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 熟地12g,山药15g,丹皮、山萸肉、泽泻、茯苓各10g。流血加仙鹤草15g,阿胶10g(烊化),焦艾30g;腰酸痛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0g,川断15g。1d1剂,水煎服,7d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足月顺利分娩;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分娩前偶有腰酸,少腹不适,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法:太子参20g,黄芪15g,麦冬、五味子各10g,丹参、银花、连翘、生地各12g日1剂,水煎分4次服。10d为1疗程。心悸加酸枣仁,胸痛加川芎,胸闷加薤白,频发性早博加玄胡,发烧加青蒿。 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痊愈17例(症状及体征消失、X光及实验室、心电图检查正常);有效21例(症状、体征、X光、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均有好转);无效4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药:淡竹叶、白芍各15g,生石膏、芦根各30g,党参、麦冬、薄荷各12g,半夏9g,生姜3片,粳米1小撮,炙甘草6g。少气加五味子12g,心悸明显加生龙、牡各30g;血压偏低者加黄芪30g;血压偏高者加泽泻12g,薏仁30g。治疗结果:痊愈: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烦热少气、自汗身疲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者17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稍事活动偶有头晕恶心感者2例;有效:恶心呕吐消失,有饥饿感,眩晕程度减轻者2例;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者2例。服药最多者18剂,最少者2剂。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 柴胡12~30g,黄芩10g,半夏、鸡内金各10~30g,金钱草30~60g,海金砂、郁金各10~20g,陈皮10~15g,生甘草6g,生姜3~8片。辨证加减;发热重者加金银花30~50g;胁肋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各10g;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g;纳呆者加三仙各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或潘泻叶等;黄染者加茵陈30~60g,栀子15g。水煎服。1dl~2剂。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服药3~15剂诸症消失、胆囊B超正常者)23例;好转(服药5~15剂、症状好转者)7例。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法:郁金、白芍、厚朴、枳壳、党参、茯苓各12g,苍术、陈皮、甘草各10g,柴胡、木香各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痛甚加延胡、川楝;呕吐加半夏,伴胆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黄疸加茵陈,便秘加大黄。其中6例住院病人急性期给予输液及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控制后,单用上方加减治疗。 治疗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胆囊恢复正常,2年内未急性发作者)30例;好转(症状体征好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法 清胆汤由柴胡、炒黄芩、郁金15g,木香10g,法夏、香附、枳壳各12g,大黄9g(后下)组成,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气郁型加元胡10g,炒川楝子、杭白药各12g,湿热型加栀子、车前子各9g,茵陈30g,木通12g,脓毒型去枳壳、香附加芒硝9g,龙胆草10g,紫花地丁、败酱草各30g,栀子12g。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经B超复查证实。显效:20d左右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好转:诸症减轻,但未恢复到常人。无效:症状无减轻。  相似文献   

7.
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药 生大黄、附子、黄芩、半夏、木通、干姜、川芎、白芷各10g,黄连6g,茵陈15g,滑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若伴风寒头痛加细辛3g,羌活15g,防风15g;风热头痛者加菊花、连翘各10g;风湿头痛者加苍术10g,藁苯15g;瘀血头痛者加桃仁12g,红花、当归各10g;肝阳上亢头痛者加牛膝15g,石决明20g;阴虚头痛者加熟地20g,天冬10g;阳虚头痛者加黄芪、党参各15g。 治疗结果 40例中,治愈:头痛症状消失,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28例;好转:头痛症状减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党参、白术、百部根各7.5~10g,茯苓、地骨皮各7.5g,紫菀、桔梗各5.0~7.5g,半夏、甘草3.0~5.0g。水煎服,1d1剂,每剂50~80ml,分3~6次分服。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砂仁;阴虚加百合,沙参;肺部罗音不消失者加丹参、红花。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在10d内消失,保持2周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在15d内,保持2周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在20d内。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炙甘草、人参、阿胶各15g,桂枝、麦冬、麻仁、生姜各12g,生地、黄芪各30g,当归、瓜蒌、薤白各20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7~10d为1疗程。临症加减,气滞血瘀加元胡、红花、没药;心阳不足加附子、桂枝、琥珀粉;胸闷加郁金、降香;多汗加五味子;阴虚加少参,玉竹等。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消失,EKG正常),15例,好转(早搏次数减少,症状改善)7例,无效(症状无改善)3例。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药:党参、白术各15g,黄芪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苍术、青皮、陈皮、当归、黄柏、泽泻、神曲各10g,升麻8g,炙甘草5g。兼元气不足者党参易人参5g;阴亏者去苍术、泽泻,加白芍、沙参、石斛;暑湿盛者去麦冬、五味子、当归,加藿香、白蔻、苡米、滑石等。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临床治愈(血压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复发)128例,好转(血压恢复后1个月内又下降者,症状消失)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5%。病案举例:杨某,女,35岁,农民。1990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法 自拟地玄汤:生地、玄参各30g,麦冬15g,知母、丹皮、浙贝、僵蚕、淡大芸各12g,黄连10g,吴茱萸3g,生草3g。加减:咽喉肿痛加牛蒡子12g,桔梗10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食欲不振加内金10g,山植10g;伴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30g。