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和人群志愿者肠道正常菌群以及实验性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齐齐哈尔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另选择志愿者20名,男女各半,均自愿参加观察。①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样品组各10只。采用自身对照,样品组小鼠采用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25mL/kg连续灌胃21d,正常对照组用等量市售酸奶灌胃连续21d。在给受试物之前及最后1次给受试物后24h,无菌采取粪便,培养后以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鉴定计数每克湿便菌落数,以检查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②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和样品组各10名。标准数据对照,样品组服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300mL/d,正常对照组服市售酸奶300mL/d,均连续饮用15d。最后给受试物之后24h无菌采取粪便,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鉴定计数每克湿便菌落数。③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取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样品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0只。样品组灌胃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25mL/kg/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市售酸奶,连续15d。第15天禁食12h,样品组、模型组灌胃地芬诺酯50mg/kg,正常组除外。10min后各组用墨汁溶液灌胃,麻醉脱颈致死后取小肠,测量墨汁推进长度及小肠全长,计算墨汁推进移动率(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④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抗药物性便秘实验:取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样品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0只。样品组按25mL/kg/d灌胃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连续15d;模型组、正常组灌等容量市售酸奶15d,实验前模型组和样品组分别灌胃地芬诺酯50mg/kg,正常组除外,30min后各组灌胃含受试物的墨汁,各小鼠均放入单笼,记录各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和8h内排便总量。 结果:参与者及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数据。①小鼠和受试人群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导致小鼠及受试人群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742~32.570,P<0.01)。②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后首次排黑便时间、排便总量和墨汁推进移动率:实验性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量增加,墨汁推进率加快(F=7.196~111.642,P<0.01)。 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可以通过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降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而提高肠道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具有明显改善肠道功能和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敷脐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灌胃和敷脐两种给药途径,探索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取健康清洁剂ICR 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灌胃组、大黄敷脐组、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30min 后观察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h排便总颗粒数、大便含水率及大便性状.[结果]大黄敷脐组小鼠缩短了首次排黑便时间,增加了6h排便粒数及大便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黄敷脐组与大黄灌胃组小鼠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敷脐能促进肠道传输和肠液分泌,改善慢传输型便秘.且敷脐效果优于灌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进食含复方地芬诺酯的饲料和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复制大鼠慢传输便秘(STC)模型的差异。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灌胃对照(A)组、灌胃(B)组、饲喂对照(C)组、饲喂(D)组。B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4 d,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D组进食含有复方地芬诺酯的饲料120 d,C组进食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后炭墨灌胃,观察各组肠道炭墨推进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AQP)3、AQP4蛋白含量。结果 A、B组各有2只大鼠死亡。肠道炭墨推进率D组低于B组(P0.05);AQP3、AQP4蛋白水平D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进食复方地芬诺酯饲料120 d较复方地芬诺酯灌胃14 d能够更安全、稳定地复制STC模型。AQP可能参与ST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便胶囊对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小鼠,诱发便秘的实验模型,通便胶囊处理后,采用墨汁实验观察通便胶囊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记录排便时间、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的变化。结果:墨汁实验表明,与便秘模型组小鼠比较,通便胶囊中、高剂量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通过记录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5h排黑便总量和排黑便粒数发现,与便秘模型组小鼠比较,通便胶囊中、高剂量组能明显缩短模型组小鼠首次黑便时间、明显增加5h黑便粒数、明显增加5h黑便总量(P0.05)。结论:通便胶囊能促进小鼠小肠运动,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敷脐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灌胃和敷脐两种给药途径,探索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取健康清洁剂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灌胃组、大黄敷脐组、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30min后观察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h排便总颗粒数、大便含水率及大便性状。[结果]大黄敷脐组小鼠缩短了首次排黑便时间,增加了6h排便粒数及大便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黄敷脐组与大黄灌胃组小鼠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敷脐能促进肠道传输和肠液分泌,改善慢传输型便秘。