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华 《河北医药》2006,28(11):1048-1049
目的 观察猫爪草胶囊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探索治疗结核的新方法.方法 将1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单纯"HR"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单纯"HR"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猫爪草胶囊.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胶囊辅助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7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全部治愈,随访0.5~5年,颈部肿块未见复发,治愈率达100%。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施行病灶清除术加联合抗结核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结核病例逐渐增多,而肺外结核病又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其症状不典型,缺乏结核中毒的全身表现,多数仅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本文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表现,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声像图改变,评估常规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临床确诊颈部淋巴结结核109例,对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不同病理改变阶段中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型、液化型和混合回声型3种不同类型。结论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特异性声像图改变,操作便捷,无创,易接受,检出率高,能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手术病理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70例患者中,有51例经高频超声检查被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其中有48例同时被病理检查认定为颈部淋巴结结核;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7.27%,特异度为80.00%,漏诊率为12.73%,误诊率为20.00%,约登指数为67.27%;48例真阳性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有呈串状排列,也有单发,外形趋圆形,L/T小于2,内部回声不均质,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强回声混杂,淋巴门偏移、狭窄或消失,淋巴结边界模糊,相互融合。结论: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结核肺外感染的一种表现,此病并非少见,但容易和颈部结转移瘤、颈部淋巴瘤、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及颈部肌源性疾病相混淆,故将我们工作中所遇见三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诊断中钙化灶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20个颈部淋巴结结核中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内钙化灶在钙化灶大小,钙化灶的分布,后方声影以及淋巴结自身的血流及液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钙化灶的特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这为两者在超声诊断中提供了客观实用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穿刺活检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3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研究组先进行淋巴结超声造影,之后再于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研究组穿刺组织糊状、组织断续与组织液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完整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5枚颈部淋巴结结核分为均匀增强型5枚、不均匀增强型55枚、无增强型5枚。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穿刺活检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计颈部淋巴结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结果: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治愈率达到100%,而且毒副作用小.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皮肤PPD试验、肺部X线检查、B超检查及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为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多数位于颈后三角区,手术切除肿块确诊1例,通过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28例,通过抗痨治疗有效而确诊3例。结论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明确诊断依赖于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结合皮肤PPD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症状,专科表现,彩超、CT表现进行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原发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临床症状,专科表现,彩超、CT表现上有其区别于其他面颈部疾病的特点,彩超定位下细针吸取细胞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从临床上需加以甄别,以免误诊。结论原发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早期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手术或抗结核治疗后添除病灶是治疗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部淋巴结结核祖国医学称为“瘰疬”,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特殊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春秋两季多发。本文分析了五年(1984~1988)间作者收集的24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经验,并重点对临床分型和新疗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病灶清除术后负压引流治疗脓肿型颈部淋巴结结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结核又称结核性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脓肿型治疗方法较多,但疗程长,易复发,近年来手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我院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不同类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356例,根据不同类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淋巴结转移癌(116例)、淋巴瘤(80例)、淋巴结结核(30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30例).比较他们的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认的病变病例为278例(78.09%),病变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瘤和淋巴结结核,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转移癌病变率明显高于淋巴瘤,淋巴结结核(P< 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用于不同类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结核,但以颈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约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病原体从口腔或鼻咽部(扁桃体)侵入,经淋巴管引流到颈部、颌下或颏下淋巴结。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伴窦道形成8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令延  倪国才 《河北医药》2011,33(15):2294-2295
目的研究螺旋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CT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共累及357个淋巴结,其中Ⅰ、Ⅱ、Ⅲ、Ⅳ和V区均可发现病灶,Ⅱ区比例最高共183个+Ⅱ区淋巴结受累24例。病灶平扫CT值波动于14—53Hu,受累淋巴结中有219个CT值在40Hu左右。根据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可以反映病理改变的不同。结论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在显示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周围间隙同时反映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口腔科少见病之一,患者通常以怀疑肿瘤的形式而就诊.由于淋巴结结核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拟就面颈邻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分析,为临床认识该病提供一些参考.l临床资料65例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男性36例,占55.4%,女性29例,占44.60/0发病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64岁,平均28岁.65例淋巴结结核中,正确诊断者34例,符合率为52.3o/o在其误诊病例中,青少年多怀疑为淋巴结炎,中老年多怀疑为肿瘤。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其中呈串珠状6例,有干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4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消瘰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为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肿块呈融合现象。观察组、对照组的切口愈合率为95.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均无再发淋巴结肿大,对照组有2例复发,手术后治愈,复发率为1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复杂,胸部X线与病理组织活检能够有效帮助其确诊,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儿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小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病史超过4周,又无伴随症状、体征的患儿,诊断上往往无所适从.笔者检索小儿慢性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文献,对小儿慢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分类、临床特点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作一综述.其目的在于为临床鉴别诊断小儿颈淋巴结肿大提供线索,从而形成一合理的小儿颈淋巴结肿大评估方法,避免误诊漏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局部注射辅治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烟肼、链霉素局部注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节型、浸润型颈部淋巴结结核,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予以异烟肼、链霉素局部注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