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5种抗HSV的McAb混合制剂对兔单疱角膜炎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McAb有明显治疗作用,不但角膜病变程度轻,发展为角膜实质炎及虹膜炎的眼数也较少。两次实验结果相比说明McAb效价高,同时提高浓度改为眼膏剂型,每日治疗时间延长等均可提高治疗作用,与治疗HSK最有效的ACV无显著差异,是一种治疗HSK很有希望的制剂。  相似文献   

2.
Zhong X  Li Y  Ning B  Yan J  Li Y  Luo G  Lin J  Ying F  Feng G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91-694,I006
目的 研究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制备的抗人R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的抗原特性。方法 利用手术中获得的新鲜Rb组织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并将其注射入3呈BALB-C小鼠腹腔中,免疫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瘤细胞融合,以抗原的性质进行检测,观察McAb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经反复单细胞克隆化操作及抗体特异性筛选,共获得3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人Rb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3C6株杂交瘤细胞在体外经≥2年反复冻存,传代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体,为IgG1亚类。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其他肿瘤及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相分子质量约25000。结论 采用新鲜的实体瘤细胞制备的抗人Rb McAb 3C6在Rb组织中呈高度特异性表达,与其他肿瘤及正常眼组织无交叉反应,其所针对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提示可能有新的基因参与Rb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可特异性识别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筛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克隆。方法以原代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免疫原,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小鼠腹腔接种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亚类为IgM。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此McAb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膜上的抗原反应,与人眼其他组织呈阴性反应。结论所获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进一步制备免疫导向药物,用于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将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BAS)与McAb ELISA 及FA 技术结合,建立ABC-McAb 和BA-FA 技术,并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初步应用于眼科临床检测HSV 抗原。实验表明ABC-McAb ELISA 的灵敏度比McAb ELISA 高2.5~4倍,特异性较好,与其它感染眼部的病毒无交叉反应,与病毒分离符合率达96%,特异性95%;BA-FA 技术可直接进行临床标本检测,与病毒分离阳性一致率达91%,该技术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培养24小时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给眼科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单克隆抗体(McAb)的利用,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等技术已广泛用于眼科。过去已经知道的过敏性疾病,现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张苓芝等对春季卡它性结膜炎患者作了血清IgE测定,结果为1701.~(62)±312.~(77)(SD)ng/ml,而正常对照为305.53±23.86ng/ml,P<0.005,提示该病为I型变态反应。McAb问世以来,目前已制成抗砂眼衣  相似文献   

6.
抗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KOS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O融合。经ELISA和免疫荧光(IF)检测,筛选出四株分泌抗HSV型共同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C_5、B_3,B_8、F_1,其腹水McAbELISA效价分别是10~(-8)、10~(-5)、10~(-5)、10~(-5),而IF则分别为10~(-5)、10~(-4)、10~(-3)、10~(-3)。关键词:McAb,HSV—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诊断迄今多为臆断。因病毒培养费时且分  相似文献   

7.
Purpose: To study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 in vivo and identify their effects on experimental herpetic keratitis.Methods: Topical use of anti-HSV monoclonal glycoprotein antibodies was carried out on acute herpetic keratitis of rabbits infected by HSV-1 SM4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ye drops in each group was five times per day for 14 days by double-blind method. In vivo observa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 The anti-HSV McAb's solution was mixed up of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high neutrilization titers and/or high ADCC activ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placebo-treated eyes, anti-HSV McAb treatment mad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herpetic corneal epithelial lesion on rabbits from day 3 to day 14 postinnoculation (P<0. 01). Punctate and short dendritic lesion were the main patterns. The area of involvement was also limited.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showe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herpetic corneal infection. Th  相似文献   