且敷脐效果优于灌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诱导UC缓解的作用。方法 6~8周龄雌性BABL/c小鼠50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7组)、嗜酸乳杆菌(L-7组)、青春双歧杆菌组(B-7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S-7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7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自由饮用2.5%DSS(分子量3.6万~5万)7天建立小鼠UC模型,且从实验第1天开始,给予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2×10^8 CFU/10 g)和SASP(15 mg/10 g)灌肠治疗7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粪便隐血,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量全段结肠长度,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均能诱导实验性结肠炎的缓解,其DAI积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嗜酸乳酸杆的保护作用强于青春双歧杆菌和SASP。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地减轻急性期UC炎症,且嗜酸乳酸杆菌更有利于诱导急性期UC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芍药苷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模型,同时以受试药物灌胃干预.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芍药苷组、二甲双胍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0 ul/20 g体重;芍药苷组灌胃给药芍药苷溶液(100 mg/kg/d);二甲双胍组灌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并探讨双歧杆菌对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Balb/c小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免疫低下组(B组)、双歧杆菌治疗组(C组)。B组及C组以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免疫低下模型,造模完成后C组应用双歧杆菌进行灌胃治疗。A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及灌胃。对各组小鼠进行粪便菌群分析、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测定、小肠黏液分泌性IgA(secretoryimmunoglobulin A,sIgA)测定及肠系膜淋巴结、腹腔灌洗液、肝、肺、肾细菌培养以测定细菌易位率。结果与A组、C组相比,B组小鼠粪便中益生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下降、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与类杆菌含量增加,血清DAO升高,小肠sIgA含量下降,细菌易位率升高(P<0.05);A组与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均受损,而双歧杆菌可从上述各方面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对于难治性菌群失调及细菌易位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青年和老年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青年小鼠(6周龄)与老年小鼠(60周龄)各40只,均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小鼠,未进行用药)、模型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立便秘模型)、KGM对照组(给予KGM 0. 90 g/kg)、低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18 g/kg进行灌胃)、高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90 g/kg进行灌胃),每组均为6只,比较各组青、老年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排便量及病理染色结果的差异。结果在青年小鼠中,模型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01),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 0. 01),KGM对照组、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 01)。在老年小鼠中,KGM对照组和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多(P 0. 01),KGM对照组与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 0. 01)。经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可见,高剂量干预组的老年小鼠容易出现结肠炎性细胞集聚和小肠结构完整性受损。结论应用大剂量的KGM可能是老年小鼠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而导致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便秘尤其是脾虚运化无力所致的便秘运用一般的通便药常常难以奏效,健脾理气助运导滞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东医学院中医系及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完成.选用普通级NIH小鼠328只.方法:以饥饱失常、过度疲劳配合禁水不禁食的方法进行脾虚便秘模型的复制,观察大、中、小3个剂量的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和正常小鼠的排便作用及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以中药便秘通为阳性对照药.对正常小鼠排便及肠推进实验分为大、中、小枳术汤、便秘通及正常对照共5组;对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作用上述分组加上模型自然恢复组共6组,负荷肠推进实验加上阿托品组共6组.给药后观察小鼠第1次排出黑便的时间,排便的粒数、排出粪便的重量,计算小肠的推进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1]枳术汤对正常小鼠及脾虚模型小鼠排便作用的观察.[2]枳术汤对正常小鼠及阿托品负荷小鼠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小鼠328只,有9只因灌胃不慎致死亡,进入结果分析319只.枳术汤对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1]对正常小鼠,枳术汤各剂量组与蒸馏水组比较,第1次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黑便粒数及粪便重量均有明显增加,但以大、中剂量枳术汤效果为优.[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1次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增加,排便粒数、排便重量明显减少.大、中剂量的枳术汤可使模型小鼠第1次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增加,作用优于对照药便秘通.枳术汤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1]枳术汤各给药组对正常小鼠小肠的推进率较蒸馏水组有明显升高.[2]增加阿托品负荷后,可使小肠推进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给药各组小肠推进百分率则较阿托品组明显加快.结论:枳术汤能可使正常及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第1次排黑便的时间缩短、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增加;使正常小鼠小肠肠推进率升高,并对阿托品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各实验均以大、中剂量组效果明显,呈现了一定的量效关系,作用优于对照药便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