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76例,分别留取生后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颅脑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16例)、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PVH-IVH)组(20例)及无脑损伤组(40例),比较各组间S-100B的变化。结果在生后24、72、120 h各时间点,无脑损伤组、PVL组和PVH-IVH组三组间尿S100B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各时间点,均以无脑损伤组最低,PVL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VL组和PVH-IVH组尿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点推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在72 h达到高峰,120 h时有所下降。结论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47名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根据影像学MRI和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为无脑损伤组(20 例)、非脑白质损伤组(14例)和脑白质损伤组(13例)。留取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100B蛋白水平。结果:脑白质损伤组和非脑白质损伤组出生后24 h、72 h及7 d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且脑白质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各监测时间点明显高于非脑白质损伤组(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生后7 d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增高,提示血清S100B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标志物,对于临床早产儿脑损伤特别是脑白质损伤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S100β蛋白及乳酸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6例SGA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于出生时采集脐带血完善血清S100β蛋白及乳酸检测, 同时于生后6 h、生后72 h、矫正胎龄32周及矫正胎龄37周完善aEEG监测, 根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 将SGA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45例)和非脑损伤组(61例), 比较两组患儿脐血血清S100β蛋白、乳酸及不同时间点aEEG的差异;将脑损伤的SGA早产儿分为匀称型组(28例)和非匀称型组(15例), 比较两类患儿脐血S100β蛋白及乳酸水平差异, 研究两者在不同类型SGA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SGA早产儿脑损伤组脐血S100β蛋白水平[(0.826±0.218)μg/L]和乳酸水平[(8.5±1.3)mmol/L]较非脑损伤组[(0.397±0.19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 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30例,分别留取生后6、72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UCH-L 1及GFAP水平。根据颅脑超声及MRI检查结果,将入选早产儿分为脑白质损伤(WMD)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比较这三组间,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结果生后6 h及72 h,无脑损伤组、PVH-IVH组及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生后6 h还是72 h,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均为最高,无脑损伤组最低。PVH-IVH组和WMD组生后72 h血清UCH-L1水平较生后6 h明显降低,而血清GFAP水平较生后6 h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6 h及72 h,重度PVH-IVH组及重度WMD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估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有助于判断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母亲妊娠高血压病(HDCP)新生儿脐血及脐带组织S100B、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探讨脐血S100B、MIP-1α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7例HDCP母亲所生新生儿纳入实验组,并根据其出生后7 d或纠正胎龄40周后7 d的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分为2组:≤35分为脑损伤组(A组),>35分为非脑损伤组(B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母亲所生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脐带组织S100B、MIP-1α表达;ELISA检测其脐血S100B蛋白、MIP-1α水平。评估脐血S100B、MIP-1α蛋白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1.A、B、C组脐带组织S10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均较C组增高(Pa<0.05)。2.A、B组脐带组织MIP-1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脐带组织MIP-1α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A、B组脐血MIP-1α水平均较C组增高(Pa<0.05)。3.A、B组脐血S100B蛋白水平、MIP-1α蛋白水平均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a<0.05);脐血S100B蛋白水平与MIP-1α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4.脐血S100B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以95.04 mg.L-1作为S100B的最佳截取值,诊断脑损伤的特异度为94.0%、灵敏度为95.7%;脐血MIP-1α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以101.34 pg.L-1作为MIP-1α的最佳截取值时,诊断脑损伤的特异度为82.0%、灵敏度为87.2%。结论脐血S100B蛋白是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且可反映脑损伤程度。MIP-1α对母亲HDCP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早期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1~10月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4周的早产儿病例,患儿均在出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BB,化学发光法检测NSE.根据颅脑彩超检查结果,发生WMD者为观察组,无WMD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18例)生后24、72、120 h CK-BB含量(mg/L)均高于对照组(53例)[24 h:(87.6±14.3)比(68.2±22.0),72 h:(77.4±12.7)比(61.1±17.4),120 h:(65.5±14.0)比(51.2±14.8),P均<0.05];生后24 h NSE含量(mg/L)高于对照组[(81.8±14.3)比(52.6±21.9),P<0.01],72、12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MD早产儿生后24 h内CK-BB、NSE均明显升高,对诊断WMD具有一定指导意义,CK-BB升高持续时间长,生后72、120 h仍有一定诊断意义,而NSE持续时间短,生后72、120 h时对诊断WMD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早期诊断、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46例(轻度31例,中重度15例),健康对照组43例为健康足月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二组脐血和生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对脐血、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健康对照与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32)和(2.53±1.1)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848P<0.05);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06±0.65)和(3.49±1.2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79.691P<0.01);3.