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脑片,并用无糖低氧(OGD)人工脑脊液(ACSF)模拟缺血/低氧刺激;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ol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OGD刺激2、5、10、15和30min后海马脑片内cPKCβⅡ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结果:OGD刺激可增高海马脑片内cPKCβⅡ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且这种增高从刺激5 min开始持续至30 min均有显著差异(P<0.001,n=6).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KCβⅡ和nPKCε可能参与脑缺血/低氧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并提示OGD 10 min作为制备离体海马脑片I/HPC模型的预处理刺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性低氧刺激对蛋白激酶CβI和βII亚型(cPKCβI,cPKCβII)膜转位水平(或激活程度)的影响,初步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我室已建立的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方法,制备重复性低氧1-4次小鼠(H1-H4)。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应用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组织内cPKCβI和βII的膜转位水平。结果:随低氧刺激次数(H1-H4)的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PKCβII的膜转位水平升高,H4组膜转位水平显著高于H0(100%,n=10)和H1(79·5%±10·7%,n=10)组(173·3%±21·3%,P<0·01,n=10);同样,大脑皮层内cPKCβII膜转位水平也随低氧次数的增加而升高,H3(119·8%±7·7%,n=6)和H4(131·8%±4·7%,n=6)组膜转位水平均显著高于H0(100%,n=6)组(P<0·05,n=6);而cPKCβI亚型的膜转位水平无论在大脑皮层还是海马组织内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n=8)。结论:cPKCβII膜转位(激活)可能在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梗塞(MCAO)小鼠脑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皮层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 II和 膜转位水平的改变。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22g,8~10周)随机分为:H0假手术(n=6), H0缺血(n=6),H4假手术(n=6)和H4缺血(n=6)组。运用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和脑中动脉梗塞缺血模型,结合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脑梗死面积、缺血区密度值和水肿率,以及MCAO小鼠缺血皮层组织内PKC II和 膜转位水平的变化。 结果 研究发现,HPC可明显减小MCAO导致的鼠脑梗死面积(P<0.05),降低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和水肿率(P<0.05);与H0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cPKC II和 膜转位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与H0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相比,H4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内PKC II和 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 (p<0.05)。结论 HPC可能通过增加MCAO小鼠皮层组织内cPKC II和 的膜转位水平,对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诱导小鼠离体海马脑片氧糖剥夺耐受形成的机制。 方法 离体小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OGD)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孵育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脑片细胞存活率为指标,探讨吗啡3?mol/L预处理对不同程度OGD损伤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PKCδ表达。结果 吗啡预处理明显提高OGD5,10及20min脑片细胞存活率,使孵育液LDH漏出减少(P<0.05)。OGD后即刻和再灌注2h后,缺糖缺氧组PKC?膜相关成分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同时胞质部分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吗啡预处理对PKC?膜转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吗啡预处理减轻小鼠离体海马脑片20min以内氧糖剥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KC?的膜转位激活无关。  相似文献   

5.
