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血管重建术。护理配合要点包括:肿瘤侵犯血管的长度测量、切除、重建及评估的精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范。结果 本组9例在全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血管重建,2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全部患者术后均复查CT,手术效果满意,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血管重建手术难度大,做好术前访视及备齐特殊用物;对肿瘤侵犯血管的长度测量、切除、重建及评估需精准护理配合;术中特殊情况应急处理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应对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肝门部解剖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肝门部胆管癌长期以来都是外科治疗中的难点。目的:评价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肝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进行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进行监测。结果与结论: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部分胃未见癌侵犯。肝移植后患者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术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患者仍生存。说明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FK506及骁悉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情况作了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作了对比观察.移植后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之部分胃未见癌侵犯.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移植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患者已存活1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作者认为,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外科治疗壶腹部胆管癌和胰头癌的经典手术 ,其中消化道重建后早期胆胰流向与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院从1996年至今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 ,胰液引流管从T管内穿出 ,而不从原来的桥攀空肠穿出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 ,女8例 ;平均年龄54岁。其中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 ;胆总管下端癌5例 ;胰头癌8例 (其中1例合并胃癌 )。1.2手术方法进腹探查确认肿瘤可切除后 ,断胃、空肠、胆道、胰 ,清除有关的淋巴结及右侧后腹膜组织。整块切除胰头、胃远端、十二指肠及曲氏韧带下10cm…  相似文献   

6.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头癌是最难治的消化道恶性疾患。迄今,手术仍然是治疗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方法。胰腺是毗邻大血管最多的腹部器官,胰腺癌很容易侵蚀大血管尤其是门静脉,血管受侵犯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彻底性的主要障碍,并被认为肿瘤切除是不可能或者是无指征(Nihilist)。许多经典教科书及手术图谱也告诫我们在作W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7.
胰头或壶腹部癌肿常需行部分胰腺和十二指肠切除,这类手术操作复杂、冗长、创伤大,加之患者常常合并有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故麻醉处理远比一般手术困难。我院近4年来共进行了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现将其麻醉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收治的22例胰腺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胰腺损伤8例,其余均须术中探查获得诊断,超过24h确诊者4例。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胰腺清创缝合术7例,胰体尾切除 胰切除5例,胰腺近端创面缝合、远端胰腺空肠吻合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胰周外引流术2例。结论 多数胰腺损伤须经剖腹探查获得诊断,避免漏诊的关键是腹部外伤中保持对胰腺损伤的警惕。根据胰腺损伤的分级、合并伤及全身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6-05/2008-10施行5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方法 对9例Vater壶腹癌和7例胰头癌患者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术后无胆瘘、胰瘘、吻合口溃疡、出血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7~10天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切口感染1例。3例患者于术后16、20、24个月非癌症死亡,3年内死亡10例,5年以上生存者2例。结论 对壶腹癌和胰头癌患者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A pancreatoduodenectomy involves the removal of a tumor from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It is a technically difficult procedure requiring experienced anesthesia and surgical teams. The addition of a portal vein reconstruction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se. A pancreatoduodenectomy is rarely performed on pediatric patients. Although reports of pediatric pancreatoduodenectomies exist in the surgical literature, there are no reports in the anesthesia literature. Anesthesia providers must be prepared to manage these complicated cases because substantial fluid shifts, blood loss,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may occur intraoperatively. We report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 pediatric patient undergoing this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并受侵血管整块切除治疗胰头癌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1月行胰头十二指肠并受侵血管(PV/SMV)整块切除治疗胰头Ⅱ~Ⅲ期癌的手术方法,6例行PV楔形切除,用5~0Prolene缝线对拢缝合,1例节段性切断SMV,行对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受侵PV/SMV在内的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必要的,术中解剖仔细,操作细致,可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胃肠道仿真重建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肠道仿真重建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7至2006年12月期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肠道仿真重建的23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道仿真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胰漏发生率4·35%(1/23),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肠道仿真重建接近原始的消化道排列方式,符合生理状态,是胰十二指肠术中的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管管腔重建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肝移植术后共有16例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肝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PTA)或内支架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行溶栓、支架置入及分流道栓塞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获技术成功,治疗均有效,有效率为100%。4例肝动脉狭窄1例单纯PTA有效,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有效,血流恢复。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1例门静脉并发症治疗后血流恢复,灌注增加。9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行PTA有效,7例置入支架后有效。随访0.5~17个月无复发,5例死于原发病进展或系统并发症,与该并发症或介入治疗无关。结论:介入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移植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血流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分别于术前一周及术后10~14天内测量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结果显示: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动脉及门静脉管径均有显著地缩小(P<0.05),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0.10>P>0.05),门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则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肿瘤组织及部分肝组织的切除,降低了肝动脉及门静脉的血流供应,但心输出量的增加及门静脉血流来源的稳定保持了适量的门静脉血供,这对术后患者肝脏功能恢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6-year-old woman with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A) discovered during an episode of febrile jaundice.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showed a mass in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with circumferential infiltra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 and dilatation of the biliary and pancreatic ducts without metastases. The patient benefited from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FIRINOX) followed by radio-chemotherapy (45 Gy) and chemotherapy (LV5FU2). The revaluation CT revealed SMV thrombosis without portal vein (PV) thrombosis. There was no contact of the tumor with the PV. Pancreatoduodenectomy with combined resection of the SMV was performed with no reconstruction of this venous axis after confirmation of adequate PV, splenic, and left gastric venous flow and the absence of bowel ischemia.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pT4N1R0 PA. There were no bowel angina issue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At 15 mo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died of metastatic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quoia512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56例肝癌69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后1周、1月及3月肝脏及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1周、1月肝脏动脉、瘤周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前56例肝癌69个结节中60个可测及血流信号,以动静脉混合供为主;治疗后有血流的60个肿块中18个血流减少,33个完全消失,9例无变化,肿瘤内Ⅱ-Ⅲ级供血明显减少,21例3个月复,3列出现血供,2例再次治疗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彩色、能量多普勒对观察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血流的变化可以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为再次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骼血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1994年7月~1999年6月手术切除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15例,合并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6例,合并左髂血管切除与重建9例.结果随访3~5年,平均随访3.2年,除1例髂静脉移植物于术后7个月血栓栓塞,其余移植物均通畅.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1例死亡.结论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合并髂血管切除与重建安全、有效、可行,大大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