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I、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1)阴性对照组;(2)10μg/L TGFβ1组;(3)TGFβ1(10μg/L)+(1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4)TGFβ1(10μg/L)+(100μg/L)核心蛋白聚糖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加入刺激因子48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不同浓度的核心蛋白聚糖对HK-2细胞I、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加入刺激因子48h后,(1)组细胞形态与正常HK-2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大部分仍为椭圆形;(2)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细胞由椭圆形拉长为长梭形;(3)和(4)组,梭形样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4)组梭形样细胞减少更为明显。(2)组HK-2细胞I型胶原mRNA表达上升到(1)组的27.86倍,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上升到(1)组的21.83倍。(3)和(4)组与(2)组相比,I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6.39%、53.36%,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26.35%、47.96%(P〈0.05),但仍未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核心蛋白聚糖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I、Ⅲ型胶原的表达,可能是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2组(1)对照组;(2)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L的IGF-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RT-PCR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胶原Ⅰ的浓度。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由椭圆形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100及200μg/LIGF-Ⅰ组中HK2细胞分泌的胶原Ⅰ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够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促进其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表型转化的作用及IGF-Ⅰ和TGF-β1之间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分为4组(1)无血清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TGF-β1(8μg/L);(3)IGF-Ⅰ(1、10、50和250 μg/L)组;(4)IGF-Ⅰ(50μg/L)+TGF-β1(8μg/L)和IGF-Ⅰ(250μg/L)+TGF-β1(8 μg/L)联合作用组.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HKC胞质中抗原角蛋白、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和Ⅰ型胶原的浓度.结果 IGF-Ⅰ(50、250μg/L)能诱导HKC细胞表达波形蛋白、α-SMA,失去角蛋白和钙黏蛋白的表达;使α-SMA阳性的HKC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联合作用组α-SMA阳性的细胞数明显高于IGF-1或TGF-β1单用组,但无协同作用;IGF-Ⅰ(10、50、250μg/L)组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Ⅰ型胶原的浓度明显升高,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IGF-Ⅰ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IGF-Ⅰ和TGF-β1对诱导HKC转化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激活法尼酯X受体(FXR)对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1)采用不同浓度的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及拮抗剂Guggulsterones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观察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2)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20 ng/ml),TGF-β1诱导加CDCA组(100μmol/L)和TGF-β1诱导加CDCA、Guggulsterones共处理组,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各组decorin、E-cadherin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1)CDCA激活HK-2细胞FXR,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在100μmol/L CDCA和不同浓度Guggulsterones共处理HK-2细胞,随着Guggulsterones浓度升高,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减低;(2)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decorin在对照组、TGF-β1组无表达,在TGF-β1+CDCA组明显上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在对照组高表达,在TGF-β1组显著下调,在TGF-β1+CDCA组显著上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下降;α-SMA在对照组无表达,在TGF-β1组显著上调,在TGF-β1+CDCA组显著下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CDCA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FXR能够通过上调decorin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HSC-T6细胞,给予CQ干预24 h。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CQ(15μmol/L)组、TGF-β1+CQ(30μmol/L)组和TGF-β1+CQ(60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比值LC3-Ⅱ/LC3-Ⅰ、自噬靶蛋白P6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q 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3、TIMP-1和TIM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Q干预后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62蛋白表达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TGF-β1组(P0.01)。TGF-β1组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TGF-β1+CQ组较TGF-β1组也有明显增加。α-SMA的表达在TGF-β1组和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TGF-β1组和TGF-β1+CQ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下降(P0.05);TIMP-1和TIMP-2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自噬抑制剂CQ能显著增加HSC-T6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与其上调TIMP-1及TIMP-2的表达并抑制MMP-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1)对照组;2)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μg/L);3)蟾蜍灵+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蟾蜍灵和TGF-β1(浓度为5μg/L),按蟾蜍灵的浓度分为A、B、C 3个亚组:分别为1×10~(-9)、1×10~(-8)和1×10~(-7)mol/L。