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2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 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作者测量了44例3至9月份佳木斯地区胎儿的股骨最大长、中部最大径、中部最小径、骨化段长和重量。结果表明:五项测量指标侧别和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各项指标的增长与坐高的增长呈平行趋势,增长幅度有差异。最大长、骨化段长和重量增长幅度大,而中部最大径和最小径增长幅度则较小。建立了推算坐高的逐步回归方程。本文结果对于研究胎儿股骨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髓内钉组(n=30)和钢板组(n=30)。髓内钉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钢板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钢板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但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相似,宜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强  袁杰  杨永华  严朝华  傅江明 《江西医药》2005,40(11):692-694
目的 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1月因外伤致小粗隆平面的粗隆下骨折20例用国产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骨折类型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1例,ⅡC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6~26个月),患肢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经该方法治疗后可早期活动关节及功能锻炼,固定可靠,除2例延期愈合外其它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周(12~15周),无感染、髋内翻畸形及断针发生。结论 股骨重建髓内针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股骨锁定钢板(PFL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和PFLP组各3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一期愈合,Ⅰ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手术时间少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手术时间少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与PFLP具有相同临床疗效,而Ⅲ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与PFLP具有相同临床疗效,而Ⅲ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洪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48-149
目的研究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恢复良好。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前及手术后的Harris评分对比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等时机情况来选择固定方法 ,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在I~Ⅲ型之间疗效相当,而对于IV型骨折患者来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则更具有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髁钢板在治疗股骨髁部复杂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就诊的32名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患者(按AO分型,C1型6例、C2型18例、C3型8例),实施股骨远端髁钢板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26个月,平均12个月,32例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20周,术后行膝正位片进行测量,股骨角均在75°~90°,未出现膝内外翻及感染。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达84.37%。结论股骨远端髁钢板应用于治疗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1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66例,动力髋螺钉(DHS)组60例以及保守治疗50例,观察治疗后三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2.04%,DHS组优良率为80.00%,保守组优良率为8.00%.三组之间临床效果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明显的优势,稳定性高,组织破坏小,对骨折区域血运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众多优点.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髋关节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经手术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3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5.7%。无切口感染、关节僵直、髋内翻、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髋负重生物力学要求,固定强度增加,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髓内针凹凸面在股骨骨折与延长中髓腔安置方向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祥  曾昭荣 《贵州医药》1990,14(1):13-14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愈合后没有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钢板松动等并发症.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有29例为优,8例为良,2例为可,总优良率为92.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滕南医院采用微创技术、闭合复位应用滕南医院外二科自行设计获国家专利产品股骨自锁髓内钉(专利号ZL00256272.3)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10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股骨自锁钉设计及特点该新型自锁钉包括主钉与分钉。主钉为医用不锈钢棒、近端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髓内固定的PFN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本组病例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52~89岁)。骨折分型按Tronzo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10例,Ⅴ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个月~26个月),骨折愈合率100%。患肢短缩、髋内翻各2例(13.3%),无术后感染和术后近期死亡,功能优良率为86.7%。30例中仅3例输血200~400ml。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损伤小、出血少、不输血等优点,对TronzoⅡ、Ⅲ、Ⅳ型骨折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574-57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DHS和近端解剖钢板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3例,按其手术方式分为DHS手术组44例,近端解剖钢板组39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总体疗效及手术指征变化情况。结果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69.2%(27/39),DHS组优良率为79.5%(35/44)(χ2=1.16,P>0.05)。锁定钢板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与DHS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总体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手术指征方面比较,锁定钢板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适合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患者,腰麻下采用牵引复位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平均出血量150ml。术后随访:正常:无疼痛,完全恢复生活自理28例(70%);良好:髋关节活动度达正常80%以上10例(25%);差:髋关节活动受限,中度疼痛1例(5%)。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骨折固定可靠,愈合佳,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微创骨科收治的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40例和PFLCP组39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明显升高,且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与PFLC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损伤更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更好,并且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骨伤科的4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比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受创伤暴力及骨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的好坏及内固定的选择对骨折愈合、术后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月切开复位股骨内侧结构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转子周围骨折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