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头汗管瘤样腺瘤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肿瘤组织呈不规则的小管状及条索状,在乳头表皮下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小管呈“逗点样”或“蝌蚪样”结构,类似皮肤汗管瘤样图像;小管由两层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好,间质可见平滑肌组织增生。乳头汗管瘤样腺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治疗上需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2.
Danielle  Gordon  李井泉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39-2139
.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因眼睑部位多发光滑、坚硬的皮肤颜色的结节就诊。.可能的诊断:汗管瘤;黄斑瘤;毛发上皮瘤;类肉状瘤病;皮脂腺增生。.诊断:汗管瘤.讨论:眼睑部位出现黄斑瘤提示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在这一部位沉积。半数病例黄斑瘤合并有高脂血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
<正>粟丘疹样汗管瘤是汗管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结合了粟丘疹和汗管瘤的特征[1]。外阴粟丘疹样汗管瘤临床少见,且发病部位较特殊,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目前,笔者还未发现有对外阴部位粟丘疹样汗管瘤的皮肤镜特征报道的文献,本文展示了1例外阴粟丘疹样汗管瘤患者的一些皮肤镜特征,这可能为外阴粟丘疹样汗管瘤的诊断提供线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汗管瘤为良性痣样瘤 ,无妨健康 ,但影响美观。我院应用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 35例 ,治愈率为91 4%。该机易控制治疗深度及范围 ,副作用小 ,优于CO2 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痣样肿瘤,多发于女性,与内分泌有关。呈肤色或浅黄色、淡褐色扁平丘疹,好发于眼周,尤其下睑,常无自觉症状,很少自行消退。属于良性病变,多因影响美容而求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2例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病程5~20年,病变部位均为双下睑,散在分布。1.2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一般不需麻醉或根据个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及病变的面积较大的,可适当应用1%利多卡因液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电压为5~10V,用针状治疗头轻触病变表面,使组织凝固、碳化,直至皮损去净,术后无需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5-7 d可脱痂。2结果112例患者中,89例术后5~7 d后结痂脱落,  相似文献   

6.
汗管瘤是一种向小汗腺未端汗管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多数对称发生于下眼睑或眼眶周围,其他部位偶见如手背、手指、会阴部或胸腹部.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山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1052-1052
汗管瘤为良性痣样瘤,无妨健康,但影响美观,我院应用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35例,治愈率为91.4%。该机易控制治疗深度及范围,副作用小,优于CO2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8.
汗管瘤为皮肤的一种良性肿瘤 ,因其皮疹形态及病变部位与扁平疣的临床改变相似 ,故易误诊为扁平疣。仅自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本院皮肤科就收治了 11例曾误诊为扁平疣的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全部为女性 ,年龄 2 5~ 4 5岁 ,平均 36岁。皮疹形态以粟粒至芝麻大小 ,肤色、淡褐色的圆锥形或半球形丘疹为主。发病部位 :发生于双侧下眼睑者 2例 ,同时累积额部者 1例 ,双侧上下眼睑均受累者 2例 ,发生于额部、颈部及胸部者 3例。病程 3~ 7年 ,平均 5年。长期口服和外搽抗病毒药物无效。病理改变 :均表现为真皮…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98年至99年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38例面部汗管瘤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5岁,已婚30例,未婚8例,皮损部位均在眼周围及上颊部,皮疹数目约5—30个不等,皮损颜色多为皮色、浅褐色,32例无自觉症状,6例于夏季出汗多时有轻微瘙痒。 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用2%利多卡因局  相似文献   

10.
刘卫 《嘉兴医学》2001,17(1):21-22
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的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采用CO2治疗汗管瘤58例,并介绍手术方法。结果:治愈53例(91.38%),好转5例(8.62%),总有效率100%。经3月-2年随访,治疗后的局部皮肤平坦光滑,色泽正常,无瘢痕,无昨发。结论: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肯定,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汗管瘤10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 8例均为皮肤科门诊美容中心就诊病人。其中女 10 7例 ,男 1例。年龄 19~ 4 0岁 ,平均 2 8.5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平均 3.5年。发病部位除 1例波及胸腹部外 ,其余均为双侧上下眼睑及周围、额部 ,主要为下眼睑。1.2 治疗方法皮损处用 0 .1%新洁尔灭消毒、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采用广西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生产的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 ,打开电源开关、将输出电压调至 5~ 7V ,选短火挡 ,用治疗触针近乎与皮疹平行的方向对皮疹逐个进行烧灼治疗使之与正常皮肤相平或略低 ,治疗边界尽量与皮疹…  相似文献   

12.
秦琴 《铁道医学》2010,(1):23-24
目的:寻找治疗汗管瘤时减少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的方法。方法:采用YwY-2A型医用微波仪单级探头,输出频率2450MHz,功率30~50w,垂直接触皮损处,开关启动1~3s。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治疗汗管瘤78例,所有病例皮损均有明显好转。6例出现色素沉着,3~6个月后消失,1例出现轻微浅表性瘢痕。结论:微波治疗汗管瘤安全可靠,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秦琴 《现代医学》2010,38(1):23-24
目的:寻找治疗汗管瘤时减少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的方法。方法:采用YwY-2A型医用微波仪单级探头,输出频率2450MHz,功率30~50w,垂直接触皮损处,开关启动1~3s。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治疗汗管瘤78例,所有病例皮损均有明显好转。6例出现色素沉着,3~6个月后消失,1例出现轻微浅表性瘢痕。结论:微波治疗汗管瘤安全可靠,色素沉着及瘢痕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电针点刺治疗汗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功有皮肤治疗仪,装置26号华伦牌针灸针在局麻下向皮损部顶端快速点刺,深度1mm~2mm,输出电流置于第一档。结果:治疗后皮损消失,未留疤痕,结论:高频电针点治疗汗管瘤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无禁忌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观察运动热敷疗法对汗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1例发疹型汗管瘤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与水袋热敷结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汗管瘤丘疹的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患者痊愈,扁平丘疹消失,无疤痕,无色素沉积,6个月内无复发.结论 运动热敷疗法治疗发疹型汗管瘤疗效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可以进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多年来对汗管瘤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方法:以123例女性颜面部汗管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31%,结论:用治疗机治疗女性颜面部汗管瘤,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和评价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对汗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对79例汗管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回顾性地选取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凝治疗的68例汗管瘤随访患者(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显效以上率97.47%,对照组的显效以上率92.6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后色素沉着和萎缩性瘢痕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电凝治疗相比,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汗管瘤更安全有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是治疗汗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汗管瘤的有效护理.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186例面部汗管瘤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指导患者密切配合,术后创面护理以及饮食、防晒等护理措施.结果 186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无瘢痕;治愈率71.50%,总有效率96.77%.结论 体会到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皮损的恢复,是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汗管瘤多发生于女性,好发于颜面眼周及颊上部皮肤。皮损为直径2-3mm大小之肤色或淡黄色扁平丘疹。本例为男性患者,皮损较大,直径约5-8mm,且泛发于颈部、胸部、腹及臀部,临床上较为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男性,35岁,干部。因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