8.
目前环境中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有了显著增加;免疫损伤宿主中的进行性感染也变得愈来愈重要;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这些都迫切需要人们能对疾病做出特异、快速的诊断和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一、单克隆抗体技术晚近,单克隆抗体(McAb)使人对免疫学方法在诊断传染病上的作用有了新的估价。在Kohler和Milstein所做的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顾珏  邓宏魁等 《眼科研究》1991,9(4):193-195
应用抗鸡蛋溶菌酶(HEL)单克隆抗体(McAb)混合组分双位点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泪液溶菌酶38眼份,并作了方法学探讨,38眼份正常人泪液溶菌酶OD值分布在0.8-1.6者占65.8%。HEL标准曲线在此范围内与其重合。组内、组间重复试验CV值均<10%,提示本方法为泪液溶菌酶检测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Wu系列McAb以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测定70例受检者78份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活动期HSK基质型及上皮型患者均表现为OKT_4~+细胞百分值及OKT_4/T_8比值降低,基质型HSK患者OKT_8~+细胞百分值增高。非活动期患者OKT_4~+、OKT_8~+及OKT_4/T_8比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析了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改变在HSK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提出观察T细胞亚群改变有助于监测HSK复发及指导HSK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anti—dendritic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DC—McAb)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其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植片内IFN-γ mRNA的表达、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分A:对照组:A0:阳性对照组;B:腹腔给药组;C:结膜下给药组;D:保留受体上皮瓣组。A、A0、B、C组予常规穿透角膜移植术.D组保留受体上皮瓣。每组术前3d及术日,术后第1、第2、第3、第5、第7、第9、第11天给药,A组: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0.5ml,A0组:腹腔注射小鼠抗大鼠IgG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1.B、D组:DC—McAb 0.1ml+灭菌注射用水0.4ml,C组:结膜下注射DC—McAb 0.05ml。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排斥反应情况,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A、B、C、D组分别于术后第3、第7、第14和第21天采血清.ELISA法测IL-2水平。A、B组术后第7天取角膜植片,RT—PCR法检测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术后(7.63±0.74)d出现排斥反应,A0组(7.50±0.54)d,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17.11±1.17)d、C组(13.86±0.69)d、D组(17.88±0.84)d,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角膜植片IFN-γmRNA可检测到有较高表达,B组的表达量很少或检测不到,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正常SD大鼠血清IL-2浓度为(35.18±2.59)pg/ml,移植术后3d略有升高,7d时明显升高,14d时IL-2的水平达高峰,21d时下降,B、C、D组升高幅度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C组与B、D组相比升高幅度较大(P〈0.05),B、D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延?  相似文献   

13.
在神精细胞的轴突里,发生细胞内的粒子及分子经常的流动。此流动被称为“轴突原浆的运输”,对于它的调查研究,视路提供给生理学家一个方便的实验的系统。用酶记分器及自动放射线照相术,证实在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内有直行的轴突原浆的流动的快相及慢相,用同样的技术表明,在外膝状体内的突触的末梢及位于视网膜内层的核周围部之间,也发生逆行的轴突原浆的流动。虽然它依赖氧化的代谢,在轴突与核周围部之间,轴突原浆的流动不需要物理的连续性;轴突的运输局部地控制在轴突之内,并由于压碎或缺血而神经纤维局部的中断引起断端双侧的小器  相似文献   

14.
眼科试题     
《眼科》2002,11(1)
1 正常老年人的晶状体A 晶状体的曲率增大 ,导致屈光力增强B 晶状体的曲率减小 ,导致屈光力降低C 非可溶性的蛋白质颗粒的减少导致屈光指数的增高D 非可溶性的蛋白质颗粒的减少导致屈光指数的下降E A和C是正确的F A和D是正确的2 下面有关晶状体上皮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 它是单层细胞B 新形成的上皮细胞向前囊迁移 ,并在此处分化成晶状体纤维C 当细胞变长 ,形状和质量增加的时候 ,就会丢失部分细胞器 ,从而减少了对糖酵解的依赖D A和B是正确的E A、B、C都是正确的3 当发生调节时A 晶状体形状的改变绝大部分发生在前…  相似文献   

15.
近半个世纪是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是与移植免疫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发现;HLA新的基因位点不断的发现,抗移植免疫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使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眼科人才。方法(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应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敢于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手-脑配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4)提高眼科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结果通过多种措施的临床教学改进,有助于学生掌握眼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结论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技能,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梁娟  刘伟  季健 《眼科研究》2009,27(10):931-934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不可逆盲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光眼的症状、视功能的损害以及各种对症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影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就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QOL)测评的意义及工具、影响青光眼患者QOL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QOL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青光眼首选治疗的策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1)青光眼定义的进展。(2)靶眼压的确定:①正常眼压;②靶眼压的概念;③影响靶眼压的因素;④靶眼压的确定。(3)治疗前的思考:①青光眼的类型;②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③患者的依从性;④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4)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证据。(5)药物与手术治疗的选择:①青光眼药物最新进展;②药物治疗的利弊;③手术治疗的利弊。  相似文献   

19.
陈邦 《眼科》2005,14(Z1):15-17
凡是优秀的企业,必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比如诺基亚的"人本文化"、杜邦的"安全文化"、华为的"土狼文化"等等.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的团队有共同的、科学的价值观,让企业的员工有着统一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酸对视网膜缺血的损害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永强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1006-1009
视网膜缺血损害的机制复杂,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视网膜在缺血及再灌注时谷氨酸的释放量增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在缺血视网膜的病理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引起缺血视网膜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限制谷氨酸的生物活性等,可以阻止或减轻缺血视网膜的损害.虽然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未出现治疗视网膜缺血的有效药物,但对谷氨酸的损害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的实验性研究,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