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Ⅰ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大鼠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以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其余方法相同。采集大鼠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组间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同期正常饲养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在观察期间没有变化(P0.05);氯雷他定组、电针组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模型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电针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维持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此可能为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敏感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鼻敏感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鼻敏感方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d-1),氯雷他定组(1.67 mg·kg-1·d-1),共6组,每组8只。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测定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水平,观察鼻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鼻敏感方各剂量组及氯雷他定组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明显减轻(P0.01),鼻黏膜炎症程度减轻(P0.05),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1)。结论鼻敏感方可显著改善大鼠鼻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炎症程度,影响IL-4、IFN-γ水平,对AR病理模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水平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针刺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干预治疗,氯雷他定组用按0.9 mg/kg氯雷他定糖浆灌胃,1次/d。针刺组采用针刺干预,1次/d。ELISA法检测干预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正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在观察期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雷他定组、针刺组干预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针刺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具有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抑制作用。  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OVA模型组、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肺匀浆TSLP检测使用ELISA方法,肺组织TSLP mR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TSLP在肺部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结果:在肺匀浆中TSLP在OVA诱导的哮喘模型组并未发现增高,且各组TSL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显著增高,而玉屏风散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降低IL-13和IL-17水平(P<0.05,P<0.01)。TSLP mRNA在哮喘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增强(P<0.05)。给予玉屏风散和地塞米松对TSLP及其TSLP mRNA无抑制表达作用(P>0.05)。  结论:玉屏风散能降低哮喘模型小鼠的肺部IL-13和IL-17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但对TSLP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风宣窍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只Hartley豚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组及氯雷他定组,每组各10只。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7 d后,比较各组豚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鼻黏膜分泌物阳性细胞计数、血清IgE、组胺及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消风宣窍汤组及氯雷他定组的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两种阳性细胞计数、血清IgE、组胺、NF-κB、IL-4、IL-6、IL-17水平、病理组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消风宣窍汤组的血清IgE、组胺水平较氯雷他定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可有效改善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减少鼻黏膜分泌物阳性细胞计数,降低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并增高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同时还抑制了血清NF-κB、IL-17的表达,减少IgE的合成及组胺的释放,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升气壮阳汤超声雾化法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小鼠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免疫辅助剂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升气壮阳汤组,每组10只。氯雷他定组给予氯雷他定药液灌胃,升气壮阳汤组给予升气壮阳汤超声雾化,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28 d。记录各组小鼠造模前及干预第7,14,28天鼻部症状评分,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GATA3、T-bet、Tim1、Tim3 mRNA表达量。结果干预第7,14,28天,模型组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氯雷他定组和升气壮阳汤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血清IgE、组胺、IL-4、IL-5、IL-10水平及鼻黏膜组织中GAT3、Tim1、Tim3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血清IL-2、IFN-γ水平及鼻黏膜组织中T-bet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氯雷他定组和升气壮阳汤组血清IgE、组胺、IL-4、IL-5、IL-10水平及鼻黏膜组织中GAT3、Tim1、Tim3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IL-2、IFN-γ水平及鼻黏膜组织中T-bet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升气壮阳汤超声雾化可减轻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调控Th1/Th2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鼻康复调控白细胞介素-35(IL-35)/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给予鼻康复鼻腔填塞治疗,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部分类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鼻分泌物中炎性因子(IL-4、IL-10、IL-17、IL-35)表达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趋化因子受体3(CCR3)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TAT1、STAT3、STAT4表达水平;分别采用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及CD4+/CD8+结果 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鼻分泌物中IL-4、IL-17水平降低,IL-10、IL-35水平升高(P<0.05,P<0.01);鼻分泌物中STAT1、STAT2、STAT3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gG、CD4+/CD8+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及鼻分泌物中IL-4、IL-17水平降低,IL-10、IL-35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抑制STAT1、STAT3、STAT4表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D4+/CD8+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P<0.05,P<0.01)。项目执行期间两组患者心、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鼻康复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35/STAT3通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改善相关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凉血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IL-4、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9.45 g/kg)、高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18.9 g/kg)、氯雷他定组(0.9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四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双侧鼻腔滴鼻激发制备AR大鼠模型。于第22天起,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处死大鼠,取血清和鼻黏膜组织,观察一般情况及鼻部症状评分;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形态学改变;运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干预后鼻部症状评分及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凉血祛风颗粒组及氯雷他定组鼻部症状评分及IL-4含量降低,IFN-γ含量升高(P0.05,P0.01)。