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冰 《中国药业》2013,(21):72-7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患者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川芎嗪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9±0.3)mmol/L和(7.8±0.2)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PN患者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朱凌  成景山  何丹 《医药世界》2010,(8):833-833,836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与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42例用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比较2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42例用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1次,共14d.比较2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26例),在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治疗组用丹参川芎嗪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治疗,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及血流变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腺素E1注射液(凯时)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前列腺E1注射液与甲钴胺、丹参与甲钴胺治疗,共2周,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E1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DPN。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DPN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佳,而且也较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连淑 《中国药业》2008,17(7):51-5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予血塞通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联合口服甲钴胺(0.5mg,3次/d)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疗程15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68、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甲钴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降血糖等治疗,治疗组予以甲钴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铵辅治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付晶晶  赵娟 《中国药房》2011,(16):1468-147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2组除了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外,均给予甲钴胺0.5mg,tid,口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qd,静脉滴注;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1%和22.0%;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NCV和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MNCV、S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40 mg/d,21 d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 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 DPN 患者随机分成 2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 DPN 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每日静滴 150m g,用药 4周。结果 治疗 4周后,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对改善 DPN 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 79.2%,较对照组 53.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率 65.0%,较对照组 4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改善 DPN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是有效的 DPN 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控制饮食、运动及降糖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肢体麻木、膝反射减弱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31日),收集有关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对DPN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研究观察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结果 共纳入13篇符合标准的RCT,共1274例DPN患者,其中观察组643例,对照组6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是对照组的1.35倍[RR=1.35,95%CI(1.26~1.43),P<0.00001];观察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优于对照组[352例 vs 343例,MD=4.33,95%CI(1.64~7.02),P=0.002];观察组腓总神经MNCV优于对照组[375例 vs 363例,MD=3.60,95%CI(3.11~4.09),P<0.00001];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优于对照组[382例 vs 373例,MD=3.54,95% CI (2.54~4.54),P<0.00001];观察组腓总神经SNCV优于对照组[299例 vs 288例,MD=3.78,95% CI(2.64~4.93),P<0.00001],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但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燕  王昕儒  刘淑芳  侯雨彤 《河北医药》2005,27(10):733-734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血塞通(冻干)0.4 g经专用溶剂溶解后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0 d;对照组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0 d;观察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A组为70.00%,对照B组为70%,观察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 0.05),观察组治疗后MCV和SCV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A、B组(均P 〈 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不但能提高DPN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可靠,有效缓解其他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70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用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纳洛酮联合川芎嗪治疗,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