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阴道菌群变化的特点以及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和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并做了HPV检测的583例女性,高危型HPV阳性者332例为观察组,HPV检测阴性251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别女性进行阴道菌群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和宫颈病理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HPV感染者阴道菌群变化的特点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炎(BV)、乳酸杆菌异常以及混合感染的检出率13.86%、21.39%、38.25%及11.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117例HPV感染者病理结果分析发现,浸润性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以及CINⅡ共占14.46%,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HPV阴性者。结论:HPV感染与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HPV阳性者防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千里光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红仙 《新中医》2015,47(5):276-277
目的:评价千里光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效果。方法:对从本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小鼠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实验组小鼠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口服千里光浓缩液,观察并比较从2组小鼠大肠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与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率。结果:实验组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的药物平板上的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菌落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千里光在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含有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抗生素药物平板上仍可有效清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细胞因子、人杆菌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6~2018.06期间本院收治42例HPV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4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将两组阴道乳酸杆菌异常情况、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正常率分别为71.43%、28.57%,对照组分别为4.44%、9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PH值小于等于4.5几率分别为35.71%、35.71%、28.57%;与对照组的91.11%、82.22%、80.00%相比明显更低;研究组微生态失调率为7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降低,HPV感染导致阴道病原体繁殖,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D12492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LPS)及相关生化指标,取肝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内容物中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PS,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BG,FINS,HOMA-IR,TC,TG显著降低(P0.01),非诺贝特组血清ALT,AST无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内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P0.01);正常组与正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正消组,消脂汤高、中剂量组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消脂汤低剂量组、非诺贝特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消脂汤能显著改善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调整肠道菌群,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菌群数量的增长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PH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肝复方治疗PHC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92只ICR小鼠中取32只,随机分为正常1组与模型1组,每组16只,观察PHC小鼠造模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另60只随机分为正常2组、模型2组、益生菌组、肝复方组,每组15只。肝复方组给予肝复方灌胃,剂量为15.6mg/(kg·d),模型2组、正常2组分别给予等量无菌水灌胃,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VSL#3灌胃,剂量为6mg/(kg·d)。每天灌胃1次,灌胃剂量均为临床等效剂量,连续用药14d。观察肝复方对PH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PHC小鼠造模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多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2组比较,肝复方组、益生菌组所研究肠道菌群数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复方组的肠道细菌及益生菌组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复方组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益生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模型小鼠存在肠道菌群失衡情况,肝复方能有效调节紊乱的PHC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检测治疗后3组肠道菌株的变化,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SAP发病后7~10d时,肠外营养组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肠内营养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的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其原因是在阴道菌群中,由于加特纳菌、厌氧菌、人型支原体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所致,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鱼腥味,阴道分泌物PH值增高,分泌物涂片检测可见线索细胞。以前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命名不一,如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阴道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1983年在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上正式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我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1月,运用阴道分泌物PH/胺联合检测法检测3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女性阴道防御机能减弱,产生阴道内乳酸杆菌大大减少,非乳酸杆菌类厌氧菌数量增加,pH>4.5,而出现线索细胞。对阴道炎感染患者治疗进行分析,认为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在阴道炎灌洗过程中,注意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莞市厚街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4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rhIFN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菌群检出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 %高于对照组的8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霉菌、滴虫、革兰阳性需氧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IL–4)、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 %与对照组的1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阴道菌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分类。结果: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33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7%。结论:为了有效防控感染发生,应根据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细胞清除率及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原菌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病感染控制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82.9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17.10%(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清除细菌、控制感染,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芩等8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酶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以临床收集的ESBL(+)大肠埃希菌为实验组,同时以ESBL(-)大肠埃希菌为对照组进行体外敏感性研究,观察各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结果:黄芩对产酶大肠的抗菌作用最好,黄连、大青叶次之。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药可以成为治疗的较好选择,并且无需实验室对其确认是否产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中药组40例予透脓散治疗,联合组40例予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14 d后创面大肠埃希菌清除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评分及肉芽形态评分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天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情况,比较3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14 d后愈显率87.50%(35/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82.50%(33/40),中药组愈显率67.50%(27/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62.50%(25/40),西药组愈显率60.00%(24/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50.00%(20/40),联合组愈显率及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中山地区HPV基因分型感染情况及与阴道微生态功能学和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机会性宫颈筛查的女性110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山地区高危型HPV基因分型分别特点及与阴道微生态功能学、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对HPV检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功能性检查并中医体质辨识的女性,随机选出HR-HPV阳性312例,以HR-HPV阴性31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阴道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测定分析两组阴道微生态功能学的特点,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了解两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高危型HPV总阳性率12.04%(1327/11018);30~39岁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感染率为11.23%,其次是40~49岁组,感染阳性率为11.0%;感染亚型统计分析发现单一分型中的其他12种分型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9.08%,其次是16型,阳性率为1.35%。HR-HPV感染组BV、乳酸杆菌、过氧化氢阳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HR-HPV感染组葡萄糖苷酶阳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优势菌为乳酸...  相似文献   

16.
郑诗凯  黄笑芝 《新中医》2017,49(11):53-55
目的:观察芩翘四妙汤联合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服用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芩翘四妙汤联合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尿急、尿频、尿痛等主要症状治疗见效时间(包括3天见效、5天见效以及7天见效),依据尿培养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天见效和5天见效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芩翘四妙汤联合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不影响临床有效率,但症状消失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分离自尿标本的749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环丙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4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环丙沙星耐药菌474株,检出率为63.3%,所有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组除对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对其他检测药物耐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环丙沙星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环丙沙星耐药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周华锋  沈才宏 《新中医》2015,47(3):154-155
目的:观察苦参凝胶联合阿娜尔妇洁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每晚对外阴进行清洗,并给予苦参凝胶置于阴道深处,连续使用7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阿娜尔妇洁液置于阴道中,每天2次,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乳酸杆菌的半定量检测。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6.36%,对照组为6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7天,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54.55%(24/44),观察组97.73%(4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结束后1月,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75.00%(33/44),观察组为97.73%(4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苦参凝胶联合阿娜尔妇洁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分类。结果: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33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7%。结论:为了有效防控感染发生,应根据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阴道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7 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 CIN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 60 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统计两组研 究对象的病原体、阴道微环境指标检测情况,以及 HR–HPV 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需氧型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 (BV)、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阴道清洁度 Ⅲ ~ Ⅳ 级、菌群多样性 Ⅰ 和 Ⅳ 级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HR–HPV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阴 道内病原体感染、阴道微环境改变、HR–HPV 感染是 CIN 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阴道微生物环境、加强 HR–HPV 筛查,对预防宫颈病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