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的鼻黏膜损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凉血祛风颗粒可以有效缓解AR大鼠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减轻鼻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4和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配伍对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大鼠鼻黏膜、肺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芪归配伍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皮下及腹腔注射致敏、OVA喷雾激发的方法造成大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用黄芪、当归、黄芪当归配伍水煎液及曲尼司特水溶液灌胃给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及肺组织中IFN-γ、IL-4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FN-γ降低,鼻黏膜中IFN-γ变化不明显,而血清、鼻黏膜、肺组织中IL-4均升高;黄芪组可增加鼻黏膜及血清中IFN-γ,当归组可降低肺组织、鼻黏膜及血清中IL-4。芪归配伍组可增加肺组织及血清中IFN-γ,降低鼻黏膜、肺组织、血清中IL-4。相关分析显示,鼻与肺之间IL-4、IFN-γ呈正相关。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可能通过调节气道变应性炎症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对气道变应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总Ig E(T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125例AR肺经郁热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并设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1 600μg·d~(-1),分成2~4次使用;观察组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服,10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检测治疗前后IFN-γ,IL-2,IL-4,IL-5,IL-17,IL-10和TIg E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治疗前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个症状和总体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80.95%,对照组为61.2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1.94%,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和喷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L-5,IL-17和TIg E水平则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均显著升高(P0.01),IL-5,IL-17和TIg 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IFN-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5,IL-17和TIg 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FN-γ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FN-γ,IL-2和IL-10水平仍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4,IL-5,IL-17和TIg E水平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AR患者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使其恢复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治疗AR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机制  方法:取40只SD大鼠制成右后肢小腿骨折不愈合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推拿组2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不予治疗,推拿组施以相应推拿手法,连续治疗10周。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第3、10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骨痂中Ⅰ型胶原含量,同时行骨痂组织切片并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第3周血清TNF-ɑ、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第10周Ⅰ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切片观察可见,推拿组骨痂组织内骨小梁形成明显高于模型组。推拿组X线片均显示骨折断端骨折线模糊,有桥梁骨痂生长;模型组则显示断端硬化、间隙增大、髓腔封闭未愈合  结论:推拿在骨折愈合前期(第3周)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TNF-ɑ和IL-6含量,激发炎症反应而诱导骨痂形成;后期(第10周)则能促进Ⅰ型胶原合成,加速骨痂生长,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益肺肾法治疗对变应性哮喘患儿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变应性哮喘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益肺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IFN-γ、IL-4和IL-13的表达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胸闷、咳嗽程度、心率和脉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4(1.72±0.35)ng/mL、IL-13(2.33±0.54)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18.25±1.67)ng/mL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益肺肾法治疗可有效降低变应性哮喘患儿IFN-γ、IL-4和IL-13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IL-5、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可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Th1/Th2免疫应答失衡,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对鸡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IL-1受体样2(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2.05 mg·kg-1)、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20.02、10.01、5.005 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OVA溶液造成基础致敏,而后OVA溶液滴鼻激发致敏造成AR模型。每日局部滴鼻前30 min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按20 mL·kg-1给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共7 d。记录末次OVA溶液滴鼻后10 min内小鼠打喷嚏和挠鼻的次数。给药7 d后收集血液,取小鼠鼻骨并脱钙制作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白细胞介素-4(IL-3)、白细胞介素-5(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糖原(PAS)染色观察鼻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吉姆萨(Giemsa)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IL-33、ST2、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水肿增厚,出现杯状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中OVA-s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组织IL-33、ST2、IL-1RAP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小青龙汤组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降低(P<0.01),鼻黏膜病理情况改善,血清中OVA-sIgE、IL-4、IL-5、IL-13水平降低(P<0.01),鼻黏膜组织IL-33、ST2、IL-1RAP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小青龙汤对于OVA致敏AR小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L-33/ST2信号通路及2型T辅助细胞(Th2)炎症因子,从而减轻Th2型免疫反应,缓解鼻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TGF-β1/Foxp3/RORγt通路探讨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其中30只构建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0.003 g/100 mL)、清窍胶囊低剂量治疗组(0.36 g/100 mL)、清窍胶囊中剂量治疗组(0.54 g/100 mL)、清窍胶囊高剂量治疗组(0.72 g/100 mL),每组6只,另6只设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相同容积的蒸馏水,1次/天,连续14天。给药结束采血,处死,采样待检。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中耳炎症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白介素- 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和胸腺Th17/Treg细胞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叉头盒P3(Forkhead Box P3,FOXP3)、IL-17、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γt,RORγt)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RORγT、Foxp3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分泌性中耳炎大鼠黏膜层明显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TGF-β、IL-6、IFN-γ、Th17、Treg细胞、IL-17、RORγT水平明显升高,IL-10、IL-4、Foxp3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窍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中耳炎炎细胞浸润,明显降低模型大鼠TGF-β、IL-6、IFN-γ、IL-17水平,明显升高IL-10、IL-4水平(P<0.05),并明显降低模型大鼠Treg细胞、RORγT水平,明显升高Foxp3表达(P<0.05)。结论 清窍胶囊可有效地调节TGF-β/Foxp3/RORγt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reg和Th17细胞介导的中耳炎的发生及发展,改善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6.
