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喘息性疾病(简称喘病)是多种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喘息样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等。2003年12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儿童喘病,旨在了解该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喘息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发展为哮喘,其发病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增加。本研究分析规范化健康管理引发康复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对患儿喘息性疾病症状控制情况、ACT评分、住院时间和次数及患儿对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儿童喘息性疾病康复期患儿300例,按  相似文献   

3.
静滴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山东省粮食局卫生所(250013)夏翠英我们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2岁。均依据临床表现、血像、胸部X线确诊,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标准。治疗方法:在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于本章 《山东医药》2006,46(29):70-70
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检测了24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旨在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对粤东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和健康体检儿童共323例的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进行hMPV基因筛查,然后随机挑选6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 N 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0份小儿喘息性疾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hMPV病毒阳性12例(阳性率5%),3、4月份为发病高峰.阳性均为年龄较小患儿.6份hMPV阳性标本目标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 GenBank中公布的多株hMPV N基因同源性达80.8%~98.4%.核苷酸序列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12例hMPV阳性患儿均表现咳嗽、低热、及喘息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型肺炎4例.83份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中均未检测到hMPV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粤东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粤东地区流行的hMPV株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对粤东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和健康体检儿童共323例的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进行hMPV基因筛查,然后随机挑选6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 N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0份小儿喘息性疾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hMPV病毒阳性12例(阳性率5%),3、4月份为发病高峰.阳性均为年龄较小患儿.6份hMPV阳性标本目标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多株hMPV N基因同源性达80.8%~98.4%.核苷酸序列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12例hMPV阳性患儿均表现咳嗽、低热、及喘息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型肺炎4例.83份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中均未检测到hMPV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粤东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粤东地区流行的hMPV株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原检测在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岁呼吸道疾病患儿257例,根据有无喘息症状分为喘息组163例和非喘息组9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FeNO浓度检测和过敏原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FeNO浓度和过敏原检测结果;并比较喘息组患儿治疗前后FeNO浓度,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结果治疗前喘息组患儿FeNO浓度,食入性过敏原及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血清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sIgE水平高于非喘息组(P0.05)。治疗后喘息组患儿FeNO浓度,血清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sIg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NO浓度与1~6岁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tIgE水平(r=0.514)及尘螨(r=0.429)、蛋清(r=0.824)、牛奶(r=0.415)s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FeNO和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提高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管理和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163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采用RT-PCR方法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和腺病毒的检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与年龄、季节、喘息史及疾病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份标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132例份,阳性检出率为80.9%,其中RSV单独感染、HRV单独感染及RSV+ HRV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7.4%、25.1%及12.9%.≤1岁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58.3%,1~3岁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2.8%;冬春季RS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6%、50.8%,HR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26.2%;有喘息史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46.1%,无喘息史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9.3%;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RSV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8.1%、33.3%,婴幼儿哮喘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5.2%.结论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RSV是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其次是HRV.≤1岁儿童主要为RSV感染,1~3岁儿童主要为HRV感染;冬春季RSV及HRV病毒阳性率检出较高;无喘息史儿童更易被RSV病毒感染,有喘息史儿童则易被H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更易被RSV病毒单独感染,婴幼儿哮喘儿童则更易被HRV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9.
薛琳  乔钧  赵兴海 《山东医药》2015,(5):102-103
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部分病例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远期发展成哮喘。近年来,笔者采用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烟台市北海医院就诊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  相似文献   

10.
小儿呼吸道衣原体感染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是一类有独特发育周期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大致分为 4类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 ,CTr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牲畜衣原体 (chlamydiapecorum ,CPe) ,前两者是引起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自从确定衣原体为人类致病菌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国自1995年以来对该微生物也有一定的研究。但迄今为止 ,该微生物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还不甚深入 ,特别是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1 衣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准确度。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诊断为喘息性疾病入院治疗的80例婴幼儿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无低氧血症患者为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为急重症4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60例入院健康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红素加氧酶-1以及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进行测定,观察疾病者与正常者HO-1、COHb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血清HO-1、COHb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2组血红素加氧酶-1与COHb浓度水平变化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COHb含量、HO-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HO-1、COHb水平含量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临床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治疗时,可对HO-1、COHb含量进行检测,其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喘息症状为主的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呼吸道常见病之一,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国内学者认为喘支为独立性疾病〔1〕,而国外学者则认为喘支属于哮喘范围〔2〕。喘支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易并发肺炎、心衰,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文献报道,细辛脑治疗小儿喘支有较好的辅助疗效〔3〕,然而其作用机制不清。本实验拟研究细辛脑佐治对治疗老年喘支的疗效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孟丽萍 《山东医药》2006,46(28):71-72
喘息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其发病可能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及特应性疾病有关。本研究对婴幼儿喘息患儿分别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以探讨激素治疗本病的用法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儿童喘息"、"心肺血管疾病"、"相关性"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以及维普数据库进行搜索,探讨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心肺血管疾病是引发儿童喘息的罕见原因,若小儿喘息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考虑小儿是否患有心肺疾病,确诊后应及时治疗。结论心肺血管疾病与儿童喘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治疗反复喘息患儿时应考虑其是否伴有心肺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马云  史凯 《山东医药》2002,42(10):29-29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 ,但少数病例疗效仍不理想。近年来 ,我们应用空气压缩泵驱动溴化异丙托品溶液吸入控制喘息状态 ,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治疗组 80例 ,男 48例 ,女 3 2例 ;年龄 8个月至2岁 1 1个月。依据《实用儿科学》中制订的喘息诊断标准 ,其中喘憋性肺炎 1 8例 ,喘息性支气管炎 40例 ,婴幼儿哮喘 2 2例。另选同期 45例患儿做对照 ,其中喘憋性肺炎 1 0例 ,喘息性支气管炎 2 3例 ,婴幼儿哮喘 1 2例。两组年龄、喘息程度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两组患…  相似文献   

16.
<正>喘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在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中,喘息的发病率可达0.6%以上~([1])。喘息的长期发生不仅可以导致患儿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患儿可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临床预后不佳。本次研究重在探讨EOS、IgE及TARC在小儿喘息发病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上喘息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病毒感染对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影响.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损伤气道上皮,直接激活末梢神经,导致气道细胞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导致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的产生,同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喘息及哮喘患儿的影响是急性损害和长期作用并存,特应性体质的患儿对病毒感染更加敏感.有效地控制婴幼儿时期的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可以减少喘息性疾病的发作,并最终减少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用普米克、爱全乐、万托林联合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4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婴幼儿喘息患儿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浓度变化,评价Fe NO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根据哮喘预测指数(API)将105例婴幼儿喘息患儿分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APIP组)62例和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APIN组)4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并比较APIP组和APIN组婴幼儿喘息患儿急性发作期、治疗后1个月、3个月Fe NO浓度变化趋势。结果 APIP组患儿在喘息发作期、治疗后1个月、3个月Fe NO值均显著高于APIN组(P均0.05)及对照组(P均0.05);而APIN组患儿在喘息发作期、治疗后1个月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APIP组、APIN组患儿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Fe NO值均低于喘息发作期(P均0.05)。结论 Fe NO可以反映婴幼儿喘息患儿气道炎症及程度,对婴幼儿喘息患儿抗炎药物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真菌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空气中真菌孢子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真菌在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同样可导致气道致敏从而诱发喘息.真菌还可增加气道内痰液量及黏稠度,导致小气道不完全栓塞.临床上与真菌密切相关的喘息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真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治疗真菌相关喘息首选糖皮质激素,但在急性发作期尚无吸入激素有效的证据.大部分患者可从抗真菌治疗中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