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性的基本认识缺乏透明、正确的理解,同时对性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家庭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性盲目、性缺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3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问卷、性认识、性价值观和性适应分问卷平均得分分别为(3.48±0.40)、(3.38±0.49)、(3.63±0.65)、(3.55±0.48)分。大学生性认识低于性价值观(t=-8.065,P0.001),性认识也低于性适应(t=-10.6,P0.001)。2、女生的性态度、性价值观、性控制力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3、大一学生的性知识和性认识比其它年级低(P0.01),而大一学生的性态度和性控制力较其它年级高(P0.05)。4、文科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工科学生(P0.05),理工科学生高于艺体生(P0.05),文科生高于艺体生(P0.001)。5、性别、专业和年级对性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中等偏上,专业、年级和性别等是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和性别加以宣传和组织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的性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少年在性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展前倾,性观念开放和性行为公开化、低龄化。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体像意识(如青少年男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第二性征)的困扰,性意识如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的困扰,性行为如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等的困扰。青少年性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与青春期提前、性知识的匮乏、性诱惑与性观念的混乱、性知识的渴求与教育的滞后等有关。解决青少年的性心理困扰,应该注意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打破性神秘感,男女生共同活动,满足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培养选择信息的能力,抵御不良性刺激,充实精神生活,转移兴奋点,增强自制力,用意志调节情感并应控制性冲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8):104-107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愿意接受青春期性健康调查的学生536名,随机分成实验组256人和对照组280人。实验组进行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课程的学习,对照组仅进行性健康教育学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分组前和分组后所有学生青春期性健康进行调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分组前仅41.1%的青少年对性知识有所了解;对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为阅读书籍和看电视;约70%学生在青春期产生恐惧、羞涩等心理。(2)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性知识完全了解的学生约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性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组78.0%的学生产生高兴心理,与分组前相比,惊奇、恐惧、紧张等心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羞涩、紧张和高兴所占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健康指导不仅让青少年学到了性健康知识,还减少了青春期存在的恐惧、羞涩等心理,促进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性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青少年400例为观察组,另选400例青少年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情况、紧急避孕知识进行观察。结果:教育前,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青少年经教育后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教育前的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教育后的知晓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也能提高青少年对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对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洪响  刘升灿  刘刚 《中国性科学》2011,20(8):25-27,43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性生理知识和性心理现状,为农村中学青春健康教育探索寻找最佳切入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结果:调查发现学生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知识存在诸多问题、盲点和误区。结论:需积极寻找教育对策,动员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加强对青少年青春期问题的疏导和教育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市高职护生性态度、性心理及性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态度量表(ATSS)中文版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以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市在校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26名护生,高年级有性经验的女生性态度比男生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性经验的女生中,高年级护生性态度比低年级护生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级的女生中,有性经验的护生性态度比无性经验的护生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护生性认知、性价值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适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护生发生边缘性行为的有348名,占66.16%;发生插入性行为的有147名,占27.94%,其中仅有64名(43.54%)曾采取避孕措施,避孕方法主要以避孕套(69.10%)为主,69名发生插入性行为的女生中,有13名(18.84%)曾非意愿流产。结论高职护生性态度整体较为开放,其中高年级有性经验的女生性态度最为开放;女生的生理知识、性知识显著高于男生;在性观念方面,女生较男生更积极、健康,但性态度相对男生较保守;高年级护生拥有更全面、健康的性知识、性观念;高职护生性行为发生率高,应加强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关注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9月至11月,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江苏省宿迁市和徐州市年龄在9~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在调查的535份有效问卷中,以问卷填答完整和2013年以来父母双方或一方到本乡镇以外打工、没有和父母双亲共同居住的孩子界定为留守儿童为标准,共筛选出369名留守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学校教育",比例分别为36.6%和23.0%;6.8%的留守儿童发生过性行为,其中56.0%是与同学发生性行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性别、出生地、所在年级、与父母交流情况、父母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安全感、抗压能力、班主任关心程度、倾诉对象对其过早发生性行为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存在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多方共同努力,重视留守儿童的性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沈明泓 《中国性科学》2012,21(5):54-56,60
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痰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朱碧霞 《中国性科学》2011,20(11):38-41