低氧预适应减轻脑中动脉阻塞所致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阻塞(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借助已建小鼠整体HPC和脑MCAO模型,应用2,3,5-氯化二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 ,观察脑梗死面积、水肿率、行为学,以及脑梗死核心和半影区新奇型蛋白激酶C(n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 MCAO可诱发小鼠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由于发生率很低,数据未统计)等3种典型缺血模式;在皮层缺血模式中,HPC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P<0.05,n=12)、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n=12)和水肿率(P<0.05,n=12);而在海马缺血模式上,HPC只明显降低海马梗死区吸光度值(P<0.05,n=12);HP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CAO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此外,HPC 可缓解MCAO所致皮层缺血半影区nPKC膜转位水平的降低.结论 HPC降低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且nPKC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迟性低氧预适应降低小鼠脑皮质cPKCγ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PKCα和γ膜转位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在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olt等技术,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小鼠(H5和H6组)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及蛋白表达量。结果延迟性低氧预适应(H5和H6组)明显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内cPKCγ蛋白表达量(P<0.05),而膜转位(活性)水平变化不显著。对海马cPKCγ、大脑皮质和海马cPKCα蛋白表达量及膜转位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大脑皮质cPKC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可能参与延迟性脑低氧预适应形成,且可能与皮质和海马低氧选择易损性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重复低氧对小鼠脑内cPKCα和γ膜转位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cPKCs特定亚型在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借助已建立的小鼠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 ,并结合GelDoc成像系统 ,半定量检测脑组织内cPKC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 ,随低氧暴露次数 (低氧 2~ 4次 )增加 ,在小鼠海马和皮层组织内cPKCγ膜转位水平增高显著(P <0.0 5 ,n =6 ) ;然而 ,cPKCα的膜转位水平和cPKCγ及γ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提示 ,cPKCγ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经典型蛋白激酶C II(cPKC II)相互作用的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 对缺血脑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常氧(Nor)、HPC、常氧假手术(Nor+sham)、HPC假手术(HPC+sham)、常氧缺血(Nor+I)和HPC缺血(HPC+I)等6组(每组n=6)。应用小鼠整体HPC和脑中动脉梗死(MCAO)致脑局部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等技术,分离和鉴定与cPKC II相互作用蛋白;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CRMP-2磷酸化和蛋白降解水平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 与Nor组比,HPC鼠脑皮层组织内有10种与cPKC? II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CRMP-2在膜相关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升高,而在胞质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降低。在脑缺血模型中,与Nor+Sham组相比,Nor+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核心区(Ic)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 n=6);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 n=6)。脑缺血可导致CRMP-2发生水解并伴随着大量55-ku水解片段(BDP)的出现,但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半影区(P)内CRMP-2水解片段减少,水解率明显降低(p<0.05, n=6)。结论 CRMP-2参与了 HPC缓解小鼠脑缺血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和减少P区内CRMP-2水解片段从而减轻缺血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低氧增强SY5Y培养细胞内nPKCε的膜转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刺激对培养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nPKCε和nPKCθ膜转位激活的影响,以探讨两者是否参与细胞低氧预适应的发生。方法:利用本室建立的体外培养SY5Y细胞低氧刺激模型,并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记(Western-Blot)等方法,半定量分析SY5Y细胞内nPKCε、nPKCθ的膜转位水平。结果:SY5Y细胞经低氧刺激后,随刺激时间(0.5、2、4、6、8、12和24h)的延长,nPKCε在胞浆内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胞膜成分中的含量则明显增加,且于低氧刺激2h后的增高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然而,nPKCθ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胞膜成分内,且其含量不随低氧刺激时间的增加而改变(P>0.1)。结论:nPKCε可能参与了细胞低氧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离体细胞水平,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在低氧预适应(HPC)对抗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氧糖剥夺(OGD)损伤中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建立N2a细胞HPC和OGD模型,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几种方法,分别检测N2a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和自噬水平。