72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胞质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蟾蜍灵处理后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胞质内α-SMA的表达减少(P0.05),同时E-cadherin的表达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蟾蜍灵能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换,对肾脏病治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表型转化的作用及IGF-I和TGF-β1之间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分为4组:(1)无血清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TGF-β1(8μg/L);(3)IGF-I(1、10、50和250μg/L)组;(4)IGF-I(50μg/L) TGF-β1(8μg/L)和IGF-I(250μg/L) TGF-β1(8μg/L)联合作用组。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HKC胞质中抗原角蛋白、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和型胶原的浓度。结果IGF-I(50、250μg/L)能诱导HKC细胞表达波形蛋白、α-SMA,失去角蛋白和钙黏蛋白的表达;使α-SMA阳性的HKC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联合作用组α-SMA阳性的细胞数明显高于IGF-1或TGF-β1单用组,但无协同作用;IGF-I(10、50、250μg/L)组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I型胶原的浓度明显升高,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IGF-I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IGF-I和TGFβ1对诱导HKC转化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肽Apel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EMT)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给予含TGF-β1(2μg/L)和/或不同浓度Apelin-13的培养基孵育细胞48 h,设立6个实验组(每组n=5):对照组、TGF-β组、TGF-β+Apelin(10-8,10-7和10-6mol/L)组和Apelin(10-6mol/L)组。刺激结束后,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和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α-SMA及Smads信号通路的主要信号分子p-Smad2/3、Smad2/3和Smad-7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Ⅰ型胶原(Col-Ⅰ)及细胞自身Apelin和APJ受体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细胞为长梭形,E-cadherin的表达减少,α-SMA的表达增多,细胞外基质FN和Col-Ⅰ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升高;TGF-β+Apelin组上述效应被显著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GF-β组相比,TGF-β+Apelin组细胞活化型Smads的水平降低(P0.05),Smad7的表达增加(P0.05)。TGF-β组细胞自身APJ受体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GF-β+Apelin组上述效应受到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pelin干扰TGF-β/Smads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肾小管上皮细胞自身Apelin/APJ系统可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多糖(1ipopolyssac-chafide,LPS)及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抗菌活性,探索肾脏的先天性防御病原体机制。方法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LPS(0.1、1、10μg/ml)及IL-1β(0.1、1、10 ng/ml)刺激HK-2细胞1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ELISA法检测hBD-2蛋白的表达。菌落计数法检测细胞上清对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TI89)和克雷白杆菌(TOP52)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效果。结果1)HK-2细胞有微量hBD-2 mRNA表达,不同质量浓度的LPS、IL-1β刺激HK-2细胞后,hBD-2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质量浓度LPS及IL-1β刺激细胞后,均可诱导HK-2细胞分泌hBD-2,并在该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μg/ml的LPS及1 ng/ml的IL-1β刺激HK-2细胞12 h后,细胞浆中均可见hBD-2蛋白表达;4)LPS(1μg/ml)及IL-1β(1 ng/ml)刺激HK-2细胞24 h后的细胞上清对UTI89和TOP52有杀菌作用。结论一定剂量的LPS及前炎症细胞因子可诱导HK-2细胞hBD-2表达,hBD-2的表达可能是肾小管最初防御反应,起着发挥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免疫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对赖氨酸羟化酶2(lysyl hydroxylase 2,LH2)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变化在肺纤维化胶原沉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基培养人肺成纤维细胞株HFL1。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1 (10μg/L)刺激组和米诺地尔(5μmol/L)干预组,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48 h后收集各组RNA及蛋白,采用RT-qPCR检测PLOD2、α-SMA及COLⅠ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H2、总Smad3、磷酸化Smad3、α-SMA、COLⅠ和COLⅣ的蛋白水平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中羟基赖氨酰吡啶酚(hydroxylysylpyridinoline,HP)的含量变化。结果:TGFβ1刺激后,PLOD2、α-SMA及COLⅠ的mRNA表达上调(P0.01);其对应的蛋白水平如LH2、磷酸化Smad3、α-SMA、COLⅠ和COLⅣ蛋白水平增高,而总Smad3的蛋白水平没有变化。米诺地尔干预后上述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1)。TGFβ1刺激后ELISA检测到HP含量较对照组增加,米诺地尔干预后合成减少(P0.05)。结论:TGFβ1/Samd3信号通路激活,使LH2表达增多;而米诺地尔通过抑制TGFβ1/Samd3信号转导,减少LH2的表达,减少羟基化胶原吡啶链的合成,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1μg/L, 2.5μg/L,5μg/L,7.5μg/L),细胞脯氨酸含量(CPM值)逐渐增加(分别为147.6±10.2,229.2±16.4,427.0±40.6,454.8±26.1),分别是对照组(CPM值为91.6±9.8)的1.61倍、2.50倍、4.66倍、4.97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当加入不同浓度的AcSDKP(10-10mol/L,5×10-10mol/L, 10-9mol/L, 10-8mol/L)时,细胞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CPM值为378.8±6.4,292.8±14.4,130.6±17.6,230.6±19.4),分别是TGF-β1组(5μg/L)的88.7%,68.6%,30.6%,54.