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颈性眩晕为颈部疾患而引起的眩晕症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我院医治 80例 ,均以手法为主 ,佐以理疗为辅 ,均收到较为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为 8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49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72岁 ;伴有枕颈部痛 6 5例 ,颈部僵硬者35例 ,视物模糊者 2 0例 ,耳鸣、听力障碍者 9例 ,伴有恶心、呕吐者 5 1例 ,伴有行走不稳及有摔倒史者 1例。1 2 临床诊断 颈性眩晕其表现为一过性、发作性眩晕 ,常与变换颈部体位 ,后仰旋转时诱发 ,可伴有颈枕部痛 ,颈部僵硬 ,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摔倒 ,…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管腔变窄而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为主的症候群。笔者于2008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100例,采用整体复位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平均43岁;病程21d~6年,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67例,颈部外伤史13例,无明显原因者20例;全部病例均有颈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综合症候群 ,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骨质增生 ,上关节的移位刺激椎动脉及血管的退化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症状 ,如眩晕 ,恶心 ,耳鸣耳聋 ,视物不清 ,头痛甚至猝倒 ,在自转颈部与后伸时症状加重。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解痉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 5 6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小 4 5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8岁 ;病程最短 3d,最长 2 a。全部病例均经脑血流图检查 ,提示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充盈度偏低 ,椎 …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部疾病 ,如颈椎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环枢关节半脱位等引起的眩晕。笔者采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 5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均为本院推拿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2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3年。有颈椎外伤史 2例 ,有长期伏案工作史32例 ,有颈椎病史 2 6例 (其中包括 10例伏案工作者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颈椎摄片见颈椎骨质增生 2 4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 1…  相似文献   

5.
磁圆针与针刺配合治疗颈性眩晕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眩晕 ,常伴随颈部拘紧疼痛 ,头痛 ,恶心等症。笔者近年来运用磁圆针与针刺配合治疗颈性眩晕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 2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3 3~68岁 ;病程 6个月至 12年。2 .诊断标准以临床表现结合 X线颈椎正侧位片确诊。排除耳源性眩晕、高血压、贫血等疾病。治疗方法1.磁圆针取颈夹脊、风池、百会、四神聪及督脉、足少阳经、足太阳经在头部的循行。以右手紧握针柄 ,右肘屈曲 90°,以右腕的活动叩击以上穴位及部位 ,每穴叩击约 10次 ,交替进行 ,颈夹脊、…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为颈部疾患而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笔者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颈性眩晕66例,均施以针灸为主,佐以拔罐、场效应治疗为辅的综合外治疗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为66例,其中男29例,女37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3d,最长12α。  相似文献   

7.
眩晕症为老年人常见病 ,近 2年来我科用沙塞普肽(胎脑 )注射液治疗 2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神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动脉硬化诊标准和桂林颈椎病专题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病例选择按就诊先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60~ 70岁 ,平均年龄 68岁 ,其中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9例 ,颈椎病颈性眩晕 7例 ,两者均存在 5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60~ 70岁 ,平均年龄 67岁 ,其中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8例 ,颈椎病颈性眩晕 6例 ,两者均存在6例。两组进行头…  相似文献   

8.
常虹  汤霞 《河南中医》2006,26(6):52-53
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笔者采用后仰定位扳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3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 a。临床症状:以眩晕、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舒、颈扭转或后伸时眩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采用正骨推拿手法联合抗阻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4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治疗的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8±9.1岁;病程1~27周,平均10.4±7.4周。治疗组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21~64岁,平均37.5±10.7岁;病程  相似文献   

10.
<正>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等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伴有视力模糊、头痛耳鸣、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对颈部治疗处理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并熨烫治疗颈性眩晕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25岁~66岁,平均46.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 a。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推拿学》有关内容,拟定如下:①颈部疼痛、酸楚不适;②眩晕症状出  相似文献   

