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 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 L和15m 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锁骨骨折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50例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50例选择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的麻醉效果(100.0%)优于Ⅱ组的麻醉效果(72.0%)(P<0.05),2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组病人均未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申黎光  苗颖  郑涛  贺菲 《海南医学》2007,18(6):80-80,4
目的 观察臂丛(肌间沟)与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及1:2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先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作同侧颈浅丛阻滞.结果 44例病人均获得麻醉效果,2例因疼痛剧烈以氯胺酮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6%.结论 锁骨骨折手术所经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局部麻醉很难达到完全的镇痛效果,甚至造成麻醉失效,故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麻醉时,采用臂丛阻滞加同时阻滞同侧的颈浅丛,大大提高了麻醉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神经阻滞的有效方法。方法 锁骨骨折100例分为两组,Ⅰ级50例C4点颈深,颈浅丛阻滞,Ⅱ组50例行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结果 Ⅰ组60%病人麻醉效果满意,Ⅱ组98%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可同时阻滞颈丛和臂丛,范围可达C3-T2,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9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观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1:1共15~18 ml行臂丛神经阻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加注射用水5 ml配麻药共10 ml行颈浅丛阻滞后,观察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阻滞范围理想,麻醉效果均可.结论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静洁  徐艳  刘祯庆 《现代医学》2012,40(2):220-222
目的:比较4种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时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随机将80例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分成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组(C组)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D组)4组,每组20例。观察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其余3组(P<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A、B、D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好,且并发症低于联合使用臂丛和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高华  朱立国 《安徽医学》2013,34(3):311-312
目的观察不同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68例,ASA I~Ⅱ级,肌间沟解剖定位清楚,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颈丛、臂丛两点法联合阻滞,Ⅱ组为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相比较,Ⅱ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样确切,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肌间沟臂丛顶点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与颈丛、臂丛两点法联合阻滞相比较,麻醉效果同样确切,在临床操作上具有更简单易行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朱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3,(4):517+519-517,519
由于神经分布特点,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科于近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种神经阻滞法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3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0%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 B、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而Ⅲ级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1);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丛加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颈丛加臂丛阻滞法.  相似文献   

11.
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1995年对13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进行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与肌间沟臂丛(26例)、颈丛一点法(12例)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女22例,男29例。年龄14~60岁。骨折部位:锁骨远端14例,锁骨中段26例,锁骨近端11例。按麻醉方法分为3组: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13例,臂丛阻滞26例,颈丛阻滞12例。1.2 麻醉前用药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1.3 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臂丛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止病效果。方法:先采用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作颈浅丛阻滞。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讨论:锁骨及肩部神经分布特点是:C3-6。神经根支配,锁骨上神经由C3-4。组成,它的分布呈披肩状,臂丛的上干是由C5-6。组成,支配肩、臂后部皮肤。臂丛和颈浅丛阻滞,能完成锁骨骨折的手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在锁骨开放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均2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果F组中阻滞满意(Ⅰ、Ⅱ级)病人总例数明显多于A、B、C、D、E5组(P<0.01),F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病人,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浅丛,臂丛(winne氏法及低位肌间沟法)及锁骨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同侧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手术16例,结果表明,本法麻醉效果确切,手术范围阻滞完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肩锁部手术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有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峰骨折等,尤以锁骨骨折多见。以往通常采用单一的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相当数量的病例麻醉效果欠佳。我院近年来多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与颈丛阻滞(两浅一深)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镇痛等级、生命体征、并发症.结果:镇痛效果Ⅰ组有效率为60%,Ⅱ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命体征,Ⅰ组患者BP、HR术中较术前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Ⅱ组BP、HR较Ⅰ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脱位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肌沟神经丛伍颈浅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复位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锁骨骨折复位术麻醉往往采用颈丛阻滞或肌沟臂丛神经阻滞,但部分患者出现麻醉阻滞不全,本文观察肌沟臂丛伍颈浅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复位麻醉,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