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健之素喷雾法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不可拆卸部分的消毒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方法通过细菌学的实验检测,在了解其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结构特点,采用500mg/L的健之素进行喷雾消毒,将消毒前、后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消毒后3类普通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达《医院卫生消毒标准》的占100%,(即≤10cfu/cm2),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气管壁出口,流量表入口、出口,湿化瓶盖,通气管内壁等灭菌率达95%的占86.7%。结论壁式氧气管道装置不可拆卸部分的污染率很高,必须高度重视,采用健之素喷雾法对其进行消毒,是一种既快又经济,又方便临床推广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氧气吸入是医院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一根鼻塞型氧气管的长度约为140cm,临床上因科室病人增多,床位增加,使原有的床头中心给氧装置偏离床位,使病人氧气吸人时单根氧气管长度不够,影响了护士操作,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度.起初,我们采用胶布将两根氧气管连接,但使用过程中胶布粘性不够,特别是遇到水的时候,导致连接口松动漏气,影响吸氧效果.后来改用玻璃接头连接氧气管,但玻璃接头易碎,且不易取材,需重复消毒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压氧舱吸排氧装置细菌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预防高压氧治疗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按常规在消毒前后分别对三通管、螺纹软管内壁涂抹采样,细菌培养,进行污染程度和消毒效果观察。结果吸排氧装置中的三通管、螺纹软管污染严重,70%的管壁细菌总数≥100cfi/cm2,消毒后合格率为100%.但难除异味。结论三通管、螺纹软管应专人专用,严格消毒。研制和使用一人多次性吸排氧装置是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壁式供氧装置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壁式供氧装置的消毒效果。方法对与患者供氧相关的供氧装置各部位进行消毒前、后细菌培养对照比较。结果湿化瓶消毒前合格率为17.14%,消毒后合格率为100.00%;供氧装置金属螺口消毒前合格率为34.29%、消毒后合格率为94.29%;湿化瓶内的通气管消毒前合格率为8.57%、消毒后合格率为97.14%,消毒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挂壁式供氧装置从湿化瓶、湿化瓶内的通气管、湿化液、供氧装置金属螺口、供氧金属管道最后到氧气出口,作为一个整体,应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全程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供氧湿化瓶污染及消毒方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为了解医院供氧湿化装置的污染状况和消毒方法。方法:复习1990-1999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了解到医院供氧湿化装置普遍地污染严重,污染菌种大多数为毒力弱或平时无毒力的人体常居菌;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供氧湿化装置的消毒方法包括甲醛熏、消毒液浸泡及气雾消毒3种;“84”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作用快,效果好,价廉,便于随时消毒;而聚维酮碘气雾消毒适用于难以拆卸的管道和接口部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消毒周期进行定期消毒也非常重要。结论:多项研究证实了供氧湿化细菌污染严重,且与用氧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供氧湿化装置进行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医院部分重症监护病房使用中的壁式供氧装置墙壁氧气连接口处的带菌情况进行消毒前后的比较,探讨其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使用0.5%聚维酮碘、500 mg/L爱尔施消毒液消毒,分别为第1组、第2组,于消毒前后采样送检做细菌培养;并取湿化瓶内湿化液送检做细菌培养。结果消毒前后两组连接口处的带菌率分别为0.5%,聚维酮碘组73.33%和16.67%,500 mg/L爱尔施消毒液组76.67%和26.67%。结论消毒前后壁式氧气连接口处的带菌率有明显差异,消毒前湿化液内的细菌分类与壁式墙壁氧气连接口处的细菌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7.
