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用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对49只清醒麻痹大白鼠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波组成。P_1波可有双峰——P_(1-1)和P_(1-2)。刺激强度不同,诱发的CDP的组成也不尽相同。N_1和P_(1-1)由A_β纤维引起,而P_(1-2)是由A_δ纤维引起的,N_2波由A_β和A_δ纤维共同引起,P_2波由C类纤维诱发,N_3波主要由C纤维引起,A_δ纤维也参与了它的形成。②刺激的间隔时间不同,CDP的波幅也不相同。随着重复刺激间隔时间的加长,CDP的波幅也加大。这种影响,P_1波甚于N_1波。  相似文献   

2.
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观察了对脖肠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的波形;延髓网状巨细胞核(NGC)对CDP的影响。实验发现,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N_4波组成。在同侧NGC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A_β纤维引起的N_1波无显著性改变,A_β和A_δ纤维引起的P_1波以及A_δ和C纤维引起的N_3波轻微减小,C类纤难引起的P_2和N_4波明显减小。结果提示:NGC对由细纤维诱发的CDP成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听觉刺激诱发的条件相关脑诱发电位测定了47例正常人和20例梗塞性脑血管病病人的N_1、P_2及P300电位,并对P300电位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目前认为P300电位是内源性电位与受试者大脑的识认功能有关。 本组47例正常人均为本院职工,男29人,女18人,年龄20~70岁,平均43.7岁.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不等。取其中28例年龄匹配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9人,女9人,年龄49岁~70岁,平均55.6岁,  相似文献   

4.
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平均技术记录强电流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观察对侧网状三细胞核(NGC)微量注射L一谷氨酸钠,使神经细胞兴奋后对CDP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侧NGC神经细胞兴奋后,Aβ和Aσ纤维引起的P_1波及Aσ和C类纤维引起的N_3波减小,C类纤维引起的P_2波明显减小,N_4 波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对侧NGC对细纤维诱发的CDP成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23-25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中对躯体感觉传导路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鉴别诊断为CAE患者进行SEP测定,采用上海海神医疗仪器公司NDI-092型诱发电位仪,记录P_1、N_1、P_2、N_2、P_3、N_3。结果 94例CAE患者SEP各波潜伏期比较,结果显示P_1波、N_1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0.05),P_2波、N_2波、P_3波、N_3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_0.01);94例CAE患者SEP各波波幅中P_1波、N_1波、P_2波、N_2波、P_3波、N_3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0.05)。结论 CAE患者SEP各波的潜伏时延迟中,尤以N_3波潜伏时延迟明显,本研究认为此病主要是对躯体传导路的大脑皮质损害,且呈现广泛性改变,SEP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尹景芝 《柳州医学》2005,18(1):34-36
1965年,Sutton在神经电生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应用中,发现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 teneal,ERP)P300,从而为观察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事件相关电位是指受试者受到特定刺激后,在头部记录到的一系列脑电位变化,即一组波群。分为早、晚两种成分,早成分N1、P2与刺激的物理性质有关,属外源性电位。晚成分主要与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属内源性电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正常成年人体感、听觉脑干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3项诱发电位均各测定50人,体感诱发电位(SEP)出现P_1、N_1、P_2、N_2、P_3、N_3波,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出现Ⅰ、Ⅱ、Ⅲ、Ⅳ、Ⅴ波,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N_1、P_2、N_2波,各波的形态基本一致,波峰潜伏期均数值呈正态分布。发现男性SEP双侧P_1、N_1波峰潜伏期较女性延长(P<0.01),男女ABR右耳Ⅱ波峰潜伏期均较左耳延长(P<0.001)。  相似文献   