11.
1颈性眩晕概论 颈性眩晕,通常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其特点是眩晕发生在头颈部活动时。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由颈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质病变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作者自 1998~ 2 0 0 1年运用自制定眩丹治疗颈性眩晕 110例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0例中 ,男 5 3例 ,女 5 7例。年龄 2 0~4 0岁 2 4例 ,4 1~ 6 0岁 6 8例 ,6 0岁以上者 18例。病程 1年以内 4 8例 ,1~ 5年 5 2例 ,5年以上 10例。全部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颈椎X线片和TCD检查 ,均符合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1〕。1.2 症状体征 所有病例均有眩晕症状 ,2 8例伴有恶心或呕吐 ,31例伴有耳…  相似文献   

13.
耳尖放血并耳穴贴压治颈性眩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瑛 《江西中医药》2001,32(4):43-43
颈性眩晕症是中医门诊常见病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耳穴治疗 ,效果颇为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60例 ,男 70例 ,女 90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4岁 ;病程最短 1 d,最长 1 2年 ,其中发病半年以内有 1 0 6例 ,半年以上者 5 4例。以眩晕为主诉 ,轻则昏昏沉沉 ,精神不振 ,重则昏倒跌地或卧床不起 ,眩晕可呈旋转性、浮动性或向一侧倾斜 ,伴头痛、颈部酸胀、手指发麻、胸闷恶心、失眠、耳鸣、耳聋等 ,颈部一侧或两侧至大椎处有压痛 ,颈椎 X线摄片或 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 ,生理曲度变直 ,项韧带钙化 ,椎间孔变小 ,椎间隙变狭。2…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俊雪 《天津中医药》2006,23(4):293-293
笔者在近年的临床治疗中,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筛选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本科就诊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0余年,平均12a。眩晕,伴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正>颈性眩晕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我们观察2016年9月门诊治疗气虚湿阻型颈性眩晕患者36例,用参芪柴芩泽泻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3],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颈扭转试验阳性;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弓,椎体不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05年~2010年对收治的126例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86例;年龄22岁~82岁;病程3 d~5 a;大多数患者有低头劳累史。1.2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病或持续性眩晕,多有落枕史成长期伏案学习工作史。②颈部胀痛不适、眩晕头痛,头颈转动及体位改变时症状  相似文献   

17.
内耳眩晕中医又称“眩晕”、“耳眩晕”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笔者于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 ,应用民间草药“回阳草”为主治疗此病 4 6例 ,获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年龄与性别分布本组病例中男性患者 18例 ,女性患者 2 8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68岁 ,平均年龄 4 6岁。1 2 病程情况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6个月。1 3 病例来源及选择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门诊或急诊留观病人。凡诊断为内耳眩晕 (耳眩晕 ) ,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 ,排除高血压、脑血管病变、颈性眩晕者 ,均列入观察治疗。2 中西医诊断标准2 …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1998年1月~2000年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6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6岁;病程半年以上。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表现为眩晕,头痛,颈痛,恶心,甚者呕吐。视物模糊,心悸,上肢麻木为主。颈僵硬或有硬结点,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后眩晕加重等,颈椎或椎旁压痛、放射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少数患者有臂丛牵拉试验性。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问,椎间孔狭窄,椎体或小关节有骨质增生现象。……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人体空间定向障碍产生的错觉,颈性眩晕指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近年来笔者运用正骨推拿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较典型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年龄40~50岁30例,>50~60岁35例,>60岁29例。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等症候群,排除伴有其他疾病者。X线显示:张口位见齿状突偏歪,两侧块间隙不等;正位见颈椎棘突排列不整,有棘突偏歪,钩椎关节增生;侧位见生理弧度变小,椎体后缘增生;双斜位见椎间孔变小。1·2治疗1·2·1推拿理筋手法以一指禅、滚法给患者颈…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6例,并施行综合护理措施,其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6.13±5.14)岁;病程2周~12年,平均病程(10.52±2.35)个月。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颈椎X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