目的:了解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状,探索不同学制护生性健康知识的差异,为开展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抽样,采用自行设计性健康知识问卷,对三所职业卫生学校不同学制且均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性健康知识得分分别为性生理知识4.41±1.64,性心理知识5.02±1.88,性伦理知识6.84±1.82,性行为与性病知识3.23±1.60,避孕知识4.55±1.59,性知识总分24.05±5.11;不同学制护生在对性健康知识的总体了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高职护生对性健康知识了解匮乏,难以满足其未来职业的要求,学校应加强对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增加相关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冠心病患者焦虑程度、性知识认知水平和性教育需求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衡阳市某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的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186份冠心病患者的有效问卷。对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冠心病患者性知识水平和性教育需求程度问卷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焦虑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合并其他慢性病种数、心功能分级(P<0.05);性知识认知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P<0.05);性教育需求程度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合并其他慢性病种数、心功能分级、居住方式(P<0.05);性知识认知水平与性教育需求程度呈正相关(r=0.346,P=0.000)、焦虑与性教育需求程度呈负相关(r=-0.305,P=0.000)。结论社区冠心病患者性知识认知水平越低,则性教育需求程度越低,而焦虑程度则越高,社区医护人员应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必要的性生活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西南某地区儿童性侵害案件及防性侵认识进行研究,为开展儿童防性侵教育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学方法,对西南某地区儿童性侵害案件和儿童防性侵认识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南某地区96.23%的儿童性侵害受害者为女童,86.79%的儿童性侵害案件发生在农村,67.92%的儿童性侵害受害者为留守儿童,50.94%的儿童性侵害受害者年龄范围为8~14岁,45.05%的儿童不清楚如何防性侵。结论西南某地区儿童防性侵能力需要加强,儿童防性侵教育需要专业化,有必要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位一体的儿童防性侵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何平  张安琴  张蒙 《中国性科学》2012,(11):51-52,6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现状,分析影响性健康指导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性健康指导问卷表,调查了460名临床医护人员,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医护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行为分值较低,性健康指导行为与性健康知识、态度呈正相关(R=0.21~0.704,P〈0.01),影响健康指导行为的首要因素是性知识缺乏,态度次之。结论:临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性健康指导知识缺乏、忽视患者性健康问题、健康行为受限的诸多问题。对患者的性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农村地区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东北某农村地区学校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有171名小学生完成并返回了有效调查问卷。通过计算正确率及得分情况,了解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结果:被调查儿童对14个知识条目回答的正确率为33.3%~76.0%,有2.9%的儿童对14个条目全部回答正确。在4种假设性侵犯危险情景中,有45.0%的儿童能表示出拒绝和离开;当报告的性侵犯事件不被相信时,有64.3%表示能继续告诉直到有人相信。总的看来,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女生技能得分高于男生。结论:被调查儿童具备一定的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但仍然不足,应通过教育提高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童年期性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于2004年12月对河北省1所大学和1所中专的528名学生就儿童期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18.9%的学生报告16岁前有过下列1项或以上非情愿的性经历:言语性骚扰(9.1%)、侵犯者故意在其面前暴露性器官(5.3%)、被他人触摸身体隐私部位(10.0%)、被试图性交(2.8%)和被迫性交(2.1%)。多态Logistic回归分析,被调查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与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16岁前居住地(农村与非农村)及父母亲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关联。性侵犯者主要是熟悉的未成年人。结论:我国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常见。应重视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预防性虐待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现状,探讨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性知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选取北京市六所高校中的11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来源地、家庭收入水平、专业、最早恋爱时间、父母文化水平、学习成绩好坏的学生间的性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2)性别、生活区域、父亲受教育程度、年级及不同恋爱时间对学生的性知识的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大学生性知识水平的差异表现出多元化,大学性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大中专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健康教育现状,为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佛山市大中专在校学生(9所学校,每所300人,共2 700人)性相关行为现状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专业、学历及居住地的学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 613份,其中男生1 288人(49.29%),女生1 325人(50.71%)。非医学专业、居住地为农村、中专生在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同性恋行为、有恋爱经历等方面上人数较多,而在会主动谈论艾滋病相关话题、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相关信息、愿意主动参加艾滋病相关活动、愿意带动他人参加艾滋病相关活动等方面人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及大学生在登陆色情网站、去过色情娱乐场所、看色情录像带、发生过性行为等方面人数较少(P<0.05)。医学专业学生初次性行为时使用过安全套的人数较多(P<0.05)。女生在会主动谈论艾滋病相关话题、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相关信息这两方面人数多于男生(P<0.05)。城市学生和大学生认为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多于农村学生和中专生(P<0.05)。结论:佛山市大中专学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城市学生及大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的认识更为深入,且更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安全套的安全意识更强,女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现状与男生相比较保守。提示应针对男生、非医学专业、农村学生及中专生重点开展有效性健康教育措施,提高该人群对于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前后的掌握情况,评价教育干预效果,为性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315名中、高职护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前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设计相应的性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后再次使用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前问卷得分:24.05±5.11;教育后问卷得分:33.31±5.70,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好的人员百分比从63%提高到90%.结论:护生性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在教育干预后均得到提高,对中、高职护生针对性实施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具有较好的效果,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性观念、性知识、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定量和社会学定性调查,为改善未婚青少年性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未婚流动人口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结果:显示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性道德观向更加开放和宽容转变,表现出明显的分散和多元特征,较城市居民更容易产生一些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结论:加强对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性道德观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性和生殖健康信息及服务,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