8.
认知控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而ERP的N_2波反映的是大脑的认知控制功能,大脑额颞叶皮质是认知控制功能的主要神经基础,顶枕叶皮质参与认知加工过程,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足大脑多个皮质功能区协同整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不同刺激范式下N_2波特征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方法对22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ERP检测,受试者需对稀有声刺激执行按键反应(代表Go反应),对标准声刺激不执行按键反应(代表Nogo反应),从Nogo反应中可获得Nogo-P_(300)波形,Nogo-N_2、Nogo_P_3即出现于Nogo-ERP波形中,对Nogo-N_2、Nogo-P_3的潜伏期、波幅进行比较。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ogo-N_2、Nogo_P_3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ogo-P_(300)可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执行功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侧网状巨细胞核(NGC)对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调制作用。方法: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平均技术,记录强电流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观察对侧网状巨细胞核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使神经细胞体兴奋后对 CDP 的影响。对照组向对侧 NGC 内注射等量的人工脑脊液。CDP 变化用对照的百分数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 t 检验,以 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对侧 NGC 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后,CDP 中N_1波无显著性改变(P>0.05),P_1波及 N_3波分别减少到对照的70.68%±2.66%(P<0.01)和78.94%±7.91%(P<0.05),P_2波明显减小到对照的4.33%±3.1%(P<0.01),N_4波消失。结论:对侧 NGC 对细纤维诱发的 CDP 成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计算机叠加技术,在Erb点、C处体表及大脑皮层相应体感区头皮(C_3或C_4、记录正中神经刺激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以评价外周及中枢神经传导功能。对30例健康成人观察结果如下: 1.Erb点的体感诱发电位以P_8和N_8为主要成份,其潜伏期分别为7.90±0.64毫秒(M±SD)和9.40±0.85毫秒;在C_7处的电位以P_(10)和N_(13)为主要成份,潜伏期分别为9.60±0.80毫秒和12.55±0.98毫秒;在C_3和C_4处的电位则以P_(15)和N_(18)为主要成份,潜伏期分别为15.30±1.01毫秒和18.45±1.06毫秒。 2.自腕部到Erb点之间正中神经外周段传入纤维传导速度(PCV)为70.80±2.60米/秒。 3.自C_7到大脑皮层相应体感区之间中枢段(N_(18)—N_(13))传导时间(CCT)为5.90±0.65毫秒。 4.N_(13)潜伏期与臂长相关,r=0.62(p<0.01);N_(18)与臂长也相关,r=0.46(P<0.01)。但CCT与臂长无相关,r=-0.076(P>0.05)。 5.左右两侧PCV和CCT通常无显著差异;前者两侧之差的99%正常值上限为4.30米/秒:后者的为1.40毫秒。这两项指标反映着外周和中枢神经传导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图像反转视觉诱发电位(VEP)对视神经病变患者67眼进行检测,并与健康者168眼进行对照,发现N_1、P_2、N_2波潜伏期延迟,P_2、N_2波幅明显降低,说明VEP可作为视神经疾患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 Alzheimer 病(AD 组)与正常老人(NC 组)的认知电位 P_(300)及其亚成分。方法应用美国 Nicolet Spir-it 脑诱发电位仪和听觉 oddball 范式,记录了30例 AD 组和34例 NC 组在 Cz 和 Fz 点上 P_(300),进一步分析 P_3亚成分。结果 P_3是一个复合波,P_(3a)、P_(3b)双峰明显,清晰。在 Cz 点,AD 组 P_3双峰波出现率低于 NC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检测结果,在 Fz 点 P_(3a)潜伏期、P_(3a)及 P_(3b)波幅和 Cz 点 P_(3a)潜伏期、P_(3a)及 P_(3b)波幅上,AD 组表现为同一趋势,即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低于 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结论提示 P_(3a)和 P_(3b)是一个较好的指标,适合老年精神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不同致伤时间和力量对脊髓诱发电位(SCE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致伤力为16g时,挤压3s、30s后N_1和P_2波明显减弱,3和10min时N_1和P_2波立即消失;挤压力为34、68和118g时N_1与P_2波立即消失。16g致伤力挤庄3s、30s伤后4周N_1和P_2波及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可恢复到伤前水平,34g致伤力大部分可恢复;68和118g致伤力恢复较差。16和34g致伤力挤压3min和10min时,伤后4周N_1、P_2波及后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68和118g致伤力则恢复极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0例正常成年人在中央区、颅顶中央区和中颞区的平均视觉诱发电位(AVEP)以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正常人不同脑区AVEP由P_1-N_1-P_2-N_2-P_3五个波组成,最常出现的为N_1-P_2-N_2波群。相隔二个月的AVEP在五个脑区各波的基本图形是稳定的。中央区的N_1-P_2、P_2-N_2、和P_2波的波幅大于中颞区;P_1和P_2波的峰潜伏期均为中央区大于颅顶中央区。正常儿童和正常成年人相比,在中央、颅顶中央及中颞区儿童的P_1、N_1和P_2波的峰潜伏期较长,N_1-P_2波的波幅较大。在分心试验中,AVEP的基本图形和峰潜伏期没有改变,只是N_1-P_2和P_1波的波幅降低。本工作为不同脑区AVEP的正常值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P_(300)识别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听觉诱发的P_(300)识别电位检测135例正常人的结果,对实验方法,正常值及其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P_(300)的起源及临床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大脑对刺激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目前已成为测谎的新兴技术.全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用于测谎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主要包括P300、关联负波、反馈负波、记忆编码相关脑电反应和P900;测谎指标包括波幅、潜伏期、波面积和头皮分布剖面图等.并探讨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均聚和共聚酰亚胺,研究了它们对H_2、O_2和N_2三种气体的透过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和6atm的条件下,SiDA-ODA对H_2和O_2的透过系数分别为11.7和0.764Barrer,比BPDA-ODA高一个数量级;H_2/N_2和O_2/N_2分离系数分别为113和7.4在(BPDA/SiDA)-ODA共聚物中,随着SiDA含量的增加,其透氢系数P_(H_2)和透氧系数P_(O_2)均有较大的增加,而H_2/N_2和O_2/N_2分离系数则降低。当SiDA含量占二酐组分的60%时,P_(H_2)和P_(H_2)/P_(N_2)分离系数分别达8.78Barrer和147。  相似文献   

19.
实验以75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进行。刺激坐骨神经,观察大鼠在吸入不同浓度低氧混合气体时,背侧海马诱发电位(Hippocampal Evoked Potential,HEP)和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OEP)的变化。低氧时,HEP的P_1和N_1波振幅均下降;N_1波振幅下降百分率大于P_1波;氧分压越小,时间越长,HEP的振幅下降就越大。缺氧早期,HEP振幅下降大于后期。恢复正常通气时,HEP的P_1波先于N_1波恢复到对照水平。低氧时,HEP振幅下降率略低于COEP,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HEP和心率变化相比较,P_1波振幅下降百分率明显大于心率下降百分率(P<0.01),表明HEP对缺氧更敏感。提示HEP可作为观察急性缺氧早期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51例健康人进行胫后神经刺激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表明,身高与脊髓电位N_22及皮层电位P_40的峰潜伏期高度相关,说明身高为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非常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