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d为1疗程,共服用l~3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治疗结果 痊愈(22例):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互年内未复发者。显效(10例);溃疡面基本愈合、症状缓解或复发但病程明显缩短,发作频率减少者为有效。无效(例):症状,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94.1%。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二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5人,女5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20天。其中20~30天15人,1个月~3个月13人,3个月以上2人。全部病例均符合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大黄10~30g,黑附片10~30g(先煎),细辛10~20g,白芍15~60g,甘草15~45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在治疗中,除部分病人初期间断应用镇静止痛剂外,停用其它中西药。10天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与结果①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者20人;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尚感轻微不适者5人;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劳累后仍感患肢胀痛者3人;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者12人,总有效率93.3%。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癫狂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1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患病时间3年.2 方药组成龙胆草、生山栀、黄芩各12g,未茯苓、柴胡、车前子各10g,泽泻11g,生甘草6g.躁狂甚者,加磁石30g,菖蒲12g;沉默寡言者,加浮小麦45g,远志10g,合欢花12g:便秘者加生大黄10g,柏子仁15g;盗汗者,加酸枣仁15g,生龙牡各30g.3 治疗效果本组病例眼药2个月后观察疗效.痊愈2例(症状体征消失,停服西药镇静剂,随访3年未复发),显效9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服少量镇静西药),有效1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需服较多镇静西药),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 清热退黄汤:茵陈50g,蒲公英、板蓝根各30g,郁金、五味子、茯苓、焦三仙各20g,大黄、藿香各15g,栀子、白术各12g,陈皮、猪苓、滑石、泽泻各10g。小儿酌减,水煎服,日1剂。 西药:10%葡萄糖500ml加强力宁80~100ml,静脉滴注,日1次,肝泰乐100mg,联苯双酯30mg,维生素C0.2g,日3次,10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时,查1次肝功。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总胆红素恢复正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法:藁本、白芷、徐长卿各12g,羌活、川芎、生地各10g,细辛3g。加减:风热牙痛或牙龈肿痛加双花20g,连翘15g;胃火牙痛加石膏20g,知母10g;胃热腑实、口臭便秘加大黄、芒硝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d2次。 治疗结果:痊愈:服药3剂后牙痛停止,随访半年未复发者25例;显效:服药3剂以上牙痛消失,半年后偶有复发者10例;无效服药3剂以上症状无减轻3例。  相似文献   

16.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海藻30g,昆布、泽泻各20g,川贝母、山甲珠、三棱、莪术、桂枝、茯苓各15g,醋小麦10g,炒大黄8g。白带多者加蒲公英、淮山药各30g,月经淋漓不断加糖炒益母草炭20g,肝郁气滞郁痛者加香附、玄胡各15g,气虚者加黄芪30g,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结果:B超复查双侧卵巢正常,少腹痛、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消失为痊愈,共14例。B超复查囊肿消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92年7月用中药血府逐淤汤加味治疗脑震荡7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9岁,疗程最长74天,最短3天。 2 治疗方法基本方用柴胡10g,当归20g,川芎10g,红花10g,细辛8g,白芷12g,赤芍10g,桃仁10g,牛膝15g,枳壳10g,桔梗6g,甘草5g。昏迷加菖蒲10g、麝香(冲)1g;呕吐甚加藿香10g、姜竹茹9g、代赭石12g、姜半夏10g;头痛剧烈加蔓荆子10g、藁本10g;头晕甚加天麻10g、钩藤12g、白蒺藜10g、牡蛎20g;失眠加炙远志12g、五味子10g;纳呆加焦三仙各10g;气虚加生黄芪30g;日1剂,水煎服。 3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工作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5年以来,临床采用自拟三黄桂龙汤治疗前列腺肥大患者58例,结果36例显效(尿流畅通,射程较远,临床症状消失,残余尿量<60ml),18例有效(排尿较通畅,临床症状减轻,残余尿量>60ml),4例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三黄桂龙汤组成:生黄芪30~50g,生大黄9~12g,生地12~20g,肉桂3~6g,地龙10~15g.加减:肾气亏虚,加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各10g;脾虚气陷,加党参20g,白术15g,升麻、柴胡各6g;湿热下注,加黄柏10g,滑石15g,车前子30g;气滞血瘀加王不留行、赤芍各10g,琥珀末(冲服)5g.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服4~8周.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法 柴胡、郁金、茯苓各12g,青蒿15g,枳实,半夏各10g,威灵仙15~20g,生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日服2~3次。加减:发热甚者重用青蒿30g;呕吐者加竹茹10g;上腹胀满加炒菜菔子15g;大便干结加大黄15g(后下);有结石加芒硝(冲服),鸡内金各10g,海金砂15g,金钱草30g;寒化明显加制附片6g,苏粳10g。连服30d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西药,基本方的剂量视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可作相应的调整,在治疗1个疗程后,所有病例作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判定疗效。 治疗结果 26例治疗后均收到近期疗效;其中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为显效者17例;症状和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党参、珍珠母各15g,黄芪、朱茯苓、远志、菖蒲、炒郁金、炒枣仁、炮附片、五味子、当归各10g,山萸肉、木香各5g。心烦不眠,口苦易怒者加朱麦冬、川黄连;耳鸣腰酸者加菟丝子、杜仲;虚汗多者加麻黄根、煅牡蛎;头痛眩晕者加钩藤、天麻。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治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无任何遗留症)34例,其中服药2~5剂者16例,6~8剂者12例,9~12剂者3例,15剂者3例。病案举例:张某,女17岁。1979年11月4日初诊。患者因神志恍惚,呼之不应1d而护送入院。其母代诉:前一日遇车祸坠入河中,惊恐成疾,昏睡终日,时伴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