结果 OGD 2和4 h可使N2a细胞的生存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n=6);HPC(20 min)明显改善OGD 3 h对N2a细胞的损伤作用,而cPKCγ抑制剂Go6983(6 nmol/L)则显著解除HPC对OGD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n=16);OGD 3 h明显增加N2a细胞的凋亡数目(P<0.05,n=6),但HPC和Go6983+HPC均不能明显影响OGD细胞凋亡水平;OGD 3 h显著提高N2a细胞的自噬水平,Go6983和HPC+Go6983均可明显降低OGD细胞的自噬水平(P<0.05,n=6),而HPC则对OGD细胞的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HPC明显改善OGD 3 h致N2a细胞坏死的程度,而Go6983则可解除HPC的保护作用(P<0.05,n=16)。结论在离体细胞水平证实了cPKCγ在HPC改善N2a细胞OGD损伤中的作用,且这种作用主要与降低OGD细胞的坏死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相互作用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成年雄性BalB/c小鼠制备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低氧预适应(H3)和延迟性低氧预适应(H6)3组。应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胞质和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小鼠海马组织中ERK1/2能与cPKCγ免疫共沉淀,且与H0组相比,H3及H6组ERK1/2的204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鼠海马组织中,cPKCγ与ERK1/2存在相互作用,且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参与小鼠脑低氧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鉴定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常规型蛋白激酶Cγ (cPKCγ)相互作用蛋白,探讨与cPKCγ相互作用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和脑缺血中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常氧组(Norm)和HPC组,结合是否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分为常氧假手术组(Norm+sham)、常氧缺血组(Norm + I)、HPC假手术组(HPC+sham)和HPC缺血组(HPC+I)。应用整体低氧预适应和MCAO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等技术分离、鉴定与cPKCγ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HSP60蛋白表达量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HPC小鼠脑皮层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HSP60蛋白表达量升高,经免疫共沉淀证明cPKCγ与HSP60存在相互作用。在MCAO缺血模型中,与Norm+sham组小鼠相比,Norm+I组及HPC+I组小鼠皮层缺血核心区、半影区HSP6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PC+I组小鼠缺血核心区HSP60表达水平低于Norm+I组(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脑低氧预适(HPC)小鼠脑皮层组织内与新奇型蛋白激酶Cε(nPKCε)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利用免疫沉淀(IP)和双向电泳(2-DE)技术分离小鼠脑皮层中与nPKCε相互作用的蛋白;以ImageMaster2D Platinum软件对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目标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C小鼠脑皮层内与nPKCε相互作用的胞质成分中有34个蛋白点上调,20个蛋白点下调,膜相关成分中有27个蛋白点上调,28个蛋白点下调;HPC后脑皮层胞质及膜相关成分中与nPKCε相互作用的热休克蛋白(HSP)70和14-3-3γ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而HSP60仅在膜相关成分中升高(P<0.05,n=3)。结论nPKCε可能通过调节HSP60、HSP70和14-3-3γ等多种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参与脑HPC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低氧预适应增加小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膜转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我室建立的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olt)等生化技术,观察了低氧预适应对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内PKC膜转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的PKC膜转位均随着低氧次数(小鼠低氧耐受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特别是低氧3次的海马组织和低氧4次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KC膜转位的增加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果提示,PKC的激活可能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视网膜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α、βⅠ、βⅡ和γ等4种亚型特异性膜转位(激活)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可能参与视网膜缺血预适应(IPC)形成的cPKC亚型。方法体重200~25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6),IP组(左眼内压17.29kPa并维持5min,n=48),假手术组(Sham,n=48);后两组分别在手术处理后10、20和40min及1、12、24、72和168h(每个时间点n=6)取视网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PKC亚型特异性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组织内cPKCα、βⅠ、βⅡ和γ等亚型中,cPKCα膜转位水平在IP处理后10min~168h内与C和Sham组相比无显著改变,而蛋白表达量在IP处理后12~168h明显升高,在72h达高峰。cPKCγ膜转位水平在IP处理后20min~1h内显著增高,在40min达高峰;cPKCγ蛋白表达量在IP处理后12~72h明显增高,在24h达高峰。