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成 《新中医》2018,50(3):78-8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观察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胰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周先炎 《河南中医》2016,(10):1807-180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阳性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08%,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早期保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7.36%,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对照组分别为50.98%、50.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胰承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合格且自愿参加实验的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胰承气汤治疗的60例患者被设为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肛门排气或通便时间。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结果:经清胰承气汤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水平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不大,两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差异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地改变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灌肠的首次排便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治疗。结论:清胰承气汤能有效地刺激患者排便,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血清学指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与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CP术后患者行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C反应蛋白与血清淀粉酶水平,还能够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柯蒙霞 《新中医》2019,51(9):102-106
目的:观察通腑消涤饮协定方保留灌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消涤饮协定方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水平,测量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监测血清人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MFG-E8)、D-乳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小肠黏膜绒高度、陷窝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小肠黏膜绒高度、陷窝深度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MFGE8、D-乳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MFG-E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D-乳酸、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MFG-E8水平高于对照组,D-乳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腑消涤饮协定方保留灌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而调控MFG-E8、D-乳酸、Hcy三者水平是其起效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和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出院前1d)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5%、对照组76.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西医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用餐后2h的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41/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得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提高血糖控制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临床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7 %高于对照组的84.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患者的血糖、血脂均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与DB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与2h P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毛建生  刘华  陈永明 《新中医》2017,49(5):54-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内镜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柴胡汤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P、ALT、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2020,(11)
目的:观察生大黄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日期单日、双日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护理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腹内压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淀粉酶及各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持续时间、出现排便时间、腹部压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生大黄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腹内压、血清淀粉酶、炎症因子,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衰竭(ARF)、腹腔感染或脓肿、胰腺炎性脑病及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时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期间均无病例死亡,ARDS、MODS、ARF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10 d时血清、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APACHEⅡ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糖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91.67%、93.75%,对照组分别为81.25%、79.1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压和血糖水平下降明显,观察组两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柴芩承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清中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83-185
目的:研究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清胰汤加减诊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淀粉酶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腹胀消退时间、平均禁食时间、胰脏周围感染比例以及住院天数,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诊治,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患者高(67.5%),具有显著提高;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尿液淀粉酶、白介素8、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白介素10显著增高,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值实验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腹胀消退时间、平均禁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患者短,胰脏周围感染比例较对照组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淀粉酶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淀粉酶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清胰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显著降低平均腹胀消退时间、平均禁食时间、住院天数,降低胰脏周围感染比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灌肠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内科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柴芍承气汤灌肠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客观指标血清淀粉酶、P-淀粉同工酶、血清CRP、腹内压(IAP)的变化,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淀粉酶、P-淀粉同工酶、CRP及I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淀粉酶、P-淀粉同工酶、CRP及I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灌肠护理重症胰腺炎患者,可降低血清淀粉酶、P-淀粉同工酶、血清CRP及腹内压,保护肠道黏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