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TGF-β1组(5μg/L)细胞内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平均吸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36倍和2.12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TGF-β1组的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条带吸光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09倍和1.29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当给予AcSDKP(10-9mol/L)进行干预时,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细胞内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较TGF-β1组减弱,其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TGF-β1组的61.3%和6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条带吸光度值分别是TGF-β1组的83%和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SDKP对TGF-β1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CFs.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TGF-β刺激组(TGF-β终浓度为5μg/L)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 000 U/L)干预组:1h后加入TGF-β.24 h后计数细胞并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表达,观察细胞转化;羟脯氨酸定量检测细胞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2、MMP-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使细胞明显增殖(P<0.05),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P<0.05)、α-SMA表达(P<0.05)、细胞MMP-2、MMP-9表达增多(P<0.05).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后,CFs增殖、α-SMA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较TGF-β组均显著降低(P<0.05),MMP-2、MMP-9表达进一步增多(P<0.05).结论 生理剂量EPO可抑制TGF-β诱导的大鼠CFs增殖、转化及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降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檞皮素(QUE)促进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用0.01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QUE干预MSCs,MTT法检测各浓度QUE对MS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试剂盒检测各浓度QUE对MSCsALP表达的影响;(2)用ERK1/2抑制剂干预后,加入QUE,用ALP测定试剂盒检测ALP的表达,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BGP)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ERK1/2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骨形成蛋白2(BMP-2)mRNA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结果:(1)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QUE剂量依赖性地促进MSCsALP的表达,同时能促进MSCs的增殖;(2)与空白组相比,QUE组ALP、BGP和ColⅠ表达均增加(P<0.01),加入ERK1/2抑制剂后,磷酸化的ERK1/2表达减少(P<0.05),同时ALP、BGP和ColⅠ表达降低(P<0.01);(3)与空白组比较,QUE组TGF-β1mRNA、BMP-2mRNA和Cbfα1mRNA的表达均增加(P<0.05),加入ERK1/2抑制剂后这3个基因的表达都下降(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QUE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ERK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豆苷元(daidxein, DAI)调节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5.5 mmol/L D-葡萄糖)、HG组(30 mmol/LD-葡萄糖)、DAI-L、DAI-M、DAI-H组(30 mmol/LD-葡萄糖分别和25、50、100μmol/L DAI孵育HK-2细胞)、DAI-H+LPS组(30 mmol/LD-葡萄糖、100μmol/L DAI和1μg/mL LPS共同孵育HK-2细胞)。MTT法检测HK-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K-2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HK-2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水平;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LRP3、cleaved-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结果 NC组细胞呈圆球形,边界比较规则,而HG组细胞肿胀变大,边界不规则;HG组...  相似文献   

15.
观察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IL-18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IL-18在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不同浓度LPS(0.01、0.1、1、5、10μg/ml)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24 h、36 h及48 h,然后应用RT-PCR及ELISA测定IL-18及其受体α链(IL-18Rα)和β链(IL-18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静息培养的HK-2细胞表达IL-18 m RNA和蛋白、IL-18Rα和IL-18Rβm RNA,LPS促进HK-2细胞IL-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IL-18Rα和IL-18Rβ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既是IL-18的产生者,又是IL-18的靶细胞之一,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IL-18自分泌方式参与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黄醇X受体(RXR)激动剂9-顺式视黄酸(9-cis-RA)干预对缺氧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胶原合成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心肌组织块干涸法培养大鼠CFs,持续通氮气法建立细胞缺氧环境,评价9-cis-RA和TGF-β1对CFs胶原合成的影响;ELISA法测CFs上清液Ⅰ、Ⅲ型胶原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胞核和细胞的Smad2及p-Smad2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p-Smad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TGF-β1(0.01~10μg/L)在缺氧条件下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Fs合成Ⅰ型和Ⅲ胶原,当浓度达到5μg/L时,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水平显著增高(P0.01)。9-cis-RA(10-9~10-6mol/L)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胶原合成,当浓度为10-7mol/L时,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水平显著降低(P0.01)。