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28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就诊时初步诊断:18例为发热待查,5例为脊柱关节病,2例为三系减少,2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肺炎.最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诊断为布氏杆菌病.结论 布氏杆菌病多数长期反复发热并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应用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回顾14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9例为发热待查,2例为脊柱关节病,1例为三系减少,1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肺炎。最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多数长期反复发热并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应用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呈现多系统损害,常见表现包括间歇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我国主要见于牧区,但近年来在大城市出现非流行的散发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本文针对北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内经反复血培养阳性最后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帮助急诊临床各级医生提高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施凯舜  潘发愤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37-1438
目的探讨本院以发热待查收住患者的病因,旨在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作出指导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待查住院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者中,感染83例(63.85%),结缔组织疾病15例(11.54%),肿瘤14例(10.77%),其他2例(1.54%),原因仍未明确16例,占12.31%。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温州地区伤寒感染尤为高发,其次为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以利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为长期发热、多汗、畏寒关节疼痛,本组布氏杆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利福平、链霉素等均敏感。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细胞内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结论:农牧过渡区临床及防疫医生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掌握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正确诊断和治疗,加强预防宣传。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卵巢炎为特征。急性期布氏杆菌病其临床表现颇似重感冒,痛剧者似风湿;慢性期其临床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7.
发热待查2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35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35例发热待查病例 ,住院期间确诊 2 0 4例 ,其中感染 14 4例 (6 1.3% ) ,结缔组织疾病 2 9例 (12 .3% ) ,肿瘤 2 1例 (8.9% ) ,其他 10例(4 .3% ) ;原因仍未明确 31例 ,占 13.2 %。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感染均居各年龄组首位 ,<2 0岁及 4 0岁以上年龄段组中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分别居第二、第三位 ,而 2 0~ 39岁组中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原因居第二、第三位 ,肿瘤居末位。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还与性别有关 ,感染、肿瘤病例中男性居前二位 ,但女性前二位为感染与结缔组织疾病 ;感染病例中男性仅以呼吸道疾病为主 ,女性则以呼吸道与泌尿道两个系统疾病为主。结论 :发热原因待查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 ,疾病类型与性别、年龄有关 ,感染所累及的系统与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的原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符合发热原因待查的患者165例,进行跟踪调查并总结分析至明确诊断。结果 165例中明确诊断153例,确诊率为92.7%。未明确诊断12例。其中感染性疾病91例,占55.1%,结缔组织病30例,占18.1%,恶性肿瘤22例,占13.3%,其他疾病10例占6.1%。结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呼吸道感染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原因不明发热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发热的最后确诊病因 ,为临床诊断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5月收住我院呼吸科患者符合原因不明发热且资料较完整的 40例 ,对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确诊 35例 ,确诊率 87.5 %。感染性发热占 40 % ,为原因不明发热患者的首位发热原因。非感染发热占 47.5 % (其中肿瘤性发热 17.5 % ,结缔组织性发热 15 % ,其他 15 % )。未明确诊断者为 12 .5 %。非感染性发热病程较感染性发热长。结论原因不明发热中以感染性发热比例最高 ,其次依次为肿瘤性发热和结缔组织病发热。病程长短对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具有一定价值。延误诊断的原因主要为常见疾病但表现特殊者 ;因少见或罕见疾病而误诊者较少。寻找发热的伴随症状或体征 ,常为最终导致确诊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病人病因分布、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法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病人372例和普通发热待查的病人780例。结果 FUO组372例中确诊率为90.3%,病因构成为感染病226例(60.8%),结核病75例(33.2%),风湿免疫病48例(12.9%),肿瘤31例(8.3%),其它33例(8.9%);出院时仍未确诊的36例(9.7%)。普通发热待查组780例中确诊率为98.8%,病因构成为感染病717例(91.9%),风湿免疫病15例(1.9%),肿瘤9例(1.2%);出院时仍未确诊的9例(1.2%)。两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3,P=0.000)。FUO组住院天数(15±12天)长于普通发热待查组(12±9天)(Z=-5.739,P0.05)。FUO组住院花费(13813.84±14720.62元)显著高于普通发热待查组(7014.20±7517.11元)(Z=-7.971,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普通发热待查组感染性疾病所占比率更高,FUO组中风湿免疫病及肿瘤占有相当大的比率。FUO组的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花费更大。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在地中海国家或中东国家相对集中。它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涉及多个器官组织,其中脊椎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脊柱感染的最佳影像学工具,特别是动态增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脊柱病变的临床确诊率越来越高。本文将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布氏杆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布氏杆菌可侵犯人体各个系统,引起复杂多变、轻重不一的临床症状,若布氏杆菌侵犯神经系统,就会引起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有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急性脑血管病、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为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认识,现将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并简述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长期误诊为Still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有时难以诊断.我科收治1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曾诊断为成人Still病,后明确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发热原因待查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102例发热原因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FUO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FUO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诊断经过、诊断性治疗等情况。结果:102例FUO患者最后确诊92例,确诊率90.2%;92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发热52例(56.5%),其中普通细菌感染22例,占42.3%,结核菌感染16例,占30.8%;非感染性发热40例(43.5%),其中风湿病20例,占50%,恶性肿瘤10例,占25%。结论:感染性发热仍是fj缶床上发热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菌感染)、风湿病、恶性肿瘤(特别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所致发热是FUO常见原因;一些不典型结核病、淋巴瘤发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收治的13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3例均出现腰背部不适,其中间断发热8例。13例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均升高,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血培养阳性2例,磁共振成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结论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对于发热、腰腿痛、肢体麻木患者,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完善血清学相关检查、脊柱磁共振成像,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恙虫病一例纠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突发寒战、高热伴呼吸道症状就诊,入院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呼吸道症状基本缓解,但体温波动较大,考虑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能,查恙虫病抗体阳性,确诊为恙虫病。应用多西环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住院11 d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恙虫病抗体阳性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15例布氏杆菌病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12例,好转2例,治愈好转率达90%。结论 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2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过程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变化多样,不易早期诊断。朱新宇等报道误诊率25.0%,本院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25例,其中22例在院外或本院首诊时误诊,误诊率达85%,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OU)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8例中明确诊断99例(91.7%),未确诊9例(8.3%)。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68例(63.0%)、结缔组织病17例(15.7%)、肿瘤性疾病9例(8.3%)、其他疾病5例(4.6%)。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大部分可以明确FOU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为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等。布鲁氏杆菌病目前的患病率超过10/10万~([1]),临床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低,且儿童布鲁氏菌病报道少,但目前布鲁氏菌病已成为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2])。2016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布鲁氏杆菌病患儿,由于患儿不能提供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无典型波浪热,症状不明显,诊断不明确,家长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