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辨证施护效果。方法:将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晚期癌症合并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给予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3.3%,2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辨证施护可以提高晚期癌症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晚期癌症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癌症并肠梗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住院时间、3个月内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显著,其中治疗组(82.05%)高于对照组(64.10%)(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显著,其中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减退率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中药灌肠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晚期癌症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近期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具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优化护理可以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产生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于委  杜鑫 《陕西中医》2021,(1):29-32
目的:探讨基于月经周期的中药汤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月经周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妊娠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应用中药治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6例作对比研究,以抽签的方式,将10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的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温阳通便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中转手术率(0%)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温阳通便法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吴茱萸敷脐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敷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敷脐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肥皂水灌肠,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先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5%和79.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呕吐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先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效果较好,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肺癌晚期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癌晚期合并冠心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中药注射剂联合组(39例)与常规西医组(38例)。常规西医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西医干预,中药注射剂联合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干预联合生脉、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中药注射剂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给予肺癌晚期合并冠心病患者生脉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中药灌肠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应用半夏泻心汤+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更显著,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平肝活血汤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平肝活血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防止合并症发展到心衰等不利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疗程7天。观察腹痛症状、血淀粉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记录第一次排气排便、开放饮食和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3天腹痛评分和血淀粉酶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9)。治疗组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5、P=0.001)。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及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40-194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内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并随机选取脑梗死患者,无合并糖尿病,给予糖尿病饮食的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n=50)与联合应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安全,可控制病情,临床效果理想,可促使预后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健脾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势明显。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和气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4),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和气机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势明显。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和气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不全性肠梗阻患者80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外科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者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承气汤治疗者40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P0.05)、首次大便时间(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全性肠梗阻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胆红素水平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较治疗前下降,胆囊收缩率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对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临床选取60例慢性盆腔疼痛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n=3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温阳化瘀中药治疗。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主要症状改善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温阳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GRQ),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第1 s用力呼吸肺容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 s用力呼吸肺容量(FEV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吸肺容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均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合剂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通腑合剂鼻饲和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6天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腑合剂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AR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4)接受中药方剂玉屏苍耳散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n=54)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中医主次证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8.1%vs86.8%),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9%vs43.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常规西医治疗能获得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