Smad2抑制剂(20 nmol/L)亦可显著抑制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 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免疫杂交和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与TGF-β1干预相比,TGF-β1和9-cis-RA联合干预组的CFs其胞浆内p-Smad2的水平显著增加,但胞核内p-Smad2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RXR激动剂9-cis-RA显著下调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 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其机制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p-Smad2细胞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ra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位分离、培养大鼠HSC,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用1 μg/L、10 μg/L、100 μg/L 3个浓度的IL-1ra分别作用于HSC 48 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Ⅰ、Col-Ⅲ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ol-Ⅰ、Col-Ⅲ和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7±0.29、2.70±0.57、3.83±0.30.加入1 μg/L、10 μg/L、100 μg/L IL-1ra后Col-Ⅰ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1.34±0.35、0.86±0.19、0.35±0.03;Col-Ⅲ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2.02±0.29、1.13±0.09、0.47±0.11;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3.12±0.25、2.53±0.38、1.98±0.18,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处理组Col-Ⅰ、Col-Ⅲ和TIM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r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SC中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的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OH)2D3对甲状旁腺素(PTH)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在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中。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PTH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0-10 mol/L PTH的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PTH+1,25(OH)2D3干预组:加入10-10 mol/L PTH,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10、10-9、10-8、10-7 mol/L)的1,25(OH)2D3。刺激HK-2细胞48 h。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HK-2细胞中几乎无α-SMA的mRNA表达,仅有少量的TGF-β1 mRNA表达;PTH刺激组α-SMA和TGF-β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TH+1,25(OH)2D3干预组表达量比PTH刺激组显著降低,且随着1,25(OH)2D3浓度的升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HK-2细胞中无α-SMA的蛋白表达,仅有少量的TGF-β1蛋白表达;10-10 mol/L的PTH能够明显诱导HK-2细胞中α-SMA的蛋白表达,增加TGF-β1的蛋白表达量;PTH+1,25(OH)2D3干预组,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量比PTH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几乎无α-SMA阳性表达的细胞,PTH刺激组可见大量细胞α-SMA表达阳性;PTH+1,25(OH)2D3干预组α-SMA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低于PTH刺激组(P<0.05)。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可检测到少量的TGF-β1,PTH刺激组含量显著升高,PTH+1,25(OH)2D3干预组与PTH刺激组比较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1,25(OH)2D3能够部分拮抗PTH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和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下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降解平衡的影响.方法 差速贴壁法分离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并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定.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ng II 10-6mol/L组(A组)、HGF 10μg,L+AngⅡ10-6 mol/L组(H1组)、HGF 100μg/L+AngⅡ 10-6 mol/L组(H2组).作用48 h后采用羟脯氨酸法测胶原蛋白含量,RT-PCR法测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ca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 4col Ⅰ蛋白水平的表达.用Ⅰ型胶原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MMP-1的活性.结果 作用48 h后,A组、H1组胶原蛋白含量较C组增加[(39.08±2.71)mg/L比(37.45±4.22)mg/L比(23.73±1.62)ms/L,均P<0.05],H2组胶原蛋白含量(26.03±3.04)mg/L则低于A组、Hl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RNA水平上ColⅠ、col Ⅲ、TIMP-1的表达A组>H1组>H2组>C组(均P<0.05),而MMP-1 mRNA表达A组<H1组<H2组<C组(均P<0.05).Col Ⅰ蛋白水平A组>H1组>H2组>C组(89.90±14.29比68.21±11.43比36.08±8.8比30.14±7.36,均P<0.05).A组、H1组MMP-1 mRNA表达量及活性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均P<0.05),H2组则基本恢复到C组水平.结论 HGF主要通过激活胶原降解途径,重调MMP-1.TIMP-1平衡,逆转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TGF-β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尿酸(UA,240、480、720μmol/L)干预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化学法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抗增殖因子(PHB)蛋白表达进行细胞亚定位及半定量分析。MitoSOX染色检测活细胞线粒体中活性氧(ROS)的产生;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40μmol/L尿酸干预HK-2细胞48 h,TGF-β、PHB蛋白均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480μmol/L尿酸干预HK-2细胞,TGF-β表达升高,而PHB较前降低;尿酸浓度为720μmol/L时,TGF-β上调与PHB下降更加显著。线粒体中ROS的产生量也在480μmol/L尿酸干预48 h时明显升高,且随尿酸刺激浓度升高继续上调;240μmol/L尿酸刺激细胞48 h,细胞上清中MDA含量、T-SOD活性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80μmol/L尿酸干预HK-2细胞48h,MDA含量上升、T-SOD活性降低,尿酸浓度为720μmol/L时,上述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尿酸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使TGF-β蛋白表达上调,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相关蛋白PHB表达,使线粒体ROS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