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34-1635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MP是ARI中较常见的病原,流行期问可高达30%以上。为进一步探讨MP在ARI中的感染率,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995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ARI患儿进行抽样PCR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因而受到重视。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对1999~2002年本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的4591例患儿进行了MP-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宁波市鄞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对46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对不同年度、季节、性别及年龄MP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IgM阳性患儿1826例,阳性率39.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感染率最高,在年龄差异上,4~6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8.0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感染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MP阳性率41.14%,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3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总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010、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因,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鄞州区2009年为流行年份,临床加强MP感染防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 RRI组患儿MP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儿MP感染率为17.1%,RRI组患儿MP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结论 MP感染是儿童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受临床关注和重视,MP感染对肾脏的损害报道却较少。本文将13例MP感染致肾脏损害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MP肺炎在小儿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造成小范围流行,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共收治MP感染患儿8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使肺外脏器受累。现将我院2004年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年住院的血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202例(男92例、女110例),其中婴幼儿  相似文献   

8.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占23.2%,且呈逐年增多趋势。MP除可以引起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引起广泛的肺外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可并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经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现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3月~2008年3月诊断为MP感染38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率及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应用MP培养药敏试剂盒对患者M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MP阳性260例,阳性率为26.6%;从发病季节来看,冬春季节MP阳性率高于夏秋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7,P<0.001);MP对米诺环素及多西环素的敏感率最高,分别达93.8%和93.4%;其次为喹诺酮类,莫西沙星药敏率最高,达到86.9%;大环内酯类最低,其中临床常用的阿奇霉素的药敏率达71.5%。结论成人MP感染在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MP快速培养及药敏分析临床开展可行性高,对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合肥地区儿童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本地区的呼吸道感染疾控防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血清MP-IgM抗体,分析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区域及与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构成比关系。结果:736例MP感染小儿在2010~2012年度检出率占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比率有增加趋势,3年检出率经x~2检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发病人数在男女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年MP肺炎检出率有增加趋势(P0.05),城市发病率远远高于农村。结论:合肥地区小儿MP感染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且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MP肺炎在肺炎中的构成比有增加趋势,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做好本地区MP感染儿童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做好本地区的疾控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是其常见病凶,且与慢性咳嗽、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2004.11--2006.11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00例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患儿血清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技术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表明,MP感染的阳性率为13%;其中男性4名,女性9名;MP抗体阳性率男女比率差异显著,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两年中每年MP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阕此,临床在对于诊断不明或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以明确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大坏内脂类仍是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自1962年Chanock等成功的用人工培养法获得肺炎支原体(Myoplasmas pneumonial,MP)后,国内外学者对MP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由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证实了MP是小儿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尚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并发症多出现于呼吸道症状后3∽30d,随着对病原的不断认识和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肺外感染的表现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患儿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了解MP流行趋势和致病特点,为临床诊断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抗体(MP-Ab),并对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MP-A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的5271份标本中有1603份检出阳性,阳性率为30.41%,其中MP-Ab检测滴度1:80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为27.63%,滴度≥1:1280较少,占6.68%;MP感染的季节性明显,春季和冬季的检出率最高;在不同年龄组中,1~3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4.20%,其次是3~6岁组为31.25%,≥6岁组的阳性率最低为24.13%,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96%、2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感染症状较轻,大多患儿预后良好;全年均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高发;1~6岁儿童为高危人群;男、女患儿感染机会相当.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独立生活的微小病原微生物,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病原体,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除病原体直接侵害外,还与免疫损伤有关。研究还表明MP感染后可在气道存在较长时间,导致类似哮喘的慢性咳嗽。近年来,还有学者发现哮喘患者中MP感染率明显较高,推测MP感染与哮喘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2007年39例下呼吸道MP感染患儿外周嗜酸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并与70例同期年龄相仿的无呼吸道感染儿童对照,以探讨MP感染和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RRTI患儿648例,采用半定量法检测血清MP抗体水平,根据患儿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分为实验组(MP阳性,n=283)和对照组(MP阴性,n=365),收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素缺乏、是否早产、贫血、发病季节、集体生活、有无抗菌药物应用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RTI患儿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48例RRTI患儿中MP感染患儿283例(43.67%),两组患儿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肺炎MP感染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营养素缺乏、发病季节、住院时间、发热天数、集体生活、抗菌药物应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季节、住院时间、集体生活和抗菌药物应用是RRTI患儿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RTI患儿发生MP感染的风险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发病季节、住院时间、集体生活和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人类致病菌,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源之一,并且可导致神经、循环、皮肤、血液、泌尿、消化等多系统的病变并直接影响预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主要有直接损害和免疫反应两种假说,后者在呼吸道感染和肺外损害中尤为突出.支原体感染主要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为主,肺外损害的治疗尚需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MP)脑炎和脑膜炎是MP肺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国外报道约占全部MP感染的0.1%,约占MP感染住院病例的7.0%,国内报道发生率为2.6%~8.3%。MP肺炎每3~5年为一次流行周期。近年来MP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重症病例增多并可累及多个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更明显。表现为脑炎、脑膜炎。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MP感染患儿171例,其中MP脑炎、脑膜炎12例,占MP感染的7.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在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克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25-3726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最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连续三年我院7 569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MP感染的情况.用明胶颗粒法测MP总抗体(IgG+ IgM+IgA).结果 7569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1437例,感染率为18.99%,10岁以下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段增加基本呈升高趋势(x2=816.7,P<0.01),5岁以上儿童MP抗体阳性率高于5岁及以下儿童(35.77%vs15.72%x2=5.57,P<0.05),5 ~10岁儿童MP感染率最高为38.18%.MP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发病年龄最小54 d、最大16岁.6~9月份为感染高峰月份.结论 MP在上海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10岁以下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夏秋季流行.  相似文献   

20.
谢跃琦  焦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82-3883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特点,提高对其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儿科呼吸病房自2006年9月~2008年4月确诊为MP感染97例患儿进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幼儿和学龄儿童.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并发多系统器官疾病和肺外合并症.用药2~7 d咳嗽症状明显缓解,2~4周后呼吸道症状消失. [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婴幼儿发病率有增加趋势.M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需综合考虑MP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