壁式供氧湿化瓶配套装置全程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壁式供氧湿化瓶配套装置各部件的消毒方法。方法采取健之素消毒剂和安多福聚维酮碘(PVP-I)消毒液分别对供氧装置的不同部件进行消毒。结果供氧湿化瓶配套装置各部件消毒前、后的细菌检测对比,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之素含氯消毒剂用于湿化瓶的消毒,安多福PVP-I消毒液用于供氧装置金属管道的消毒,此消毒方法高效安全、操作简单、效果良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满足高海拔潜水实验的要求,对高低压舱进行技术改造。方法:利用气割方法将原氧气管道切断,利用气焊技术.将氦氧管路焊接在原氧气管道上。结果:管道改造完毕后,在实验过程中既可以保证氦氧混合气和氧气的自由转换.又不会影响其他舱群的氧气使用。结论:此改造方法合理有效,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臭氧消毒杀菌机在血库冰箱消毒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箱是血库贮放血液的必备设备之一 ,冰箱被污染与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输血的安全性 ,是输血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的隐患之一 ,而对于血库贮血用的冰箱进行消毒是确保冰箱内存放的血袋不被污染的有效措施。近来我院血库采用臭氧消毒杀菌机 (绿科多功能臭氧发生器 )对血库冰箱进行杀菌消毒 ,每周两次 ,每次 30min ,其方法简便、省时、无需将冰箱内库存血取出即可消毒 ,消毒后 ,各项微生物检测指标 (空气培养、物表培养 )均符合标准。用湿抹布擦净冰箱内壁 ,将臭氧消毒杀菌机的排臭氧气管伸进冰箱内 ,关闭冰箱门 ,启动臭氧消毒杀菌机电源定…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氧气管道系统上,安装了医学工程科自行研制开发的中心供氧的计量计费管理系统。经过数年运行,效果良好,解决了医院临床科室集中供氧的核算管理问题。我们通过该系统,远程监控各个护理单元氧气使用状况。及时掌握氧气管道工作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氧气管路出现泄漏的部位,绝大多数发生在管道终端的接头上。一般的检查方法有:人耳辨别,肥皂水涂抹,小型氧浓度测量仪检查。人耳辨别的方法简单易行,医护人员就可以直接发现报修,但是精度不高。我们通过中心供氧的计量计费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方法,预防由其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方法: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新的消毒方法并对消毒前和消毒后气动物流系统管道、传输瓶、瓶内填充物及管道排出气体等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菌落数差异。结果:控制前未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的传输瓶及瓶内填充物等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采用消毒措施后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消毒方法对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效果良好,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体温表甩降器,实现体温表的自动甩降和消毒。方法:根据水银体温表的临床使用特点,采用离心甩降复位和臭氧消毒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甩降器。结果:该甩降器能够迅速将体温表内的水银柱甩降到最低点,操作简单方便,且自动消毒效果达到了国家标准。结论:该装置能够降低医务人员频繁手工甩降体温表和批量消毒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医院门诊、急诊和各科室病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移动式消毒车,就其在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中对供水管路进行消毒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医护人员使用两种消毒液取用装置外科手消毒的效果,比较两组的无菌率、消毒液的使用量,探讨外科手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按随机分组抽样100名手术医护人员,将感应式消毒液取用装置外科手消毒作为实验组,将按压接触式消毒液取用装置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种消毒液取用装置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但感应式消毒液取用装置用液量少于按压接触式消毒液取用装置。结论:感应式消毒液取用装置使用方便,节省消毒液。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首先阐述了婴儿培养箱消毒的重要性,然后从臭氧的消毒机理展开讨论,根据婴儿培养箱的结构特点和臭氧消毒的优势,结合临床应用得到臭氧消毒的实现原理,提出一种外置注入式婴儿培养箱消毒装置的设计方法。该设计通过在婴儿培养箱箱体外安装一套消毒装置,利用该装置中的电子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取臭氧消毒气体,经输气管将臭氧消毒气体注入婴儿培养箱箱体内,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作用下达到消毒的目的,为婴儿培养箱消毒提供了一套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臭氧消毒方法,且该消毒装置具有设计合理、创意新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消毒无死角、无二次残留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湿化瓶的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院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状况并探讨了消毒方法。消毒前的染菌率为83.4%,消毒后使用第1~3天的染菌率分别16.7%、20%及33.3%。第1天和第2天的菌数无显著差异,第3天的染菌率和菌数均明显增多,与消毒前接近。各菌种比例为绿脓杆菌26.1 %、表皮葡萄球菌17.4%、酵母样真菌17.4%、其它假单胞菌21. 7%。用10%活力碘涂擦湿化瓶内壁3分钟后,细菌数为0。说明此方法效果良好。本文结果提示目前因输氧造成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绿脓杆菌和其它假单胞菌。消毒次数和时间应视细菌污染量而定,但2天消毒一次应为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外科门诊换药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19年5月在职的4名外科门诊换药室人员及79件再生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3个月内外科门诊换药室消毒灭菌质量检测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器械灭菌合格率、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器械保管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满意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门诊换药室采取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研究组随后持续4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其余7、14、21、28 d细菌监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显著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延长无菌保存时间,有助于降低吸氧治疗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