健康对照与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7±0.32)与(3.83±2.32)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631P<0.05);4.轻度与中重度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84±1.06)和(6.11±2.8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48.224P<0.01);5.HIE组脐血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7P<0.001)。结论1.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性别对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脐血和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提示HIE的发生,且能反映其严重程度;脐血S-100B对早期预测HIE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GA)新生儿早期血清神经系统相关性蛋白的变化,评价其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不同GA的新生儿,其中无脑损伤者84例,脑损伤者36例.无脑损伤新生儿按GA分为Ⅰ、Ⅱ、Ⅲ、Ⅳ组,其GA分别为~28周,~32周,~35周,37~41+6周.脑损伤者分为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早产儿脑损伤(PBL)组.根据GA分别选取无脑损伤的足月儿28例(健康足月儿组)和早产儿20例(NPBL组)作为脑损伤患儿的对照.所有观察对象于生后2~3 d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其中27例于出生7 d后再次测定.结果 (1)Ⅰ、Ⅱ、Ⅲ、Ⅳ组的血清NSE、MBP、S10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生3d内及7 d后血清MB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NSE、S100不同日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BP、NSE与GA无明显相关性,S100与GA轻度负相关(r=-0.270,P<0.05).(2)HIE组与健康足月儿组的血清NSE水平分别为(97.16±63.00)μg/L、(35.60±25.08)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MBP、S1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BL组与NPBL组比较,血清NSE、MBP、S10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1)S100血清浓度受新生儿GA的影响,而NSE、MBP与GA无关.NSE、S100血清浓度随生后日龄而变化,MBP则相对稳定.(2)NSE是早期反映HIE的指标,而MBP、S100对HIE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血清NSE、MBP、S100的变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血清S100B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S100B蛋白是一种脑特异性蛋白,可反映脑损伤的程度。该研究旨在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窒息诊断和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的脐血及生后1,3,7d血清S100B蛋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脐血S100B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②出生后1~7d内轻度窒息患儿血清S100B蛋白无明显变化,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呈逐渐增高趋势,生后第7天时重度窒息脑损伤患儿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1);③死亡的窒息患儿生后第7天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高于存活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发生颅内出血和/或脑水肿的患儿生后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CMV-DNA定量测定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及可能的炎症机制。方法选择2008—2009年本研究中3家医院产科分娩、确诊脑损伤的早产儿为观察组,1∶1配对选择B超确诊无脑损伤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脐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荧光定量PCR测定脐血CMV-DNA水平,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病影响因素,评价CMV-DNA负载量对早产儿脑损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共493例早产儿生后3~7天完成了头颅B超检查,其中脑损伤120例,脑损伤发生率24.3%,对照组配对入选12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观察组脐血CMV-DNA阳性率、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阳性率:63.3%比17.5%,IL-1β:(11.4±3.2)μg/L比(5.5±2.1)μg/L,IL-6:(7.8±1.4)μg/L比(3.7±0.8)μg/L,TNF-α:(6.9±1.7)μg/L比(3.5±1.1)μg/L,IL-10:(5.8±1.4)μg/L比(12.7±2.9)μg/L,P均<0.05]。观察组患儿脐血CMV-DNA拷贝数(经对数lg转换)水平高于对照组[(6.8±1.1)比(4.9±0.8),P<0.05]。DNA拷贝数(经对数lg转换)为6~7以及>7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2.344(95%CI:1.117~3.579)和2.679(95%CI:2.018~4.417)。结论早产儿早期CMV感染程度与生后脑损伤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CMV导致的早期脑损伤可能与细胞免疫因子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甲状腺素水平测定及脑、神经行为发育测评,分析甲状腺素水平与脑损伤、神经行为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52例,生后6 h内留取血清样本,放射免疫法测定T3、T4、TSH值.所有患儿出生后3 d行头颅B超检查,每周复查1次,出院前行头颅MRI检查.根据头颅MRI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无脑损伤组(33例)、脑室内出血组(10例)、脑白质损伤组(9例).所有患儿于纠正胎龄40±2周时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结果 3组患儿TSH均正常,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共8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正常,占15.4%(8/52);另44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均低下,占84.6%(44/52).无脑损伤组T3、T4水平高于脑室内出血组及脑白质损伤组,并以脑白质损伤组T3、T4水平最为低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及总分4项得分显著高于有脑损伤的两组患儿,且脑室内出血组患儿得分又高于脑白质损伤组患儿,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越严重,甲状腺素水平越低.有脑损伤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无脑损伤的早产儿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浆Tau蛋白及抵抗素对宫内感染致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NICU收治的47例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作为感染组,根据头颅MRI将其分为脑损伤组22例、无脑损伤组25例;另选择12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早产儿生后第1、3、7天血浆Tau蛋白及抵抗素水平。结果脑损伤组Tau蛋白在第1天明显增高,而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均高于无脑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点,无脑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Tau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抵抗素水平在第1天明显增高,第3天持平,第7天明显降低,各时间点均高于无脑损伤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抵抗素在第1天增高,而后逐渐降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生后3天内检测血浆Tau蛋白及抵抗素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早产儿宫内感染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6h内、(72±6)h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7天内最终确诊HIE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40 ±0.24) μg/L、(0.89±0.34) μg/L比(0.28 ±0.14) μg/L],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生后72 h,轻度窒息组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重度窒息组仍高于轻度窒息组[(0.44±0.21) μg/L比(0.26±0.10) μg/L,P<0.01].