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中药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L-4、IFN-γ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鼻鼽合剂进行干预治疗,并设辛芩颗粒平行对照组.治疗14天后,测定各组模型大鼠血清IgE、IL-4、IFN-γ含量,检测鼻分泌物中EOS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17.
谢坤  张颖  陈芳芳 《新中医》2021,53(6):82-84
目的:观察鼻康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给与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鼻康片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2 (IL-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为86.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IL-2、l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康片联合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下调IL-4、IL-2、lgE水平,疗效优于单纯氯雷他定片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杨清  马冬均  姜孝芳  王宏伟  司红莉  高丽 《中草药》2013,44(20):2889-2893
目的 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和鼻黏膜组织中的eotaxin、CCR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芷鼻敏胶囊(2.3 g/kg)组、鼻炎康(1.8 g/kg)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另设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5、IL-13水平;用原位杂交(ISH)法半定量检测鼻黏膜中eotaxin、CCR3、STAT6基因的表达。结果 辛芷鼻敏胶囊组大鼠血清IL-5、IL-13水平和鼻黏膜中STAT6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鼻炎康组(P<0.05)。结论 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通过下调STAT6基因表达,抑制大鼠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IL-5、IL-13的水平,达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进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过敏性鼻炎大鼠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每组10只。应用卵白蛋白+氢氧化铝粉建立过敏性鼻炎基础致敏模型。观察大鼠基础行为学改变,观察HE染色的病理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gE、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7/Treg分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鼻黏膜组织上皮组织较为完整,有少量的炎性浸润;模型组行为学积分和血清IgE、IL-17、Th17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IL-10、Treg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IL-10、Treg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行为学积分和血清IgE、IL-17、Th17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的症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对活性氧(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1)、玉屏风散低、中、高剂量组(6、12、24 mg·kg-1),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常规饲养,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Al(OH)?+磷酸盐缓冲液(PBS)]混悬液,隔日1次,连续7次。7 d后,10% OVA溶液滴鼻,2次/d,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玉屏风散汤液,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记录各组小鼠喷嚏、抓鼻和流涕症状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鼻灌洗液和血清中卵清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组胺(Histamin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鼻腔黏膜损伤状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鼻腔黏膜杯状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鼻腔黏膜NLRP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鼻腔黏膜NLRP3、剪切(cleaved) Caspase-1和cleaved Gasdermin-D(GSDMD)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鼻腔ROS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部症状明显加重,血清及鼻灌洗液中炎症因子OVA-sIgE、Histamine、ECP、PGD2、IL-1β、IL-18、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杯状细胞数目和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GSDMD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和玉屏风散组小鼠鼻部症状明显减轻,血清及鼻灌洗液中炎症因子OVA-sIgE、Histamine、ECP、PGD2、IL-1β、IL-18、IL-4水平降低(P<0.05,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0.01);组织病理学评分、杯状细胞数目和ROS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GSDMD表达降低(P<0.05,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玉屏风散高剂量组疗效进一步增高(P<0.05,P<0.01)。结论 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效果,其具体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S/NLRP3/Caspase-1引起的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