IP处理对视网膜组织内cPKCβⅠ、βⅡ膜转位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cPKCγ膜转位(激活)增强可能参与大鼠视网膜IPC早期形成,而cPKCα和γ蛋白表达量的增高可能与晚期IPC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海马脑片培养技术、海马脑片缺氧缺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观察用 NMDA受体亚单位抗体预处理后再缺氧缺糖的海马脑片 CA1 区 Bcl-2和 Bax蛋白的表达变化 ,以探究其亚单位与海马脑片缺氧缺糖性损伤的关系。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海马脑片 CA1 区均有不同程度 Bcl-2、Bax蛋白表达和细胞缺失形成的空洞。 Bcl-2蛋白在 NR1+ OGD组、NR2 A+ OGD组和 NR2 A + NR2 B+ OGD组 CA1 区的表达均明显弱于 OGD组 (3组均 P<0 .0 5 ) ;其在 NR2 B+ OGD组和HOTC组的表达则强于 OGD组 (两者 P<0 .0 5 )。 Bax蛋白在 NR1+ OGD组、NR2 A+ OGD组和 NR2 A+ NR2 B+ OGD组的表达均强于 OGD组 (NR2 A+ OGD组 P<0 .0 5 ) ;在 NR2 B+ OGD组和 HOTC组其表达则明显弱于 OGD组 (后者 P<0 .0 5 )。结论 :单纯缺氧缺糖可引起海马脑片 CA1 区锥体细胞的迟发性损伤 ,同时引起 Bcl-2蛋白和 Bax蛋白的表达变化 ;预加 NMDA受体亚单位 NR1、NR2 A抗体和 NR2 A+ NR2 B抗体可以加重缺氧缺糖性海马脑片 CA1 区细胞损伤程度 ;预加 NR2 B抗体则可减轻其损伤程度。提示 NMDA受体亚单位成分的变化可以调节 Bcl-2和 Bax蛋白在缺氧缺糖性海马脑片 CA1 区的表达 ,从而调节CA1 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缺血/缺氧/低氧等刺激均能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脑组织修复作用,但低氧预适应能否影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低氧对照组小鼠放入广口瓶内,立即用橡皮塞封紧,以动物出现第1次喘呼吸为低氧耐受极限的标志,完成低氧暴露1次;低氧预适应组小鼠按此法重复操作4次;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低氧暴露。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测定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和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与低氧对照组比较,低氧预适应组小鼠耐受时间显著延长(P0.01)。正常对照组海马区BrdU标记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荧光强度微弱,海马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低氧对照组、低氧预适应组荧光强度及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且低氧预适应组增加幅度大于低氧对照组(P0.01)。证实在低氧预适应过程中,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明显增殖,可能参与低氧预适应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催产素减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催产素(oxytocin)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OGD)制备体外缺氧缺血模型,取8只7~10日龄新生大鼠的急性分离脑片(6~8片/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GD 20 min组、OGD 40 min组和OGD+oxytocin组,进行TO-PRO-3染色实验观察催产素对神经元的作用。另取20只新生大鼠脑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OGD组、OGD+oxytocin组、OGD+d VOT(催产素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和OGD+bicuculline(GABAA受体阻断剂)+oxytocin组,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不同药物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出现时间。结果:TO-PRO-3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量随着氧糖剥夺时间延长而增加,催产素能显著减少OGD所致的死亡神经元数目(P0.05)。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催产素可使缺氧去极化时间显著延长;d VOT及bicuculline可以消除这种效应。结论:催产素能减轻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缺血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催产素受体,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割ICR小鼠海马CA1区和CA3区,研究结节性硬化症因子1(TSC1)在小鼠海马低氧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对照组(hypoxia)及低氧预适应组(HPC),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并分割CA1区和CA3区;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TS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组织TSC1荧光强度。结果:大脑冠状切片清晰显示出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CA1区TSC1 mRNA在低氧组降低而在低氧预适应组增高;Western Blot和组织免疫荧光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氧预适应组CA1区TSC1表达增加;而CA3区TSC1在低氧组和低氧预适应组均增加。结论:TSC1的差异性表达可能提示TSC1可能参与了低氧预适应对低氧敏感的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H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H1~H4)和延迟性(H5~H6)低氧预适应等共计7组,制备小鼠HPC模型;用Western blot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脑组织内CaMKⅡ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皮层和海马CaMK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H0组小鼠相比,H3~H5组海马和皮层的CaMKⅡ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H1~H6组的皮层和海马的CaMKⅡ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H3、H6组皮层和海马p-CaMKⅡ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和灰度增强。结论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小鼠脑HP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