窒息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生后6h内、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重度窒息组[(2.61±1.08) μg/L比(0.89±0.34) μg/L,(1.64±0.71) μg/L比(0.44±0.21) μg/L,P<0.01].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7.7%,但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生后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但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低.故以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作为HIE初筛指标可以减少漏诊,结合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以提高中重度HIE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动态监测新生儿窒息后72 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为HIE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993±505)g。总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35·2%(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妊高征、宫内窘迫、胎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出生时窒息、出生体重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血浆铁相关抗氧化物(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及铁蛋白)对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0月胎龄≤32周住院早产儿60例,均于出生3~7d行头颅MRI检查,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60例早产儿分为2组:PVH-IVH组(21例)为头颅MRI显示PVH-IVH早产儿,对照组39例为头颅MRI显示无PVH-IVH早产儿.所有早产儿于出生24h内检测血浆铁蛋白、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胎龄≤32周早产儿PVH-IVH发生率为35%(21例),按Papile分级法将PVH-IVH进行分级:Ⅰ度5例,Ⅱ度10例,Ⅲ度4例,Ⅳ度2例.2.PVH-IVH组血浆转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VH-IVH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VH-IVH早期血浆抗氧化物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明显低下,检测血浆抗氧化物转铁蛋白、铜蓝蛋白对预测早产儿PVH-IVH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集PVL早产儿宫内缺氧缺血病史;采用ELISA检测PVL早产儿脐血TORCH-IgM抗体;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脐血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PVL组52例早产儿中39例有宫内缺氧缺血病史且脐血TORCH-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VL组脐血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内缺氧缺血和感染是早产儿PVL的高危因素。过量NO可能在PVL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脐血NO水平检测对早产儿PVL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异常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8例早产儿分别于出生0 h、2 h、4 h、8 h、12 h、24 h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正常者入血糖正常组,血糖异常者分别入高、低血糖组,并于48 h、72 h继续监测血糖变化,血糖正常组若发生血糖波动及时调整组别。观测血糖异常持续时间,依据血糖异常时间分为0~6 h组,>6~<24 h组,≥24 h组。采用足跟血,应用ACCU-CHEK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出生7 d行颅脑CT或MRI检查。比较血糖正常组及高、低血糖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血糖正常组脑损伤发生率为5.66%(3/53例),低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20.29%(14/69例),高血糖组脑损伤发生率为37.50%(6/16例)。血糖异常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而持续高血糖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比率大于低血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血糖异常波动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异常持续时间越长,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404例脑损伤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 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 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 993±505)g.总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35.2%(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妊高征、宫内窘迫、胎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出生时窒息、出生体重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显著提高,而其脑损伤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早产儿脑损伤以脑室内出血及脑白质损伤为主,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早产儿脑损伤病因复杂,难以避免,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干预尤为重要。由于早产儿脑损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目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脑损伤生物学标记物,如:髓鞘碱性蛋白、S100B、激活素 A、脑红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 IL-6、IL-10、IL-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肾上腺髓质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该文对上述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脐血白细胞介素6与早产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与脐血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临床检测脐血IL 6水平的意义 ,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31例早产儿脐血中IL 6水平 ,用头颅超声或CT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对母亲的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1)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频率为75 % ,较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脑损伤发生频率 (32 % )显著增高 ;有脑损伤的早产儿脐血IL 6水平中位数为 1 7μg/L ,范围为 0 1~ 14 3μg/L ,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 (中位数为 0 8μg/L ,范围为 0 3~ 3 7μg/L) ;脑损伤伴母亲感染组脐血IL 6水平中位数为 2 3μg/L ,范围为 1 2~ 14 3μg/L ,较不伴母亲感染组(中位数为 1 2 μg/L ,范围为 0 1~ 2 4μg/L)明显升高。 (2 )以头颅影像学结果为依据 ,脐血中IL 6水平≥ 1 2 μg/L可作为诊断与感染相关的早产儿脑损伤的标准 ,其敏感度为 80 % ,特异度为 75 %。结论 母亲的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