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真菌性鼻窦炎为鼻窦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不断深入,使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可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两类,需经病理检查确诊。本文对1998~2004年我院诊治的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鼻窦炎为鼻腔鼻窦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我科2007-05-2010-10共收治4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25~38  相似文献   

3.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31例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症状体症均消失。结论采用鼻内境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较之传统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IFRS 是鼻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药物及鼻窦穿刺冲洗治疗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手术是彻底治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行上颌窦置管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应用和鼻内镜技术的开展,临床上确诊的鼻窦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临床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为主[1],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的的6%~13%[2].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方法.本院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真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滥用,环境污染及局部诱因(如慢性炎症刺激、病理性分泌物潴留、通气引流受阻)等因素,致使菌群失调,真菌大量繁殖而致病。鼻窦真菌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非侵袭型真菌性鼻一鼻窦炎是否需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现对我院3年来诊治的3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 经病理明确真菌感染, 术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鼻内镜检查随访。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侵犯上颌窦(67.72%)、蝶窦(23.42%), 以头痛(61.39%)、鼻塞(41.77%)为主要临床表现, 鼻窦CT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影内可见钙化点, 病理可见真菌菌丝,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 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治疗, 预后好, 复发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真菌性鼻 鼻窦炎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手段的提高 ,这方面的病例报道不断见诸于国内、外文献。《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和《11例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分析》两文分别刊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 0 0 2年 16卷 4 12~4 13页和 5 4 4~ 5 4 5页 ,作者们作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工作 ,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读后愿在诊断方面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不涉及治疗 ) ,供同仁们参考、讨论和指正。1 真菌性鼻 鼻窦炎的分类真菌性鼻 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1996年Molpeth等〔1〕提出的真菌性鼻 鼻窦炎分…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在临床上日益多见,其病原菌、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均与传统的鼻-鼻窦炎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真菌性鼻-鼻窦炎由于致病的病原菌不同,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如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除手术外,还需在治疗全身原发疾病基础上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本文就各类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两性霉素B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后,应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6例,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术腔黏膜恢复不良,后改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结果随访6个月~2年,14例术腔上皮化,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术腔未上皮化,症状不能缓解,有效率87.5%。结论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恢复不良的患者给与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可作为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Maspin的表达,探讨其对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真菌性鼻-鼻窦炎标本42例为实验组,包括12例侵袭型与30例非侵袭型;慢性鼻-鼻窦炎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Maspin的表达。结果 真菌性鼻-鼻窦炎组Maspin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组Maspin评分最低,与非侵袭型及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Maspin评分5.70为临界值,诊断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8.3%。结论 Maspin在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表达下调。Maspin可能是诊断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耳鼻喉科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筛选58例展开分析,运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均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包括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纳入29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疗效、治疗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对研究结果实施统计后发现,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参照组,鼻腔内镜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且并发症率较低,有利于改善鼻腔内镜评分和疼痛情况,值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中TIgE、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3例,用Unicap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IgE及SIgE的表达水平,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法对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IgE阳性10例(43%),SIgE阳性7例(30%)。14例真菌球型中,血清TIgE阳性2例(14%),SIgE阳性1例(7%);9例变态反应型中,血清TIgE阳性8例(89%),SIgE阳性6例(67%)。血清TIgE和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之间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中血清TIgE和SIgE的表达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其检测指标可以作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鉴别2个亚型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或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真菌性鼻窦炎在鼻窦炎中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其中以非侵袭性鼻窦炎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鼻-鼻窦炎(FRS)于1791年被首次报道,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FRS的术前诊断率几乎为零.CT检查普及使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治疗也趋于早期、微创、综合及具有针对性.但对于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仍存在争议,我院于2006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48例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鼻腔和鼻窦的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对于真菌性鼻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Caldwell-Luc)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窦炎为鼻腔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与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不断被发现并有上升趋势,我科自2005年5月~2006年10月共收治1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